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清邁變了?工藝之都的城市轉型術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26日10:32 • 發布於 06月10日10:13 • 陳怡君/怡君觀察
清邁變了?工藝之都的城市轉型術

上圖為昌莫路竹編店,是清邁的熱門景點之一。Photo Credit:陳怡君 提供

泰國「清邁」以宜人的環境和悠閒的氛圍著名,吸引世界各國的旅客前往旅行,甚至成為受到許多數位遊牧民族青睞的勝地。我發現,周遭不少朋友只要去過清邁一次,就會想一去再去!

我自己也曾在 2014 與 2025 年兩度前往清邁,深刻體驗到這裡十年間的轉變 ──除了經典的佛寺、大象與美食,還有更多微小、充滿創意的事物在此生長,例如咖啡店、工藝、深度體驗及市集等。

那天,我坐在清邁街角的咖啡店,一邊欣賞著充滿活力的街道,一邊和說著流利英文的店員閒聊。過往的城市規劃所學,突然在腦袋中「叮!」了一聲,直覺告訴我:這十年的轉變背後,肯定有一套「清邁式」的城市治理策略和行動,而那是什麼呢?

在寺廟前的寫生者。圖/陳怡君 提供

從黃金十年到「冬陰湯危機」,經濟與政策大轉折

在 1980-1990 年代,那是大量資金湧入東南亞的「黃金十年」。先進國家紛紛將勞動密集產業轉移至東南亞,大幅提升的工作機會與外資,使泰國呈現一片蓬勃發展的氣象。每天都有新大樓要建設,家家戶戶的生活日漸富足。

然而,這樣的繁榮高度仰賴外資,還涉及實際生產力不如帳面數字的問題,加上「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看出了泰國的膨脹,放空泰銖。1997 年,泰國無奈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度,於是泰銖暴跌,接著是亞洲鄰近各國的經濟衰退,史稱亞洲金融風暴,在泰國又被稱為「冬陰湯危機(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

之後數年,泰國都得持續償還債務,並重整受挫的經濟體。因此,泰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uncil,縮寫 NESDC)的政策,也在 1997 年開始有了重大轉向:從「經濟成長導向」轉型成「以人為本思維」,具體舉措包括發展曼谷之外的城市,以縮小城鄉差距;獎勵本國產業,逐步建立當地的韌性等。

加入「創意城市」行列,清邁成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隨著泰國經濟逐漸復甦,NESDC 在 2012 年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創意城市」的策略。

所謂「創意城市(Creative Cities)」,是指將城市打造為一個讓人可以接觸創意、生產創意的基地;讓城市不再是鋼筋水泥叢林,而是獨具風格的地方。

這也是 21 世紀全球城市尋求再生的重要概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就將創意城市分為以下 7 個領域:

  • 文學之都

  • 電影之都

  • 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

  • 設計之都

  • 媒體藝術之都

  • 美食之都

  • 音樂之都

位在 Kalm Village 的風格咖啡店。圖/陳怡君 提供

在創意城市的發展策略之下,泰國有 5 個城市陸續加入了全球創意城市網絡:

  • 普吉島:2015 年成為美食之都

  • 清邁:2017 年成為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 曼谷:2019 年成為設計之都

  • 素可泰:2019 年成為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 碧武里府:2021 年成為美食之都

在清邁,傳統手工藝如何「生動」活著?

其中,清邁之所以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是因為其擁有超過 700 年的深厚歷史,過去作為蘭納王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手工藝是當時的核心經濟,包括木雕、竹編、漆器、織品、銀器、陶藝與紙傘等工藝,且這些技藝不斷被實踐,並被傳承了下來。

而最著名的工藝之一,正是「竹編」。蘭納民族的竹編工藝至少有 100 年的歷史,人們採集自然材料,並透過精巧的技藝製出堅固又輕巧的容器。

那天我在布帕蘭寺的壁畫上,看到早期人們提著竹籃的場景,走出寺廟後,又立刻見到各國旅客背著新買的草編包,彷彿一種穿越時空的默契。那一刻,我見證竹編工藝在清邁生生不息。

布帕蘭寺壁畫中提著竹籃的場景。圖/陳怡君 提供

傳統工藝這類型的文化遺產,最怕的就是人們不再運用它,最終只能成為博物館中被緬懷的事物。正因如此,傳統工藝最生動的模樣,就是平凡、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Kalm Village:由「創意新貴」打造的基地

清邁古城中,還有一座以「Keep Craft Alive」為理念的創意基地 ──Kalm Village,這是一個藝術、工藝與文化中心。

Kalm Village 由 9 棟房屋組成,建築物本身融合蘭納元素及當代設計語彙。基地中有不同類別的空間,包括綠意盎然的中庭、以工藝與設計為主題的圖書館,還有許多結合傳統技藝的品牌店。在這有趣的基地,還會不定時舉辦展覽、工作坊等活動。

特別的是,Kalm Village 並不是官方經營的場館,而是由兩位建築師兄妹所創立。他們曾在公開受訪時提到,「自己從小被工藝品所包圍,並聽到它們的故事⋯⋯這座城市如今成為了靈感的來源,有許多技藝精湛的大師,以及讓這些工藝保持活力的新一代。」

像 Kalm Village 兩位創辦人的角色,正是知名都市規劃學者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所提出的「創意新貴」階級(註)。對於這些「創意新貴」而言,吸引他們留在一座城市的理由,不再是方便的高速公路、購物中心或觀光特區等早期城市的優勢;他們更重視的是這裡能不能提供豐富的體驗、開放性、多元性,以及受到肯定的創意身分認同等價值。

那些很「清邁 Style」的事情

走向「創意城市」的清邁,也逐漸吸引越來越多「創意新貴」的加入 ──他們是市集中的陶器藝術家、泰式料理課程的講師、咖啡店老闆,也是在夜晚演出的爵士音樂家。

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可以這樣度過他/她的清邁時光:在一間風格咖啡店享用早餐,接著參觀歷史悠久的佛寺;喝一杯清涼椰子汁或超甜泰奶,然後參加一場編織體驗課程;在琳瑯滿目的手作市集中,找到幾件運用傳統元素的可愛單品,最後在酒吧聽一場精采的音樂會,與身旁的人交流自己愛上清邁的理由⋯⋯。

左圖為 The North Gate 爵士酒吧,每週末夜晚都有音樂表演,表演者經常是旅居清邁的音樂家們。右圖為充滿竹編元素的料理教室。圖/陳怡君 提供

很多人以為,「創意」必須捨棄過去,但其實相反,「創意」必須回溯過去。蘭納文明以多民族共融為特性,還有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這要用另一篇文章來說明才寫得完了)、豐富的工藝成就,這些都是使創意城市肥沃的養分。

人們吸取這裡新舊激盪的氛圍,繼而做出精彩的創造,不斷循環成為那些很「清邁 Style」的事情。下一次到訪泰國,不妨在清邁展開一場深入民間的創意之旅,體驗「創意新貴」們的活力日常吧!

註:理查佛羅里達在 2002 年出版《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並指出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創意新貴」正崛起。創意新貴以創造力和知識為核心,並正主導未來的經濟。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清邁變了?從工藝之都的城市轉型術,看懂為何全球「創意新貴」都愛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我移居泰國清邁,當個自由的「數位遊牧民族」
●不是只有泰奶、椰汁!──品嚐泰國「特色口味」咖啡,享受山城慢時光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