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輩走路踩空、不愛外出恐白內障警訊 別等過熟才開刀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28日10:04 • 發布於 10月28日10:00 • 林郁敏 報導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家中長輩常說「看得見」,卻頻頻踩空、看不清字幕,甚至因視線模糊而減少出門與社交。這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老花或眼睛退化,而有可能是白內障的徵兆。左營大學眼科朱書緯院長指出,白內障是長輩常見眼疾之一,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混濁會導致視線模糊、畏光、夜間視力變差等。若忽視不治,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因視線不良增加跌倒和意外風險。

長輩「走路踩空、不愛外出」恐是白內障警訊 50歲後應定期做眼科檢查

許多長輩因不願麻煩家人,常隱忍或否認視力問題。事實上,當長輩出現走路踩空、駕照體檢未過,或漸漸不喜歡外出等異常行為時,應警覺這可能是白內障的徵兆。朱書緯院長提到,除了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或青光眼也可能導致視力模糊,但以白內障最為普遍。

因此建議,家人應從安全與便利的角度,鼓勵並陪同長輩就診。及早檢查與治療,不僅能恢復清晰視力,也能大幅降低跌倒與意外風險。特別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族群,更應留意視力變化;建議年過50歲後,每年應接受1次完整的眼科檢查,以防視力產生不可逆的損害。

白內障是水晶體蛋白質病變! 醫揭老化、糖尿病、過度日曬都是常見誘因

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主要原因是水晶體蛋白質發生病變,或是水份含量改變,常見誘因包括老化、眼睛外傷和內科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或是過度日曬、紫外線暴露,甚至是基因遺傳和感染等,這些因素皆會導致水晶體混濁,阻礙光線通過,進而導致視力模糊等症狀。

朱書緯院長說明,白內障的進展通常是慢性的、不痛不癢的,許多人在初期常未察覺異常,只覺得視線模糊、顏色變暗、夜間視力差,隨著病情惡化,看東西會像「霧裡看花」,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白內障要熟了才能開刀」是過時觀念! 過熟恐增青光眼、角膜損傷風險

朱書緯院長表示,「白內障要等到熟了才能開刀」是過時的觀念。現今醫療技術進步,只要影響日常生活(如開車、走路、閱讀變得吃力),就應盡早評估接受手術治療。

過熟的白內障會變得非常硬,不僅需要更大的超音波能量移除,可能損傷角膜內皮,還會增加眼壓,引發青光眼或虹彩炎等眼內發炎風險,同時提高手術難度。朱書緯院長強調,及早治療白內障,才能避免更多風險。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健保與自費哪個好?不是越貴越好 應依生活需求選擇

朱書緯院長分析,人工水晶體主要分為健保給付與自費兩大類。健保給付的水晶體屬於球面單焦點設計,能滿足基本遠視力需求,但看中、近距離(如閱讀、使用手機)仍需配戴老花眼鏡輔助。

若希望提升生活便利性,可考慮功能更多元的自費人工水晶體:

▸延焦段水晶體:能兼顧遠、中距離視力,且夜間視覺品質較佳。

▸三焦點水晶體:可同時滿足遠、中、近距離的清晰度,大幅減少對眼鏡的依賴,特別適合對視覺品質要求高、生活活躍的患者。

▸單焦點非球面水晶體:適合經常需要在夜間開車、暗處工作,或需提升視力解析度的患者。

另若患有散光的患者,除功能性選擇,建議同時搭配具散光矯正的水晶體,可提昇術後視覺品質。

朱書緯院長認為,無論是健保或自費的水晶體,皆無法完全取代天然水晶體的功能。人工水晶體並不是價錢越貴的越好,因水晶體一旦植入眼內,是無法隨意更換的,因此,術前務必充分了解,並與醫師討論生活習慣與視力需求,才能選擇最合適的人工水晶體,確保術後視力達到最佳狀態。

▲朱書緯院長說明,多數患者在術後幾天內即可恢復正常生活,視力也會在幾週後穩定。同時,務必定期回診追蹤。(攝影/林志遠)

白內障術後視力又模糊是復發嗎? 醫揭「後發性白內障」雷射可治療

朱書緯院長進一步說明,白內障手術原理是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因此白內障本身不會復發。然而,部分患者術後數月至數年可能出現後發性白內障,這是因為人工水晶體後方的囊膜細胞增生、混濁,導致視線再度模糊。此情況不必過度擔憂,只需透過雷射治療即可恢復清晰視力。

至於白內障手術的術後照護,重點是按醫囑點藥水,避免揉眼、碰水,也不要劇烈運動或提重物,以降低眼壓和感染風險。多數患者在術後幾天內即可恢復正常生活,視力也會在幾週後穩定。同時,務必定期回診追蹤。朱書緯院長提醒,若出現眼睛持續疼痛、大量分泌物、視力突然減退或嚴重紅腫等症狀,應立刻就醫。

# 首圖來源/大學眼科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