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會被遺忘的。」直擊米蘭為Giorgio Armani落淚,為期三天的悼念儀式
在世時,Giorgio Armani曾在他於 2001 年開幕的安藤忠雄設計的宏偉時裝劇院裡,大約180次鞠躬謝幕。如今,這位於週四辭世、享壽91歲的設計師,最後一次回到這個伸展台空間,以遺體瞻仰的形式接受世人的告別。
作為時尚界的活躍力量,Armani 少有同儕,幾乎無人能及。今天在米蘭,他的遺產力量——一生成就與行動的總和——隨著他的離去開始具體化。在我眼中,這像是「永恆」的開始;正如 Ralph Lauren 在悼詞中所說,這是 Armani 留下的遺產品質。米蘭市長 Giuseppe Sala 今晨也說道:「他將無法被遺忘。」
當公眾瞻仰儀式開始時,Sala 是第一批入場的人之一。早在開始前十分鐘,隊伍已經擠滿人潮,沿著 Via Bergognone 延伸了大約 150 公尺,且每分鐘都有更多人加入。
上午九點,米蘭為 Armani 展開為期三天的哀悼。事實上有兩條隊伍:一邊是希望致意的公眾,另一邊則是 Armani 員工,他們被安排快速通行。
兩條隊伍最終在 Armani/Teatro 的入口匯合。走廊裡灑滿陽光,人群蜿蜒而行。進入中庭時,有人將鮮花放進左側已經堆疊的花海,也有人在右側的六本黑皮悼念冊上寫下留言。現場有淚水與擁抱,但沒有失序的情緒,只有壓倒性的尊敬氛圍。然後,是時候進去面對他。
能夠在那個空間裡最後一次與 Armani 同在,既奇異、哀傷又充滿力量——這裡曾經見證過無數次的時裝秀、鞠躬與談話。場內點綴著他最喜歡的晚間裝飾——搖曳的燈籠;Ludovico Einaudi 的鋼琴曲《Nuvole Bianche》(當然是 Armani 自己選的)在昏暗中流淌。
他的棺木緊閉,上覆一束白百合花,四名身穿禮儀制服、佩劍的米蘭憲兵守衛兩側。背後掛著米蘭市旗,象徵榮譽。旁邊桌上放著一塊抽象雕刻的大型水晶,那是 Armani 多年來床邊的私人物件。每一位弔唁者都被允許短暫走近棺木,輕觸片刻,送上一個念頭或祈禱。
一旁設有座椅,留給最親近的家人與朋友守靈。今天上午在場的包括他的外甥 Andrea Camarena,以及長期伴侶與男裝部門主管 Leo Dell’Orco。其他家人與友人將輪流陪伴至週一的私人葬禮。
除了市長 Sala,前來致意的還有資深時尚企業家 Mario Boselli、Donatella Versace、Tommaso Sacchi、Carlo Capasa、John Elkann、Angela Missoni、Sara Maino 和 Carla Sozzani。Missoni 在離開時停下來說:「他就是 Giorgio:第一顆明星,第一位企業家。我們彼此有深厚的尊敬甚至情誼。他很有人情味,也非常溫柔——當我母親過世時,他親自寫信給我。而且他很幸運,能夠活到最後一刻,頭腦與身體都保持清醒。你還能要求什麼更好的呢?」
這兩天,米蘭《晚郵報》的訃聞版面已被多頁悼詞佔滿。發表悼念的包括 Valentino Garavani 與 Giancarlo Giammetti、Paola Fendi、Miuccia Prada 與 Patrizio、Lorenzo Bertelli、Domenico Dolce 與 Stefano Gabbana、Vivienne Westwood 公司、Remo Ruffini、Stefano Pilati、Gildo Zegna、Luca Guadagnino、Ralph Lauren 與其家人、Benetton 家族,以及許多其他人與機構。
在他突然病逝前,Armani 原定 9 月 28 日在 Teatro 發表新秀,以慶祝公司創立 50 週年。據了解,這場大秀仍將如期舉行,既是他最後親自主導的系列,也是對其人生與遺產的再次禮讚。在這個充滿設計師 debut 的季度,這場身後壓軸將格外震撼。
Giorgio Armani 早已深深烙印在米蘭的城市肌理中:Armani/Silos 博物館、Armani 酒店、布雷拉區的巨幅 Armani 看板,以及自 1996 年起每架降落 Linate 機場的飛機都會經過的 Emporio Armani 招牌。米蘭毫無疑問無法忘記他,也不會想要忘記。在 Armani/Teatro 牆上,今天投影出他的身影與一句話:
「我希望留下的印記,是對人們與真實的承諾、尊重與關懷。一切都由此開始。」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Vogue Run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