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狗狗不愛吃不愛動=生病?小心還可能是「心理壓力」作祟!

火報

更新於 07月27日10:12 • 發布於 07月27日10:12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當狗狗出現食慾下降、活動力減弱或長時間窩著不動的情況,許多飼主第一時間會懷疑是否身體出狀況。然而,行為專家指出,這些看似生病的表現,有時其實與心理壓力密切相關。

狗狗若在短時間內變得懶散、缺乏互動慾望,並持續出現異常行為超過48小時,即便身體檢查未見異常,也不應忽視心理層面的因素。壓力與焦慮,往往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狗狗的日常生活模式。

狗狗若短期內變得懶散、不互動,且異常行為持續超過48小時,即使身體無異,也可能是壓力或焦慮所致。圖:unsplash

生活細節即是壓力來源

狗狗的壓力來源可能比人們想像得更加微妙。從搬家、居家裝潢、更換日常用品,到飼主工作時間延長、家中增加新成員或聲音干擾,這些日常變動皆可能使狗狗感到不安。

專家指出,敏感型犬隻特別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牠們對空間熟悉度、規律作息的依賴,使得任何形式的生活變動都有可能打亂其心理節奏,進而出現行為退縮、情緒壓抑的狀況。

飼主情緒會間接傳染

除了外在環境,狗狗也會透過觀察主人的語氣、行為與氣氛,感知對方的心理狀態。研究顯示,狗的情緒具有高度同理能力,若飼主長期處於焦慮或低落狀態,狗狗容易被這類情緒「感染」,同步出現食慾不振或不想活動的情形。

此一「情緒連結現象」在與飼主關係緊密的狗狗身上表現更為明顯,也提醒飼主在照顧狗狗身體健康的同時,應同步維持良好的互動氛圍與情感穩定。

狗狗能感知主人的情緒,若飼主長期焦慮或低落,牠們可能也會受影響,出現食慾差或不想活動等情形。圖:unsplash

穩定節奏與陪伴是關鍵

在排除身體疾病後,若狗狗仍持續出現情緒低迷、反應遲緩等行為,專家建議應優先從生活規律與環境安全感著手。每日規律散步、固定用餐時間、簡單遊戲互動,皆有助於舒緩牠們的心理壓力。

此外,若壓力狀態持續不解,也可諮詢動物行為師,針對居家環境與飼主行為進行調整。這類非藥物介入方式,能有效重建狗狗的心理安全網,有助於牠回到原本穩定的生活節奏中。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3

台人遊峇里島遭困!暴雨成「明天過後」 婚禮恐泡湯

TVBS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未來一週持續紅通通! 北市明高溫飆38度 熱帶擾動曝光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