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按下職涯暫停鍵,Z 世代掀起「微退休」風潮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30日09:25 • 發布於 04月17日11:31 • 游媛婷 Phoebe/從嘉到加,何以為家
按下職涯暫停鍵,Z 世代掀起「微退休」風潮

「我很慶幸自己在年輕時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參加醫學會,深入體驗了很多不同的文化。現在老了、膝蓋不好走不動了,健康狀況也差,再也無法隨意旅行,但當我翻看那些珍貴的回憶照片,心中總是充滿無比欣慰,幸好當年的我曾實地走訪過這麼多國家。」一位 80 多歲、已退休的外科醫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這位長輩對人生的深刻體悟,讓我想到近年來在國內外 Z 世代(出生於 1997-2012 年之間的人)社群中引起關注的 「微退休」(Micro-Retirement)風潮。

回首自己走過的來時路,才發現自己也曾選擇「微退休」 ──當年裸辭從台灣來到加拿大圓夢,並於多年後,再次辭去全職護理師工作,進入商業職場,並開始我的斜槓人生。

如今,年近半百的我,身邊陸續有朋友因各種原因逐步退休,有些人經歷了退休憂鬱,有些人則在退休後健康情況一路走下坡。這讓我開始反思「微退休」的核心,及「完全退休」真實的意涵,期待透過這篇文章的分享也可以帶給讀者一些啟發。

「微退休」是什麼?

提摩西.費里斯(Tim Ferriss)在《一週工作 4 小時: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晉身「新富族」!》(The 4-Hour Workweek : Escape 9-5, Live Anywhere, and Join the New Rich)一書中提出迷你退休(Mini-Retirement)的概念。他認為退休不必等到晚年,而是應該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享受休息,打破了多數人們傳統「工作—退休—死亡」的人生腳本。

如今流行的「微退休」一詞,實際上與迷你退休的概念雷同,指的是在你的人生中享受許多迷你退休(Mini-retirement)的時光。

這些時光讓人暫時將生活重心從工作中移開,享受休息、與家人相處、充電學習新技能、旅行、探索興趣或體驗多樣化的生活後,再重新回到職場。此外,也有人認為,這與「成人間隔年」(Adult Gap Year)的概念類似。

「微退休」正負評價一次看

「微退休」的概念,會在全球興起一股熱潮,背後成因實在不難理解。

根據 2024 年德勤(Deloitte)對千禧一代(泛指 1980 至 2000 年出生者)及 Z 世代的價值觀調查顯示,89% 的千禧一代及 86% 的 Z 世代認為,工作的目的(Purpose)與職場滿意度及整體健康息息相關。由於長時間工作會帶來壓力,他們習慣將工作與生活平衡視為選擇雇主時的首要因素,而心理健康問題則同樣是他們高度關注的議題。

隨著年輕世代對職場的價值觀改變,「微退休」無形中成了他們對抗過勞文化的一種方式。在新冠疫情後,全球化、數位化與遠距工作的影響下,職場與生活界線變得愈加模糊,再加上全球社交媒體的盛行,各大社群裡開始出現不少人開始分享自己裸辭到各地旅行,或其它「微退休」的美好經驗,鼓勵他人加入。

最近我在社群平台上與台灣網友們討論彼此對「微退休」的看法,發現大家普遍都支持這個概念。且不論年齡層,許多人表示「微退休」是他們的「現在進行式」或「過去式」。

然而,也有網友對此提出擔憂,認為礙於台灣普遍的社會價值觀及文化背景、傳統家庭觀與職業成就壓力,甚至年齡太大不容易找工作等因素,若要選擇「微退休」,最好是「不婚、不生、不貸」,才有可能實現。許多人也有提到,自由接案或數位遊牧者較容易實現「微退休」的生活模式。

此外,不少網友也提起一些在國外常被討論的風險與挑戰,例如如何維持微退休時的經濟及財務穩定?如何避免負債?以及是否會對自己原本的福利、保險及退休帳戶,甚至職涯長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等問題。

退休怎麼跟想像的不一樣?

莎拉(化名)曾在一家上市公司從事朝九晚五的管理工作,收入穩定,但如許多上班族一樣,她對這份工作又愛又恨。雖然經常抱怨職場的種種,卻也認真工作及儲蓄,計劃著退休那天的到來。

她對「退休生活」充滿憧憬和想像,總是計劃著在日常兩點一線(家—公司)的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如旅居、渡假、學跳舞⋯⋯。然而,42 歲那年,她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 MS)。

她的工作與生活步調被無預期的疾病打亂,因而被迫提早退休。不到 5 年的時間,除了 MS 外,她還陸續被發現其他健康問題,最終迫使她住進長期照護機構。那個幾坪大的房間成為她後半生的家,而她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也隨之幻滅,永遠無法實現。

我曾讀到一篇文章提到,超過半數的美國人將退休視為人生的新篇章,期待有更多時間享受旅行或與家人朋友共度時光。然而,許多退休人士卻在「退休蜜月期」後,因突然失去身分認同和自我價值,再加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未預期的健康問題與財務狀況等問題,而陷入「退休憂鬱」。

在我的專欄中,我也曾於另篇文章中提到,現代許多人追求的「財自早退」(FIRE)並不等於幸福人生。生命中的無常與多變,是人們永遠難以掌控的變項,而這些變項往往比我們想像得更具影響力。

為自己的職涯按下暫停鍵

上一代的父母常告訴孩子「先努力後享受」,但當自己退休後,卻感嘆著:「年輕時,有時間但沒有錢;退休後,有了積蓄跟時間,卻發現體力不足、健康狀況不佳,再也無法自由活動。」如同故事中的莎拉一樣,滿心期待的退休日可能永遠無法到來。

「我已經 50 幾歲了,還要換跑道,實在太累了啦!我就穩穩做到退休就好了。」每當身邊朋友這樣說時,我就會反問他:「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在 70 歲還能做這個工作嗎?還是你準備 65 歲退休,那之後 10-20 年的人生你想要做什麼?」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及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 20% 以上)的來臨,政府正思考著,是否該調整原本的法定退休年齡。在此背景下,我認為,「微退休」是個值得列入考慮的選項,它並非年輕人「任性」的表現,也許對中老年人,來個「混搭人生」(工作—退休—工作—退休)將更能平衡工作與生活。

微退休與完全退休間存在一個共同點,就是鼓勵民眾讓自己的工作按下「暫停或停止」鍵,享受一段屬於自己的「空白」時間。

存筆逃跑金,體驗一次微退休吧!

「微退休」絕對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對自我。透過有計劃地反思和休息來重新調整人生的方向,讓這段空白時間幫助自己想清楚:「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考慮「微退休」前,你要問自己的是 ──你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來填補這段空白?如此一來,當某天你再也離不開那個小小房間時,你才會告訴自己:「當時做得真好!」

人生充滿變數,每個選擇都應該讓自己更接近內心的滿足,而非一味追求符合世俗標準的成功。

在我看來,嘗試「微退休」不應只是為了跟隨流行,而應將它視為一種長期趨勢。畢竟,將「微退休」視為逐步過渡到「完全退休」的過程,不僅可降低退休後心理適應的難度,也能讓生活更有層次。

考慮一下,存一筆「逃跑金」,趁著自己的「黃金體力期」(還走得動的時候),勇敢地來個「微退休」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Z 世代掀起「微退休」風潮──按下職涯暫停鍵前,你準備好面對這些現實了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 Z 世代(職場篇):不加班是真的嗎?理想工作模式有四大特色?
●33 歲的最後一天,我退休了──我怎麼敢、為什麼能,又是如何規劃未來?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