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相挺缺「美」不可 巴勒斯坦建國路難行
自從以色列在2023年10月揮兵加薩(Gaza)、回應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的突襲以來,有越來越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包括宣布將在9月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採取行動的法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但專家認為,這些承認主要是政治的象徵意義,巴勒斯坦建國仍欠缺一個最大、而且難以取得的條件。
挺巴勒斯坦國
哈瑪斯2023年對以色列發動突襲、引爆持續至今的加薩戰爭,雙方的嚴重死傷與人道危機加劇,再次引發全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呼聲,法國、英國、加拿大這3個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以及南半球的澳洲最近都表態相挺。根據法新社11日的統計,目前有4分之3、也就是至少145個聯合國成員已經或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巴勒斯坦建國最早是在反抗以色列統治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Palestinian Intifada)期間,時任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在1988年11月15日單方面宣告創建巴勒斯坦國,並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當時阿爾及利亞搶先全球率先支持,而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和印度等國也在一週內表態承認。
建國路難行
然而,巴勒斯坦建國路難行。聯合國2012年通過將巴勒斯坦國提升至「非成員觀察國」地位固然是一大勝利,但直到2023年的加薩戰爭才帶來更多支持動能。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系主任張景安表示,以色列對加薩的屠殺式攻擊過於嚴重,這些西方民主大國無法忍受如此殘暴行徑,決定採用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方式作為籌碼,希望改變以色列的作法。
特別是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計劃全面掌控加薩市(Gaza City),將加劇當地原已慘烈的人道情勢,引發國內外嚴厲批評。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王順文認為,英、法等國最近相繼表態就是要因應以色列即將擴大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也是政治人物必須去回應國內高漲的支持巴勒斯坦民意、回應來自選民的壓力。
政治象徵意義
不過,這些承認可能不具太大的實質影響。張景安說:『(原音)這是一個象徵性意義的去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釋出善意的表達。這些之後承認巴勒斯坦像是法國、英國這些國家,它們可能可以在更多場合去對巴勒斯坦人或是巴勒斯坦國進行一些援助更具有正當性,因為它們承認它了。那它們可能也必須在一些國際場合對以色列進行更直接的譴責。可是這還是象徵性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大的實質去使得巴勒斯坦完全達到獨立的狀態。』
巴勒斯坦國不乏國際承認,在海外設有外交使團也派出代表隊參加奧運,但它沒有國際公認的邊界、首都或軍隊。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使得根據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設立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無法取得全面掌控,以色列與控制加薩的哈瑪斯交戰,更加劇這種準國家地位的複雜性。
美國挺不挺
專家認為,巴勒斯坦的最大問題源自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這正是巴勒斯坦建國最關鍵、也是最難取得的背書。一旦英法給予外交承認,美國將成為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的唯一例外。川普聲稱支持巴勒斯坦國等於獎勵哈瑪斯,他提出巴勒斯坦人遷移他國定居、打造「中東蔚藍海岸」的構想,引發國際軒然大波。
王順文表示,美國極力避免再陷入另一場中東戰爭,所以需要代理人,而中東首選當然是關係緊密的以色列。王順文說:『(原音)在這一個邊緣地帶都有可能產生衝突,這所謂的邊緣地帶、也就是陸權跟海權的邊緣,從烏克蘭,然後到中東,甚至到東亞都有可能產生衝突的情況下,(美國總統)川普或者是說美國,其實沒有辦法自己去做這麼多事,他必須要在各個地方找到一些盟邦或代理人,所以他必須要支持以色列。』
聯合國大會1947年通過決議,將當時由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分割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但巴勒斯坦建國路遙遙。張景安說:『(原音)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以色列的擴張野心,它希望可以繼續統治,甚至慢慢蠶食鯨吞整個巴勒斯坦區域,這使巴勒斯坦人在建國之路遇到很大的困難。以色列為什麼對巴勒斯坦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最主要是因為美國在後面支持以色列,可是也是因為回歸到以色列的海外猶太遊說團體去影響到美國政治,所以美國不得不去支持以色列政府對這個巴勒斯坦地區的壓迫,所以這個是他們最大的條件,就是沒辦法得到的條件。』
雷聲大雨點小
巴勒斯坦國可說是基於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的理念,這是指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建立與以色列並存的巴勒斯坦國,邊界大致依據1967年阿拉伯與以色列戰爭前的劃分。然而,許多國家雖然在外交上表態支持兩國方案,但對邊界、耶路撒冷地位、安全安排等具體細節立場卻各有分歧。
特別是川普對兩國方案態度搖擺,實際政策也和兩國方案的精神相去甚遠。至於尼坦雅胡政府也降低實現兩國方案的可能性,全力對付包括哈瑪斯、真主黨(Hezbollah)等「抵抗軸心」聯盟(Axis of Resistance),這使得巴勒斯坦國和兩國方案的議題,在以哈戰爭、甚至中東衝突上淪為「雷聲大雨點小」,缺乏實際成果。
王順文說:『(原音)我覺得兩國方案基本上只是回到承認1967年歷史的一個過程,但是事實上要解決這個以巴衝突,因為它是很長期的歷史事件,所以並不是容易的解決之道。以色列想要作為中東的主要行為者,所以必須要減少對它的風險,所謂的抵抗軸心是它的風險來源。所以削弱巴勒斯坦的議題會是一個大議題當中的小議題。所以我覺得兩國方案只是一個附帶的議題,真正的議題會是怎麼樣去解決這個所謂的抵抗軸心的發展。』
英、法、加拿大、澳洲等國家表態有意承認巴勒斯坦國,替巴勒斯坦的建國提供新動力,然而國際政治的現實橫亙在眼前,中東局勢瞬息萬變,迦薩地區的和平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編輯:王志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