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個小孩就有1人過重! 醫驚呼:「不愛吃蔬菜」都跟爸爸一樣
全臺學童肥胖問題加劇!教育部統計顯示,國小與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分別達23.8%與28.6%,顯示全台平均每4位學童,就有1個人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孩童肥胖不僅是個人問題,更與家庭習慣密切相關,家長應以身作則。醫師也分享門診觀察,有位孩子挑食,不吃蔬菜,追問之下才發現父親也有相同習慣,孩子耳濡目染,亦不願嘗試特定食物。
國健署今(11)日召開「FIT動起來!健康體位,一次到位」記者會,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指出,兒童健康與家庭習慣密不可分。在飲食方面,門診中常見家長抱怨孩子挑食,不愛吃蔬菜,但深入了解後,往往發現家長本身也有挑食行為,爸爸從小就不吃蔬菜。若家長在孩子出生前的餐桌上長期缺少某些食物,或家長自己不吃,孩子看著也會覺得味道奇怪而不願跟著吃。
他進一步表示,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家長不必期望一次到位,而是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應讓健康食物出現在餐桌上,家長與孩子一同食用。
陳木榮分享,自己近二十年的臨床經驗中,過去看診多以感冒等常見病症為主,但近年在例行量體重時,常對孩子的數字感到驚訝,例如曾遇到3歲幼童體重達16公斤,讓母親抱不動,也讓醫師在給藥計算上陷入兩難,究竟該依年齡還是體重給藥,這些都是這個最近這幾年陸續發現說孩子肥胖的比例真的越來越高,這也是兒科醫師、國民健康署在陸續在注意到的問題。
陳木榮提出「FIT」三大要素,包含「Fitness運動」、「Intake飲食」、「Team合作」,鼓勵家長以身作則,共同建立兒童健康生活習慣,包含建議家長應規劃兒童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可以選擇跑步、游泳或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或選擇刺激身體生長板以及生長激素,對長高有幫助的籃球運動,也可以選擇乒乓球運動,刺激身體分泌血清素,同時訓練兒童專注力。
陳木榮表示,在飲食方面,建議以「我的餐盤」建立兒童均衡飲食習慣,選擇在地、原態、多樣化的食物,滿足營養的需求,避免選擇含糖的飲料,因含糖飲料會導致血糖快速波動,使兒童難以集中注意力,專注力變差,學習表現下降及蛀牙機率增加等負面影響。
陳木榮強調,陪伴與合作的重要性,家長的以身作則是兒童健康體位養成的重要關鍵。有家長陪著兒童一起運動,是讓兒童養成喜歡運動最重要契機。家長也可利用親子時間,一起準備餐點,帶著兒童探索不同食材及處理方式,最後一起享用成品,養成兒童健康飲食習慣。
前松山高中球員劉程恩是113年高中籃球聯賽(HBL)冠軍戰最有價值球員(FMVP),他擔任「FIT動起來」大使,分享自身運動與營養規劃的經驗。劉程恩表示,因為籃球員需要跳得高、有爆發力,就要有足夠的肌肉量,攝取好的蛋白質就很重要,他把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混合一起吃,也說自己很少吃水果,減少糖類的攝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