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福衛八號首顆衛星本週搭SpaceX火箭升空 日經:台英合作提升抗中韌性

上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陳玟穎
「福衛八號」的第一顆衛星「齊柏林衛星」(FS-8A)正在做EMC電磁相容測試。(圖片提供/國家太空中心)

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首顆衛星,此前因美國政府關門而延誤發射,將於本周由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升空,象徵台灣自主太空能力的重要突破。一旦衛星體系建置完成,將有望提升台灣災害救援與安全因應的能力。此外,台灣與英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將有助於台灣強化對抗中國的韌性。

日經亞洲報導,「福衛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齊柏林衛星」(FS-8A)已運抵美國。原定台灣時間11日凌晨2時18分左右升空,但由於受到美國政府關門影響而延誤,該衛星預計將在本週搭乘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從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升空。

福衛八號星系上線後 提升台灣災害與安全應變能力

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福衛八號首顆衛星(FS-8A)有約84%的關鍵元件由太空中心自製,或與台灣合作單位共同研發,集合了20家本地製造商,以及跨政府、產業、學界共33個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吳宗信告訴日經亞洲,「台灣太空中心的目標不只是造衛星、造火箭,」他說,「更重要的是建立台灣獨立設計、操作並維持長期衛星星系的能力。」他補充說,「每一個國產化的元件,都是強化台灣太空產業的重要一步,有助於提升本地技術,並打造一條能支撐未來任務的強健產業供應鏈。」

台灣立法委員蘇巧慧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福衛八號是台灣邁向自主太空能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並補充,該計畫「能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影像,與更清晰的地表觀測資料」。她也稱,「這項突破將大幅提升台灣因應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挑戰的能力」,並強化台灣的整體的韌性。

在整個星系建置完成後,該系統有望提升台灣災害救援與安全事件的能力。同時,政府還有更大的野心,希望未來能在台灣本土發射火箭。今年稍早,官員已選定台灣自己的太空任務發射場址,位於屏東縣南部,目標是在2034年前把重量最高可達200公斤的衛星送上軌道。

台英簽署太空合作協議 有助台灣強化抗中韌性

在本週於美國發射福衛八號前,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也與英國衛星應用加速中心(Satellite Applications Catapult, SAC)簽署協議,擴大環境監測、產業生態系、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的合作。

總部位於倫敦的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執行主任Andrew Yeh表示,與英國的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也將推動台灣在太空領域的企圖心。他指出,「台灣被排除在全球主要太空論壇之外。英國能分享國際標準與作業經驗,讓台灣的太空發展能更安全,也能與其他國家互通。」

報導指出,與英國合作的合作,有望協助台灣強化對抗中國的韌性,尤其是在通訊基礎設施方面。在中方可能對台採取軍事攻擊或入侵的情況下,維持通訊不中斷是台灣的首要任務之一。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台北一直研究烏克蘭使用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星鏈」(Starlink)衛星寬頻服務的經驗。不過,台灣至今尚未採用星鏈,因為雙方未能就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達成共識。

衛星網路還具備更多「軍民兩用」的潛在功能。Andrew Yeh表示,「衛星影像與其他太空能力能提升台灣的海域狀況感知,進而幫助台灣因應各類威脅,從海底電纜破壞,到監控中國的海軍與海警活動。」

此外,台灣太空中心目前正推動一項名為「Beyond 5G」的近地軌道(LEO)通訊衛星計畫;同時也推廣2022年啟動的小型衛星「立方衛星(CubeSat)計畫」,鼓勵台灣企業投入衛星製造,進入全球太空市場。吳宗信解釋說,「立方衛星因成本較低、技術門檻較小,可作為在太空中驗證各種設計性能與可靠度的實驗平台。」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2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3

陸籍女遊客半裸陳屍峇里島青年旅社 同晚至少10房客送醫!疑似為除蟲釀中毒事件

CTWANT
04

賴清德吃壽司挺日本!中國外交部嗆「作秀」

NOWNEWS今日新聞
05

美國務院主動發聲挺日本 反對武力脅迫改變台海現狀

中央通訊社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