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頸部反覆流膿,易誤為皮膚膿包、淋巴腫大!腮裂囊腫及早就醫,避免反覆感染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15日10:07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8歲女童患有第二對腮裂囊腫,因感染化膿流出黃色及帶有異味的膿液。(圖片提供/萬芳醫院)

「腮裂囊腫」是胚胎發育過程中鰓裂組織未完全退化所致,其中以第二對腮裂最為常見,佔比高達95%。此類疾病多出現在頸部側邊,尤其是胸鎖乳突肌前緣,臨床上常見皮膚表面出現小洞,平時流出透明黏液,若感染則會產生黃白色膿汁並伴隨腫脹疼痛。

1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才緊急轉診至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外科。經理學檢查與影像檢查,確診為「第二對腮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術後病童恢復良好,傷口癒合順利,目前定期追蹤未見復發。

小兒外科主任黃振盛指出,「腮裂囊腫」由於嬰幼兒期症狀不明顯,往往要到學齡期因反覆感染或分泌物異常,才被家長察覺。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反覆發炎,甚至在成年後發生惡性變化。

此次女童的囊腫達11×9×35毫米,走向長度超過5公分。黃主任說明,團隊採用「階梯式切除法」,依照囊腫路徑分段切開並逐步清除,以確保完整切除,同時縮短傷口長度,減少疤痕。若僅用單一大切口,雖操作較快,卻不易徹底移除深層病灶,增加復發風險,且可能留下明顯疤痕。

黃振盛主任提醒,許多家長容易將腮裂囊腫誤認為皮膚膿包或淋巴腫大,延誤就醫。單靠抗生素僅能暫時壓制發炎,無法根治。若發現孩子頸部側邊固定位置反覆腫脹,並伴隨分泌物,應及早就醫,以免反覆感染,影響外觀與生活品質。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