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外派東南亞,還是升遷加薪的捷徑嗎?

換日線

更新於 03月03日09:46 • 發布於 02月14日11:40 • 許詮
外派東南亞,還是升遷加薪的捷徑嗎?

「出海」一詞,總令人聯想到鄭和下西洋或麥哲倫的探索旅程,他們跨越大洋時並非胸有成竹,更多的是險象環生。即便時至今日,想在陌生市場中立足,事前充分的準備和靈活應對變化的彈性也缺一不可。2025 年之初,適逢我踏入東南亞市場的第十個年頭,以下將分享我在這段時間的經驗與趨勢觀察:

「新南向」的兩大「新挑戰」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嚮往海外工作,而東南亞無疑是當中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目前在各項調查中,更大多已僅次美國、高居新世代最嚮往的海外工作目的地第二名。然而無論是外派或到外商、當地企業求職,展望 2025 年的當地人才市場,已與 10 年前大不相同,以下兩大趨勢變化,需要先有心理準備:

挑戰一:保護主義浪潮與在地人才興起

在出海人才市場上,環境變遷引發了新的挑戰。首先,全球保護主義抬頭,各國政策也逐漸從「地球村共榮」轉向「本國利益優先」,部分東南亞國家對外國勞工採取了更嚴格的准入限制,從工資、名額等方面保護在地人才。

此外在過去 10 年間,由於中美日韓等大型企業佈局東南亞市場多時,已培養出一批熟練多語的在地中階人才,他們的成本通常低於外派人士,且更熟悉當地文化與網絡,因而成為臺灣人才的強力競爭者。

挑戰二:遠距趨勢與外派福利的此消彼長

疫情讓人們重新審視遠距工作的可行性,不只多數臺灣年輕人才嚮往「混合式工作」的較高彈性與自由度,對企業而言,也有節省成本的考量存在。儘管臺灣企業目前多數仍以實體辦公為主,僅有少數新創對遠距工作持開放態度。但面對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遠距遙控」取代「實體外派」的趨勢依然不可忽略。

換言之,當新創初步落地海外、或大型企業增加海外人力時,由總部人員在兩國間出差往返、配合遠端線上會議等模式,正逐漸模糊傳統上「外派」的意涵,也會導致傳統外派職缺的數量和待遇吸引力有所下降。

東協兩大梯隊:看準機會,選擇合適切入點

國際人才市場看似不若以往,但挑戰與機會並存,風口一直都有,只是變化得越來越快,需要看準時機和賽道。以下我將從個人最熟悉的東南亞經濟體出發,以「市場與產業」、「公司類型與職務」的兩個矩陣簡單分析,幫助大家洞察趨勢,結合自身優勢,找到切入的甜蜜點。

首先,東南亞國協(東協)並非單一經濟體,而是由 10 多個獨立國家組成。基於經濟水準與人口規模,我傾向將東南亞國家分為兩大「優先梯隊」:第一梯隊包括馬來西亞與泰國,其人均 GDP 較高,但人口紅利較低,發展水平較高卻也相對欠缺高速增長潛力;第二梯隊則包含印尼、越南與菲律賓等國,它們的開發程度雖不若第一梯隊,但人口規模與紅利均十分龐大,且經濟成長快速,適合開拓市場機會。

兩大梯隊之外,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因基礎建設發展相對緩慢,在出海的優先選擇中佔較低順位;新加坡則為獨特的「離群值」,將在季刊的下一篇文章中另外探討。

東協「兩大梯隊」基本資訊與利基產業。資料來源:許詮 整理提供;圖/換日線編輯部 製作

不同專業人才的三大機會

接著,針對東南亞各國不同的利基產業,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臺灣人才,可從以下幾個機會點思考,尋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舞臺:

機會一:紅色供應鏈移轉的契機

中美貿易戰推動供應鏈重整,東南亞因此成為各國企業的理想替代地。不同國家在製造業方面各有所長。例如越南吸引了大量電子產品和服裝製造的外資;馬來西亞成為晶片和印刷電路板生產的重鎮;泰國則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各國也皆針對自身定位,推出許多減稅和補貼政策以吸引全球外資進駐。因此,若具備製造或供應鏈管理經驗,這些產業轉移將提供大量的機會。

機會二:線上下合流的新零售機遇

東南亞的電商市場增速位居全球前列,以印尼為例,其 GDP 與人口規模約佔東南亞四成,疫情後線上與線下經濟的融合更成為一大趨勢:在後疫情時代,純線上平臺的巨大紅利逐漸回落,企業紛紛開始進行線上與線下整合(O2O)等策略。而這樣的合流趨勢,為以新消費、新零售模式為導向的品牌與人才,創造了很好的機會。

機會三:新興市場中的產業滯後性

資本主義社會裡,商業模式往往從最發達的經濟體開始,逐漸傳播至新興市場。例如幾年前,東南亞在開拓電商、數位支付等領域方面,追隨著中美兩國的發展步伐,現在已成為新興市場中的前段班。而這「滯後性」也意味著,若希望在類似 5 年前的東南亞市場中大展拳腳,則可考慮南美洲、南亞及非洲等新興經濟體。

此外,東南亞各國還有許多以自身優勢見長的產業,包括印尼礦業、農業等得天獨厚的一級產業資源,以及仰仗人口紅利而持續完善的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礎建設;菲律賓則因人力成本、民族性與英語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包服務與 BPO 產業重鎮;或是東南亞各國依靠自身豐厚的土地資源而發展的綠能、碳權交易等方向,也都是不可忽視的機會。

企業類型與職務的切入點

最後,在「新南向」的航道上,無論你是偏向商管、文組科系的商業型人才,或理工科系、技職體系的技術型人才,只要找到適合的切入點,都有機會一展長才。

對商業型人才而言,最易進入的公司類型依序為:臺灣或陸資企業、當地企業、歐美外商。語言、文化與市場的熟悉度是關鍵:臺灣人才在臺陸商體系中,能有效充當總部與分公司的橋樑。然而,當地企業與歐美外商更傾向於僱用熟悉當地市場的在地人才。

技術人才則享有相對較高的優勢,尤其是「程式語言無國界」,儘管基層技術職位的招聘偏向當地人,但中高階技術崗位仍稀缺,並能提供高於臺灣的報酬和團隊規模。

同時由於過去幾年,不少企業與新創成功在東南亞立足,加上資本傾向投資具國際佈局的企業,使得越來越多臺灣企業考慮進軍東南亞市場。XChange 就有幸投資並輔導超過 8 家企業邁向國際,其中多數企業在初期都亟需靈活且適應力強的市場拓展人才。因此若你懷抱著出海夢想,這類 BD 職位或許是最理想的切入點之一。

不同企業對臺灣人才的需求程度。資料來源:許詮 整理提供;圖/換日線編輯部 製作

希望這篇文章提供的宏觀分析,能協助有志南向的你找到適合的方向:無論是初次踏上國際職場,還是尋求更廣闊的發展機會,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場動態、選擇適合的賽道。在此也鼓勵每一位有志者勇敢跨出舒適圈,去勇於探索並成長,同時互相交流學習,一起開創屬於我們的新篇章。

【延伸閱讀】

●「新南向」台幹們現身說法:決定前,務必先多看多聽多想
●外派生涯 14 年、常駐印尼逾 3 年的真誠經驗談:不讓「台幹」揹罵名,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