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鄭麗文不敢說的是「為什麼以色列國防支出佔比 8.8%,波蘭逼近 5%」
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到「普丁不是獨裁者,而是民主制度選出來的領袖。」引起軒然大波。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發文表示「如果把名字遮起來,你可能會以為這段話出自俄羅斯政府、或中共官媒發言人。」
她說,「但不是,這是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親口說出的話。」王婉諭點出這件事情所透露出的危險訊號指出,許多人看完這段訪談,只記得他對普丁的詮釋很離譜。但其實更可怕的,是在這整場訪談裡,鄭麗文對「台灣、中國」的敘事,幾乎與中共口徑如出一轍。
普丁不是獨裁者?鄭麗文言論引爆爭議
王婉諭表示,這不只是個人的失言,而是一個政治訊號:台灣第一大在野黨的主席,選擇在外媒鏡頭前,向世界傳遞「親中」的危險訊息。
她回顧整個訪談,一開始,德國之聲的記者問鄭麗文:你說想和習近平見面,你想跟他談什麼?鄭麗文回答:「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化解過去的歷史歧見跟矛盾,第二個當然就是要堆疊跟累積越來越多的善意」「就是和平、和平、和平。我們要避免一切可能挑起軍事衝突跟矛盾的所有言行,我們通通都要把它化解」
「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王婉諭指出,沒錯,這正是中共在閱兵時、在國際場合裡最常掛在嘴邊的口號。
「但我們必須問:和平的代價是什麼?今天不想要和平的,是台灣嗎? 一個頻繁軍演、軍機繞台、軍艦封鎖的國家,真的想要和平嗎?台灣從未挑釁,也未曾製造麻煩。作為最大在野黨的主席,難道看不出兩岸之間,誰才是侵略者嗎?」
對中敘事貼近官方口徑,王婉諭警告「親中訊號」危險
再談到鄭麗文反對國防預算提高到占GDP的5%,王婉諭質疑「這跟你講不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好像也有一點矛盾?」
鄭麗文回德國之聲記者說「你知道排擠了多少其他的預算嗎?全世界哪個國家願意把 GDP 5% 花在國防上?」
王婉諭表示,當然沒有任何國家願意這樣的情況,但鄭麗文不敢說的是:為什麼以色列國防支出佔比 8.8%,波蘭逼近 5%,就連烏克蘭在戰前,佔比也超過 5%?因為這些國家,都面臨戰爭或侵略的威脅。
國防預算之辯:民生與安全的拉鋸
她說,台灣面對的,更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威權政府。而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們自己解除武裝。所以,鄭麗文這套「不要浪費錢在國防、要發展民生」的說法,正是新華社宣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時最常使用的語句。
談到鄭麗文對《德國之聲》關於「一國兩制」的回應,王婉諭說,鄭麗文非常清楚「一國兩制」在台灣是政治毒藥。所以他不敢正面承認,只用「化解分歧」包裝,但這正是中共最想聽到的話。因為在接受「一國兩制」之前,她的階段性目標,是讓台灣人先接受「兩岸同屬一中」。
王婉諭指出,這正是國民黨從「一中各表」一步步倒退成「只剩一中」的過程。中華民國,也在這樣的論述裡被逐漸稀釋。
「一國兩制」包裝術?從不承認到逐步稀釋主體性
尤其鄭麗文很肯定地說「我知道他沒有要把我們變成第二個香港」、「但是台灣很有可能變成是第二個烏克蘭」王婉諭評論說,中共知道,香港已經成為最壞的示範,所以他們要換個說法:「不會變香港,但你可能變烏克蘭。」一邊安撫、一邊威脅,這正是中共長期的語言戰術,而鄭麗文卻在他們的節奏下配合演出。
當記者指出普丁才是戰爭的加害者時,鄭麗文打斷她說:「普丁不是獨裁者,他是民主選出來的領袖。」還故意說「是北約一而再、再而三的東擴,才這是今天烏克蘭爆發戰爭最核心的理由」、「北約有很多政治上面的宣傳, 都不是事實。」
王婉諭點破,這完全是俄羅斯、中共、北韓近年的宣傳主軸:都是西方民主陣營的錯,劍橋國際關係碩士的鄭麗文不可能不懂。把加害者當成被害者;把統治二十幾年的普丁說成民主領袖;把沒有媒體自由、沒有言論自由的俄羅斯當成民主國家。
她絕對是有意的。
對威權獻媚、對民主退讓?王婉諭:這不是台灣該傳達的訊息
她嚴厲批評說,這場訪問從頭到尾,沒有一絲台灣主體性的論述。每一段回答,都在替威權政體找台階、為中國的立場鋪路。「我看到的,是一個台灣最大在野黨的領袖,在德國的公共媒體上,不斷對威權獻媚、對民主退讓。這不只是失言,而是一種輸誠。而這,絕對不是台灣該向世界傳達的資訊。」
王婉諭說,鄭麗文上任至今,顯然沒有打算修正他的路線。台灣社會不能繼續被他帶入這種一中框架裡。還強調,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的政黨、不同的路線,但不能有人,把國家的尊嚴與主體性,拿去向威權換掌聲。台灣社會必須更清楚地告訴世界:我們要的和平,是建立在尊嚴與安全之上,不是屈服與沉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