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克什米爾恐攻致印度巴基斯坦緊張升溫 看懂主權爭端為何多年難解

中央社

更新於 05月07日03:37 • 發布於 04月25日05:28
克什米爾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間的爭議領土地帶,4月22日印度控制區的巴哈甘發生恐攻造成26死,讓兩國緊張情勢再升溫。中央社製圖 114年4月25日

(中央社華盛頓24日綜合外電報導)克什米爾印度控制區的山城巴哈甘(Pahalgam)22日發生武裝分子朝觀光客開火,已知造成26死。克什米爾是印度與巴基斯坦間的領土爭議地帶,這起慘案讓印巴間的緊張再次升溫。

槍手血洗「小瑞士」 至少26死

華盛頓郵報指出,22日的慘劇發生在巴哈甘近郊風景秀麗的貝薩蘭山谷(Baisaran Valley)一處觀光勝地,貝薩蘭山谷素有「小瑞士」美譽。當時武裝分子從附近森林冒出後朝觀光客開火,當地警方表示已知25名印度人、1名尼泊爾人遇害。

由於遇襲旅行團所在地區只能步行或騎馬進入,目擊者表示,連將傷患送往最近醫院都非常困難。

印度媒體指禍首為「抵抗陣線」(TRF),他們是克什米爾境內反印度好戰團體,2023年被印度列為恐怖組織。但目前尚無確信證據能證明血案是這個團體所為。

克什米爾主權爭端 印巴潛在危機根源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華郵報導,克什米爾(Kashmir)是喜馬拉雅山一個民族多元地區,面積約22.3萬平方公里,以湖泊、草地和白雪山景等著稱。

1947年8月英屬印度依印度教與穆斯林人口所佔多數,分別獨立為印度、巴基斯坦,但位於印、巴北部的克什米爾保留獨立狀態,賦予選擇加入印巴任一邊的權利。當地上層王公貴族大多為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而下層平民大多為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當時克什米爾大君辛赫(Hari Singh)最初希望維持獨立,但1947年10月他選擇加入印度,換取印度幫忙抵抗巴基斯坦部落入侵,從而當年爆發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9年7月,印、巴簽署停火協議,依聯合國的建議設立停戰線,首次正式劃定雙方在克什米爾的控制界線(即如今的所謂實控線,Line of Control)。

印、巴後於1965年再為克什米爾爆發第二次戰爭,1999年兩國又為當地爆發短暫而激烈的武裝衝突。幾場衝突下來始終沒能根本解決克什米爾領土爭議,後來印、巴兩國相繼自行宣布晉身核武國家。

印、巴迄今仍各自聲稱擁有克什米爾全部主權,但都只控制局部地區;國際也以實控線分別承認「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

華郵指出,1980年代末期在當地反對派聲稱印度於選舉中有所舞弊後,印控克什米爾爆發大規模動亂,印度政府則報以在當地部署更多軍隊,以致印控克什米爾成為許多人權組織口中全球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克什米爾也因此成為印巴長期潛在衝突的根源之一,多年下來上千平民死於暴力衝突。印度當局為此逮捕許多政治人物、律師與社運人士。追求獨立的克什米爾武裝分子不時以平民及印度軍隊為攻擊目標,印度當局再以鎮壓相向。

印度政府2019年撤銷印控克什米爾的特殊自治地位以後,華郵發現當地凡是被視為敢言、與分離主義分子關係密切者,都會被解職、監禁或遭封口。

恐攻適逢美副總統訪印

22日的貝薩蘭山谷慘劇是近年來當地最血腥的平民攻擊。2019年2月一個武裝團體襲擊印度的後備警察隊釀慘重傷亡,當時讓印巴緊張驟然升級,印度空軍甚至執行數十年來首次對巴基斯坦土地的空襲,隨後巴基斯坦反擊,擊落兩架印度戰機並俘虜一名飛行員。

這次貝薩蘭山谷慘劇適逢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訪問印度,分析圈認為恐非巧合,很可能是肇事方欲乘機引起國際注意,例如2000年時一名槍手在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印前夕,在克什米爾一個村莊槍殺35名錫克教男子。

印度斷供水源巴基斯坦視同開戰 緊張螺旋升溫

在印度外交部先宣布要求所有巴基斯坦人幾天內離開印度後,兩國針鋒相對地互相撤銷對方公民的簽證。印度外交部次長唐勇勝(Vikram Misri)23日晚間告訴媒體,印度將暫停一項兩國間的重要水源條約,「直到巴基斯坦能明確、永久地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義」。

由世界銀行(WB)於1960年監督下簽署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ndus Water Treaty),賦予兩國共享印度河流域水資源權利,多年來被視為印巴間合作的典範。印度之舉被巴方形容為「水資源戰爭行徑」。

印度目前關閉兩國間的主要陸路邊界,巴基斯坦則中止與印度貿易並關閉領空,禁止所有印度擁有或營運的航空公司使用。(譯者:陳亦偉)1140425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罷免失敗就關門」 花蓮咖啡廳闆娘淚崩

