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大阪藝術的多元風貌 | 夜間植物園X teamLab,當光影遇見自然,體驗大阪的奇幻夜晚

旅讀

發布於 07月20日07:55 • 文_鄺介文/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

畢竟京都奈良千年歷史珠玉在側,若在大阪規劃一趟藝術旅行,恐怕沒有多少人覺得可行。卻也因為它的洋氣開放,正當各種官方的、財團的大型展館落成啟用的同時,另有不少游擊的、快閃的迷你展覽,也在街頭巷尾生根發芽。各種現代與後現代、文化與次文化、入流與不入流、高端的與低限的創作,都在這裡找到能夠欣賞自己「怪美的」的族群。

長居植物園和teamLab打造夜間植物園 ©陳育陞/旅讀

墜落在大阪城市心臟

其中,中之島可謂現代/文化/入流/高端的正規藝術基地。嚴格說來,中之島並不是島,而是堂島川與土佐堀川包夾的沙洲。因為雙川環繞的地利之便,早在大阪作為「天下の台所(天下的廚房)」的江戶時期,該地已經擔任中轉集散全國食材的重要角色。及至明治時期,那些倉庫舊址一一建成了市政府、公會堂、圖書館、日本銀行等具備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公共設施(其中幾座建物看來像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台北公會堂的雙胞兄弟),一新中之島予人的糧倉印象,成功轉型而成政經中樞。

如今,中之島除卻東端留有許多歷史古蹟,西端的中之島美術館,也在長達40年的「浪費公帑vs保存文化」的論戰聲中誕生。宛如墜落隕石一般的黑立方體由遠藤克彥操刀,近乎寡淡的外部造型及內部陳設,最大限度將目光還給展覽本身,免除過去大眾總是詬病博物館們「建築比起藏品更有看頭」。然而,這塊極盡簡約之能事的黑立方體,卻因為特殊原料與工法製成的黑磚,沉穩霸氣,任誰遠望過去也無法忽視它的藝術重量。

江戶時期的糧倉卻在各種公共設施建成後一新面目 ©陳育陞/旅讀
中之島美術館 ©陳育陞/旅讀

讀進一座森林裡

既然提及藝術旅行,那麼結合建築之美與文學之美的「童書之森中之島」又怎容錯過呢?日前,普立茲克得主安藤忠雄與台中市府攜手宣布,為台灣孩子設計一座能夠「正確認識世界」的圖書館,預計2026年落成。名為童書之森的該系列作品,此前已有大阪、岩手、神戶三座場館,不變的是安藤先生標幟性的清水混凝土建材,以及「在留白處引入光線與微風」的布局結構,可以想見屆時將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前往朝聖。

大阪童書之森位於中之島的前緣,建築本體乃至館內桌椅,在在設計成中之島的形狀──一顆平躺的蕃薯。三層建築特意挖空中央部份作為階梯,使人一眼就能望盡與地面屋頂齊高的書櫃,超過萬本當地市民捐贈的書籍則化作枝葉,宛如參天大樹,這才明白何謂童書之森。圖書館內動線蜿蜒,藏有不少私密角落吸引孩子探索;然而格局通透,不至於讓家長疲於奔命。最棒的是,藏書能夠「外帶」到公園閱讀,襯著陽光、河岸、草坪與新鮮空氣,那著實是一座童書之森了!

青蘋果是安藤忠雄的標幟 ©陳育陞/旅讀
能以新穎敞亮的空間吸引孩子們進入書本世界是最棒的事了 ©陳育陞/旅讀

一草一木,都是藝術

明治時期實業家兼慈善家藤田傳三郎的舊宅同樣可謂藝術之森──過去的私園成了現在的公園,過去的倉房成了現在的美術館,戶內一年四時依次展出主題各異的收藏,一如戶外一年四時輪番搬演櫻紅、楓紅與吹雪。在帶有近未來風格的白簷玻璃屋裡,能以500日圓的價格換得一套日式甜點。在此手捧新茶一杯,隔著落地窗櫺無縫接軌庭園景色,那亭、那樹、那池、那人像被框在畫裡,這是一卷「會動的令和上河圖」。

同樣的藝術之森,著名賞櫻景點長居植物園,不讓赫赫有名的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專美於前,協同數位內容創作團隊teamLab,合作推出夜間限定的實景展演。你有沒有想過,日落以後的植物園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其實草木花朵像人類一樣,24小時不停歇地呼吸著。當車流人流都偃旗息鼓下來,循著teamLab點亮的五彩光影,似乎就能聽見它們生長的聲音,不由得使人想起宮崎駿的經典作品《龍貓》,那株一暝大一寸的神木。

藤田美術館建在實業家藤田傳三郎的宅邸 ©陳育陞/旅讀
最吸引人的是五百日圓就能享用的美術館下午茶,還能欣賞庭園景色 ©陳育陞/旅讀

因為藝術,大阪永遠年輕

所有的大師在成為大師以前都是新銳,所有的新銳在成為新銳以前都是路人。

與萬國博覽會同期舉行的大阪關西藝術祭,特邀來自20個地區、65組新銳共襄盛舉。除了將中之島、天保山、萬博紀念公園內的幾座場館闢作展覽,甚至在船場、天王寺等舊區巷弄之間,也有小型作品不經意地「突襲」路人。

比如平日作為青年旅舍的ココルーム,每逢週末則搖身一變成為創作空間,由下榻青旅的國際遊客,以及鄰里長者共同表演創作。之於大阪而言,這個老得不能再老的社區曾經使人避之唯恐不及(因為聯想到了醉漢、遊民與街友),卻因為當地青年致力活化,通過藝術煥發嶄新光芒。只見老外們彈起三味線而「老日」們用啤酒空罐雕塑成機器模型,進而彼此教學相長,這才發覺──過去總以為是心靈導致手巧,其實動手創作也會回過頭來使得心眼澄亮。

原來藝術能使人年輕,藝術能使社區年輕,藝術能使城市年輕。

大阪文化館展品 ©陳育陞/旅讀
長居植物園內一暝大一寸的植物 ©陳育陞/旅讀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7月號第161期《老(阪)神在在》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台灣高端旅遊史上第一次!麗池卡登「海上超跑級」郵輪確定抵台,從基隆港就能登上移動的美術館!

旅讀
02

超可惜 大武之心南迴驛站店家多撤走超冷清

自由電子報
03

18萬株向日葵花海搶先拍!5大美拍亮點最新花況市區必訪花景

景點家
04

誠品週年慶滿千送百Potato Corner薯條100新櫃進駐!午夜音樂會電影馬拉松登場

景點家
05

釜山旅遊強勢竄紅!蒐羅5大熱銷飯店,CP值破表,每人每晚最低千元有找!

旅遊經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