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卓榮泰再伸髒手,傷害金融穩定與監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要行庫「水龍頭開大一點」,金管會立即反應、今天就要找行庫討論「開大水龍頭」。這是繼上回「替央行發言」說無「限貸令」後,再一次無理又無腦的把髒手伸進金融監理領域。
卓榮泰在出席「信託業推動信託2.0計畫評鑑」頒獎典禮致詞時提到近期的房貸之亂,希望行庫「水龍頭要開大一點」,不要讓國人在自身資產管理上因政策調整出現障礙,雖然他也說,「但安全濾網要在」、違規投機者仍會重罰等話。
雖然卓榮泰在「水龍頭開大一點」後面很有技巧的加上「但安全濾網要在」,顯示他也有注意金融風險問題,但官場上的事呵,大家都都看懂,卓院長真正的意思與重點,當然在「水龍頭要開大一點」,安全不安全那不干院長的事。行庫高層表態強調的可是他們「水龍頭已經開大很多了」。
會有這個「政策指示」的原因是近期有所謂的「房貸之亂」,不少購屋者抱怨貸款貸不到,即使能貸到時間也要拖得更長。卓榮泰的「水龍頭開大一點」的指示,就是希望讓更多購屋者能夠更快的取得貸款,完成購屋心願。
聽起來似乎沒什麼錯,其用心與目的都值得肯定;但在金融領域,這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因為刻意放寬原有的貸放與監理標準讓更多人以更快速度取得房貸,從總體宏觀面看,不利於金融穩定與監理;從貸款的個體面看,過份寬鬆的貸款門檻,助長更多人借貸超出其負擔範圍的房貸,最終,這些都會回頭影響。衝擊金融穩定。
類似金融事件是反覆、多次的在各國發生;最著名的當然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次貸風暴),在此之前,政策要鼓勵與支持更多中低收入民眾能購屋、實現擁有房屋的夢想,結果讓次級貸款大行其道,最後掀起金融風暴。根據一份統計,從次貸危機醞釀前夕的2006年至2014年之間,美國有近1000萬的房主因房屋被法院拍賣售出而失去房屋。往更前看,上世紀80年代爆發的「儲貸危機」同樣也是大幅放寬房價相關規定所導致的金融災難。
此外,這波讓許多購屋者喊難借到錢的「房貸之亂」,也有其合理因素。在去年「限貸令」事件發生時,銀行不動產貸款占比已達37.4%,已接近歷史高點,之後也一直維持在37%左右的高點至今,以房貸總量看則是創歷史新高,這已經非常接近金融法令規定的上限。
再者,近期房市景氣走低、整體能見度不高,同時經濟景氣受關稅戰衝擊,這個時候不僅建商業者推案會更謹慎,金融業對相關貸款同樣會是保守以對,以免房市如持續下滑、斷頭戶增加,銀行要吃下更多呆帳、逾放比上升。
因此,卓榮泰這個「水龍頭開大一點」的政策指示絕對是不當干預金融、影響金融穩定的惡政。而且,卓榮泰已不是第一次如此赤裸裸的干預金融。去年8月因不動產貸款占比已達37.4%的歷史高點,央行陸續邀請34家國銀業者喝咖啡,關切不動產集中度偏高帶來的金融風險,外界稱之為「限貸令」。
結果卓榮泰公開表示:政府不會有限貸令;這句話是公然打臉央行。他又預告」說:近期將會找央行開會,「盼在九月六日前做出讓民眾安心的決定」,這句話其實形同「預告」行政院要推翻央行「限貸令」政策。當時卓榮泰這種公然把手伸進央行的作為,曾震撼金融界,因為過去數十年,無論藍綠誰執政,都沒有出現過敢於如此血淋淋、赤裸裸干預、否決央行政策與金融管理的行政院長。
在一陣批評聲中,卓榮泰之後就少一點這種不當干預的金融。但這種「安份」狀態只維持1年又故態復萌、某個角度而言就是「累犯」,再次指示行庫「水龍頭開大一點」,隱含的台詞就是要行庫多多放款、快速核貸更佳,至於貸款品質好壞就「再說」了。行庫只能在院長指示與央行監理的「夾縫中求生存」。(推薦閱讀)房貸管制是「肥了政府、瘦了民眾」,利率直線下降?央行舉出數據喊冤
接下來就要看央行的態度了。央行是要監守獨立性、仍以金融監理與金融穩定為重,不讓行庫任意的把「水龍頭開大一點」,還是就乖巧的尊重上意,對行庫開大水龍頭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