防「咖學族」佔位! 禁帶電腦印表機 韓星巴克祭專屬禁令
南韓咖啡廳,近年出現「咖學族」(或稱咖啡廳K書族)現象。他們長時間佔用座位,引發廣泛的爭議。面對這樣的現象,包括星巴克在內的連鎖店到獨立經營的咖啡廳,南韓業者紛紛祭出不同的應對措施,試圖在「共存」與「差異化」之間找到平衡。
所謂的「咖學族」,指的是在咖啡廳裡學習的人;這個詞,是將韓語中的「咖啡廳(카페)」、「學習(공부)」和「族群(족)」結合。雖然統稱「咖學族」,但行為模式卻很多元。有人只點一杯咖啡就長時間佔用座位、也有人會攜帶桌上型電腦、印表機等設備,從開店坐到打烊、更有人會呼朋引伴,一群人佔用咖啡廳的空間。近年來,隨著遠端工作和自由工作者的增加,「咖學族」成為南韓新的社會問題。
調查顯示,南韓有47%的人,曾有座位被佔用的經驗、40%的人看過用個人物品佔位,人卻長時間離開的狀況。至於會成為「咖學族」的理由,包括「舒適」、「比家裡更能專注」、「有人一起唸書更有動力」等等。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不滿聲音,像是「很難找到座位」、「插座無法使用」;這些不滿,主要集中在「短時間使用」和「只想在咖啡廳裡放鬆」的客層上。
「咖學族」的現象,反映出南韓咖啡文化的獨特性。一方面,咖學族將咖啡廳視為個人辦公室或自習室;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行為,也常被視為妨礙他人。因為長時間佔用座位,會減少咖啡廳的客流量,也容易因為搶用插座,而產生糾紛。儘管如此,咖啡廳的寧靜氛圍和舒適空間,對需要學習或工作的人來說,仍然具有吸引力。一項調查顯示,有70%的受訪者,每週至少去咖啡廳一次,其中更有10%的人,每週去5次以上;這些人普遍認為,咖啡廳比家裡更能提升唸書或工作的效率。
南韓的星巴克,一直被視為「咖學族聖地」,寬敞的空間、無時間限制、免費Wi-Fi與充電插座,都讓星巴克成為學習或工作的理想場所。不過,南韓星巴克在8月初推出「咖學族指南」,明確禁止一人佔用多人座位、攜帶桌上型電腦、印表機、延長線、隔板等物品,並建議顧客離開座位時,帶走個人物品。南韓星巴克採取這項措施,是因為網路上出現許多「把星巴克當個人辦公室」、「攜帶桌上型電腦和印表機佔用座位」的貼文,引發南韓消費者之間的爭論。
除了星巴克以外,南韓其他咖啡廳業者也紛紛採取不同的策略,來應對咖學族。例如:
1. Two Some Place推出「讀書區」和「漢堡套餐」。
2. Paul Bassett與麵包品牌Milt合作,強化店內烘焙商品。
3. Hollys在鐘閣站分店引進「智慧辦公室」,方便自由工作者使用。
4. TOM N TOMS成立「Lounge Tom Toms」,提供免費輕食吧。
5. 平價的Mega MGC Coffee設置「專用座位」,以差異化取勝。
這種現象,反映出南韓咖啡廳業者在飽和的市場中,開始重視「延長停留時間」的服務價值,來取代削價競爭;然而,業者也面臨「翻桌率」和「顧客體驗」間的兩難。有業者表示,雖然咖學族會給店家帶來負面影響,但如果將長時間停留的顧客趕走,雖然短期內營收可能會增加,卻也會失去「容易唸書的咖啡廳」、「適合工作和閱讀空間」的形象,進而失去忠實顧客。在這個顧客體驗至上的時代,可能會影響品牌價值。
目前,南韓咖啡廳業界,呈現「允許長時間停留/嚴格限制時間」的兩極化趨勢。前者透過提供舒適空間,並增加餐點、輕食的種類,來兼顧便利性與營收;後者則重視短時間利用,並透過嚴格的規定,來提高翻桌率。
南韓的咖啡文化,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餐飲店範疇,成為一個「學習、工作、放鬆的空間」。疫情期間,遠端工作和線上課程的普及,更讓咖啡廳轉變成能滿足多元需求的複合式空間。未來咖啡廳內的「共存與區隔」,可能會成為主流。就像星巴克這樣,提供特定客層的使用指南,試圖透過「根據用途劃分空間」和「針對不同目標客群提供服務」,來盡量滿足消費者需求。
類似「咖學族」這樣長時間使用的消費族群,並非是「單純的惡」,而是社會和咖啡商業結構變化的結果。如何活用和管理咖啡廳這個公共空間,在對其他消費者與店家造成影響,和創造價值與增加收入間達到平衡,將成為餐飲業界進一步成長的推手。只要店家制定相關規定,規劃共存策略,使用者也互相體諒,咖啡文化就能夠持續發展,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和造成困擾的咖學族共存」—南韓的咖啡文化,或許正迎來重要的轉捩點。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