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我們的邦交國海地「還有救嗎」?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24日11:16 • 發布於 04月11日12:38 • 李可心
我們的邦交國海地「還有救嗎」?

2025 年 3 月初,我和 Podcaster 敏迪以及世界展望會的團隊去了一趟海地。海地在各大國際媒體的報導中,總以凶險或慘淡畫面呈現於世,無疑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國家」,親訪海地後,我們也發現海地的問題確實多到無法細數:幫派、貪污、教育品質低下、基礎建設不足⋯⋯。

每當提到海地,人們往往會給予高度同情,並希望提供協助,然而更進一步瞭解海地的困境會發現,每一個問題背後都隱藏著更長遠、更複雜的結構困境,若沒有考慮這些因素,恐怕能幫的忙也相當有限。

因此,本文將進一步探入海地的歷史、經濟與自然環境,了解這個國家所面臨的壓力。下一篇,筆者將再分享臺灣能如何協助我們的邦交國 ──海地。

政治歷史:遭殖民母國報復又受美國侵佔

1804 年元旦,海地從法國宣布獨立,成為世上第一個由奴隸從殖民統治者手中奪回自由的國家,也是第一個由非裔領導的共和國。在那之前,海地叫做「聖多明哥」(Saint-Domingue),是法國最富裕的殖民地,種植蔗糖、咖啡和棉花。

1825 年,海地宣布獨立 20 多年後,法國對這個前殖民地採取了報復行動:查理十世派遣軍艦進入太子港,強迫海地賠償法國所失去的財產(約相當於今天的 210 億美元),但也是直到這個時候,法國才真正承認海地獨立。

而根據智庫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過去的一百多年中,近八成的海地 GDP,都拿來支付這筆「獨立賠款」了。由於無力清償巨額款項,海地始終背負著沉重債務,也因這筆債拖累了海地整整一世紀的發展,政治與經濟不僅動盪不安,基礎建設和教育也幾乎停滯。

海地與美國的關係,也長期影響海地的發展:美國一直到 1862 年,林肯總統在海內外推動廢奴時,才承認海地獨立,不過美國對海地主權的尊重並未長久延續。1915 年,海地總統遭暴民殺害後,數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海地,並以「恢復秩序」及「防止德國入侵」等理由實質占領首都太子港。不僅如此,美軍還在海地重新引入奴隸、執行種族隔離,並出現法外處決的不當行為。當時約有 1.5 萬名海地人在反抗美國政府的叛亂中喪生。美國的占領,一直到 1934 年小羅斯福總統推出「睦鄰政策」才結束,但美國對海地財政的控制仍一直持續到 1947 年。

美國撤離後,海地經歷了一連串的政局動盪,最終在 1957 年由獨裁的杜瓦利埃(Duvalier)父子掌權。他們 29 年的統治中不僅充斥著貪污腐敗、掏空國庫,對民眾更採殘暴高壓手段,甚至成立秘密警察「頓馬庫特」(Tontons Macoutes)施行恐怖統治。在杜瓦利埃家族統治期間,海地有約 3 萬人死亡或失蹤,一直到 1986 年,海地爆發大規模抗議,加上國際社會施壓,才讓杜瓦利埃流亡海外。

不過,海地的政治動盪仍持續。海地首位民選總統尚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在美國干預(聯合國支持)下於 1991 年及 2004 年的政變中被兩度推翻。2004 年,聯合國發起改由巴西主導、為期 13 年的維和行動,但海地政治仍舊相當混亂,例如 2011 年當選總統的馬爾泰利(Michel Martelly),因選舉過程被指控受美國干預,因此正當性備受挑戰,馬爾泰利也兩度推遲總統選舉並以行政命令延長統治超過一年。

海地首位民選總統尚阿里斯蒂德,在美國干預下因政變被兩度推翻。圖/Wikipedia

2016 年,繼任者摩依士(Jovenel Moïse)因涉嫌選舉舞弊,統治期間出現多次大規模抗議與多項貪腐指控,並在 2021 年 7 月遭刺殺身亡,隨後由誰繼任充滿爭議。目前政府承諾 2025 年 8 月前舉行全面選舉,然而海地的幫派問題已嚴重到癱瘓國家的程度,「我不覺得 8 月會有選舉」,是當地人的普遍看法。

經濟體質:基礎建設匱乏、商品仰賴進口、民眾投機心理

海地的樂透站裡,大量販賣美國各地的彩券。圖/李可心 提供

經濟方面,訪問海地的第二天,團員們就被隨處可見的繽紛樂透站驚艷,密集程度與臺灣的便利商店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樂透站的黑板上,則清楚標標示著美國各州州名 ──意思是在海地的樂透站裡,大量販賣的是美國各地的彩券。換句話說,處處皆有的樂透站不僅反映了海地民眾投機求翻身的心理,更顯示這些錢全都流向美國而非留在海地。

資金外流,也嚴重地展現在海地的外貿關係上:根據海地中央銀行,2020 年海地進口商品占國內銷售商品總量超過 70% ,其中最基礎的必需品食物,海地的進口比例介於 50% 至 85% 之間(確切比例取決於作物種類、季節與當地情勢)。由於高度仰賴進口,導致海地面對國際通膨與價格波動時,特別脆弱。

