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清潔工具每月釋放「數兆微塑膠粒」!專家教如何預防
備受歡迎的「科技海綿」(magic sponge)可輕鬆洗刷髒汙,但據最新研究揭示,這類清潔工具每月會向環境排放數兆微塑膠粒,滲入我們的食物、飲水和空氣,最終還會進入身體,恐造成嚴重損害。
《紐約郵報》報導,這類海綿可不用沾清潔劑,僅沾水便可去除污漬。據悉,其強大的擦洗能力來自三聚氰胺泡棉(Melamine foam),這是一種質量輕但耐用的塑料,作用類似於超細砂紙。然而,隨著每次使用,海綿會逐漸分解,使微塑膠粒脫落。
為了解其為塑膠粒的釋放量,美國化學學會的科學家對三個知名品牌進行測試,將它們與金屬摩擦,模擬日常磨損。結果發現,一塊海綿磨損後,每克材料大約會釋出 650 萬個微塑膠纖維。
研究團隊因此轉向亞馬遜2023年 8 月亞馬遜銷售數據,並假設若海綿在日常使用中磨損約 10%,估計每月可能會有 1.55 兆微塑膠纖維滲入環境。
微小顆粒,大大麻煩
至於微塑膠粒到底會造成什麼危害?報導指出,微塑膠粒一旦釋放到自然界,不僅會污染地球,還會進入我們的體內,存在於肺、肝、腎、心臟、腦、胎盤和睪丸,甚至母乳和精液中。
今年1月,一項科學評論發現,接觸微塑膠可能對人類的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和呼吸系統構成風險。研究表明,這些顆粒會損害細胞、擾亂器官並擾亂免疫系統。此外,還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癌症的風險。
要怎麼聰明預防?
美國化學學會的研究人員呼籲,製造商應生產更緊密及耐用的海綿,在使用上不會輕易分解。他們也建議消費者選擇不含塑膠的天然清潔產品,並安裝濾水器來過濾飲用水中的微塑膠。
而在平日生活中,若要降低整體微塑膠的接觸量,應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瓶子、吸管和容器。此外,選擇天然纖維的衣物,並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微波食物或飲料,也有助於降低風險。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