NOWnews 今日新聞
02

高雄「全國最大里」將消失 里長、民政局說話了

自由電子報
03

曹興誠稱「823讓民進黨去努力」 綠黨團回應了

上報
04

台中后里深夜飄瓦斯味 警消揪出腐敗水果味作祟

中央通訊社
05

國道逆向55公里釀雙亡!25歲男遭撞「整個變形」 母悲:來不及閃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4

陳委員
印度幾乎跟周圍國家都幹過 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都跟印度有領土爭議 印度想當南亞霸主 西邊、北邊、東邊都被包圍 不知是誰問題比較大 到處惹別人
04月26日16:44
文彬
君子不履險地
04月25日12:16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台灣合唱團赴日參賽遭中方政治干擾 駐日代表處嚴正譴責

自由電子報

大罷免慘敗「普發1萬現金」是關鍵? 前綠委狠酸「乾脆加碼到5萬」

中廣新聞網

大罷免落幕!恐有選後症候群 醫給5點建議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南烏腳病紀念館風災受損 搶救珍貴文物(圖)

中央通訊社

韓國瑜應召集三黨總召與卓揆協商 白委:執政黨放下身段傾聽民意

新頭殼

最強菜農林佳新心疼顏寬恒 在顏懷靈前為他加油打氣

自由電子報

大罷免失敗等於「2028完了」? 黃暐瀚打臉:恐與事實差很遠

民視新聞網

桃園市醉男公園毆童 龜山分局員警壓制逮捕偵辦(圖)

中央通訊社

台南烏腳病紀念館風災受損 志工助搶救文物(圖)

中央通訊社

警:第2季下架詐騙廣告2.6萬則 偽冒財經名人居冠

中央通訊社

大罷免選後國際媒體座談會(圖)

中央通訊社

台南烏腳病紀念館風災受損 志工助搶救珍貴文物

中央通訊社

大罷免 侯友宜:總統要學著放下、尊重在野黨(圖)

中央通訊社

大罷免預測牛皮吹破?一次看哪些人被打臉

NOWnews 今日新聞

大罷免失敗拚了! 前綠委出招:普發現金加碼到5萬

TVBS

重新整備戰8/23大罷免 罷團曝志工現況、動向

自由電子報

罷免全敗後下一步怎麼走? 林俊憲認:黨內會自行檢討非內鬥

上報

罷團看823竹2選情後勢看熱 反罷者認選情冷有利林思銘

自由電子報

國台辦嗆「大罷免失敗」不得人心!陸委會反嗆「1舉例」戳中要害

民視新聞網

溜滑梯發生性行為!噁男約國中妹12次中獎了 下場曝光

EBC 東森新聞

台中三子全挺過罷免 盧秀燕特別致謝民眾黨

NOWnews 今日新聞

反罷擊出「全壘打」 盧秀燕感謝民眾黨:「沒有你們我們做不到」

中華日報

亮票恐遭罰!趙少康:沒注意正面還是背面「該辦就辦」

TVBS

大罷免失敗 學者:賴總統可放軟、反共論述應更細緻

中央通訊社

新北女子遭性侵隔年亡故 DNA成關鍵惡狼判5年

CTWANT

這我的位置! 西門町小吳牛肉麵 客人爆拉扯推擠

EBC 東森新聞

大罷免藍委全守下 林俊憲:失敗當然檢討但不等於內鬥

鏡新聞

爆柯最初排她不分區首位 陳昭姿:綠白仍有合作可能

自由電子報

立委柯志恩指總統臉書對大罷免的回應真是大敗筆 質疑不願承認政治誤判的心虛

中華日報

曾挺罷免被酸「不懂年輕人」 徐重仁發聲:愛台灣不該分顏色

中時新聞網

勝3560票!葉元之罷免票數差「全國最危險」 網:女貴人「神救援」直播飆5000人

太報

韓國官媒報導台灣大罷免 標題點名「親中立委」過關打擊賴清德政府

鏡週刊

嘉義東石村2樓民宅突爆火海 消防急出動12車17人英勇救援

CTWANT

盧秀燕感謝黃國昌、民眾黨小草 喊話續並肩前行

中央通訊社

台鐵南迴線大武=瀧溪跳電 派柴油機車拉列車、啟動公路接駁

自由電子報

大罷免失敗「抗中保台遭否定」 小笠原欣幸示警:中共對台滲透有斬獲

鏡新聞

國民黨沒那麼強?Cheap:極端罷免把人嚇跑

NOWnews 今日新聞

曹興誠籲放下823 罷團喊不退縮:不是為了贏才罷免

太報

首波大罷免藍委全留任 新北議會藍黨團:綠一黨獨大趨近渺茫

自由電子報

曹興誠要罷團放下823罷免 中市2、3、8選區罷團堅持走下去

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