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也要顧國安 逾7成支持智慧家電檢測
在台劇《零日攻擊》第三集中,駭客透過家中聯網家電植入惡意程式,瞬間癱瘓全台網路,引發一場無預警的數位災難。劇情雖屬虛構,卻讓人不禁反思:當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各式「便宜又好用」的智慧設備,是否也在無形中為國安風險打開了後門?
現實生活裡,從監視器、路由器到手App,許多來自境外的產品因價格實惠、功能齊全而廣受歡迎,但同時也屢屢被質疑存有資安漏洞。當「買得划算」與「用得安心」出現矛盾時,消費者、企業與政府該如何取捨?
LINE TODAY 在首頁針對「若進口商品便宜但有國安疑慮 你會怎麼取捨?」發起網路投票,截至8月19日上午8時,已有超過2.9萬名網友參與。其中,38.02% 的網友選擇「須安全檢測:通過國家嚴格檢驗,才能給民眾使用;公部門和企業則應禁止」,35.97%的網友認為是「國安優先:再便宜也不該冒險,安全最重要」,12.59% 的網友表示「價格優先:能省錢才實際,國安風險交給政府處理」,另有10.83%的網友則表示「沒差:覺得這議題和日常生活距離太遠,不會特別在意」,目前投票仍在進行中。
不少網友強調資安風險不容忽視。他們認為即使商品價格低廉、功能齊全,也不能讓潛在威脅進入市場,支持政府建立明確的檢驗制度與審查標準。有意見指出:「百姓撿便宜,是天性,國安應該是政府要做的事,不是問人民。」也有人提醒:「智慧聯網系統遠端操控蒐集情資,你或許不重要,但錄到軍隊動態等等都是極為不利的,智慧聯網系統被駭,直接就能從攝影機錄音。」這些聲音共同凸顯,國安不是消費選項,而是政府必須守住的底線。
不過,也有許多網友對「國安疑慮」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是政治操作的延伸,強調民眾更在意的是生活成本與實質壓力,而非抽象的安全風險。有人直言:「國安是政府機關要好好把關,我們小老百姓怎有辦法查察是否有國安問題或疑慮?小小的百姓就只會考慮經濟問題,品質沒有問題,當然愈便宜愈好啊。」
另一方面,也有留言提醒,現代戰爭型態已不同於以往,可能透過網路入侵而非傳統軍事手段。「現代網路戰爭不需要透過家電和電視及電廠進行滲透,戰爭要進行的是癱瘓。」同時,也有人補充:「不會先想到『國安優先』,是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優先。」、「可以由廠商提供無後門程式等無惡意保證,再由政府部門,如數發部或經濟部等單位,進行嚴格檢驗,通過檢驗方可獲得許可。相信臺灣自己的科技能力可以針對懷有惡意的商品予以阻絕,而不應該一概以『有國安疑慮』,就通通封殺。」。
整體來看,社會對此議題的看法呈現兩極:一方面強調國安風險必須嚴格把關,另一方面則擔憂過度政治化,認為經濟與生活壓力更為迫切。但在爭論中,不難發現一個隱含的共識——無論經濟或政治如何爭辯,國安作為基本防線,仍是政府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
網友留言討論相當熱烈,請問你/妳怎麼看呢?歡迎投票、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顯示全部
留言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