我們在海地的期間,拜訪了海地與多明尼加的邊境市場,這也是我們行程中最緊張、危險的一部分 ──因為該市場同時也是海地最大的非法貿易管道。根據智庫 CSIS,每年有價值數億美元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商品非法進入海地,而這些非法商品,絕大多數都是藉由位在「灰色地帶」的數個大型邊境市場輸入。

非法商品大多由位在「灰色地帶」的數個大型邊境市場輸入海地。圖/李可心 提供

對於兩國而言,這類邊境市場雖然存在已久、亦有其「實際功能」,卻也不斷加深兩國間的矛盾甚至敵意:因為對多明尼加而言,許多海地人透過邊境市場偷混入多明尼加,加劇該國的非法移民壓力;對海地而言問題則更大,首先,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大量非法商品繞過正規進口管道,導致海地政府無法取得關稅、創造就業機會;再者,從海地經濟結構角度觀之,這些市場內的交易商品幾乎都是國外商品,也導致海地本國農業和工業持續仰賴進口、難以發展,當地農民也無法轉型為商業化農業。

在海地政變以前,兩國政府就意識到規範邊境管理的必要性,雙方也在過去的 20 年來,簽署了多項協議來劃定正式邊境通道、建立通關程序及開放時間、鼓勵合法貿易,打擊走私。不過由於兩國關係因彼此巨大經濟落差、長期存在的不信任與偏見,再加上賄賂以及多起政治動盪事件,導致雙邊合作的政治意願起起落落。如今海地更處在不穩定階段,要建立雙邊貿易的合法管道愈形困難。

大家可能會問,海地人口龐大,而且曾經大量種植經濟作物,難道不能自給自足嗎?然而海地軟硬體的基礎建設都極為匱乏,加上前段說明在政治上的動盪,導致經濟難以發展,久而久之,經濟落入惡性循環,更加仰賴進口,民眾不再有信心,繼續強化投機心態。

自然環境:地震與颶風的雙重打擊

海地處於極端風暴容易發生的區域,天災往往比多數加勒比海國家嚴重。圖/李可心 提供

最後是先天的自然環境。海地位在斷層帶上,而且處於極端風暴容易發生的區域,遭受的天災往往比大多數加勒比海國家更嚴重。全國性的森林濫伐,更使海地容易發生洪水和土石流。

2010 年發生在首都附近的強震,是很多外國人因而「認識海地」的契機,但這場天災帶走約 22 萬名海地人的生命,150 萬人流離失所,光是重建成本就高達 80 億美元,遠超過該國年度 GDP。禍不單行的是,來自尼泊爾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又在援助時將霍亂帶入海地,導致近 1 萬人死亡、近百萬人感染。2010 年災後,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承諾的數十億美元援助款,則至今仍未完全到位。

之後在 2015 至 2017 年間,乾旱又導致當地農作物損失高達 70%;2016 年,颶風馬修重創海地,摧毀大量房屋、牲畜和基礎設施。2021 年 8 月,海地又接連遭遇兩場災難 ──南部半島發生 7.2 級地震,摧毀當地 30% 住宅,造成超過 2,000 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幾天後,熱帶風暴格雷絲又帶來暴雨,引發山洪與土石流。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海地遭受極端氣候與惡劣天候的衝擊更加嚴重。

種種問題罄竹難書:海地還有救嗎?

在海地人眼中,臺灣人比許多西方國家的人民,更了解這些辛苦地區的感受。圖/李可心 提供

看了這麼多非一日之寒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想問標題中的那句:海地真的還有救嗎?

我的答案是「有」,而且臺灣比任何國家更有資格說「有」。

不知上述的內容,是否有讀者們聯想到臺灣曾有的困境?在自然環境上,我們同樣身處地震帶,一樣常遇風災、水災;經濟上,我們也曾是殖民母國(日本)種植經濟作物的主要地區;甚至在距今不久前的年代,臺灣同樣有大量民眾深陷源於港澳的「大家樂」、「六合彩」等投機、賭博產品,而臺灣的經濟民生用品也同樣大量仰賴進口;至於在歷史與政治上,臺灣曾經與海地一樣,同有威權、貪腐等問題 ──雖然我們相對並未受到殖民母國的不公平報復,不過大國政治對臺灣的影響,直到今天仍能清晰感受。

然而,臺灣一路走來,不僅成功在政治上轉型、逐步落實民主化,更透過經濟與公共政策發展,改變了國家經濟體質,如今已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在民主體制下的公民社會發展中,臺灣也總能在各種天然與地緣威脅下,始終保有韌性。

臺灣時常認為自己很小、「不夠格」,尤其在大國的政治角力下,因長期在國際組織中遭到邊緣化,更讓我們經常認為臺灣「難以貢獻」。但事實上,我們改變自身命運的經驗,其實對他國而言往往比我們想像得更加重要、更振奮人心。如在海地訪問時,我們經常聽到當地人誠心地說「臺灣的支援更加永續」,且在他們眼中,多數臺灣人比許多西方國家的人民,要更了解這些辛苦地區的感受。

臺灣在國際舞臺上曾經的「渺小」與「辛苦」,其實正是我們的最可貴之處,也讓我們的協助,可能會比起長期富裕的大國更加精準且有力。

【延伸閱讀】

●到我國唯一的非洲邦交國旅行──我在史瓦帝尼,尋找「台灣」的痕跡
●退役美軍:這裡比戰爭時的阿富汗更可怕──首都已被黑幫佔領的海地,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334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