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老眷村新靈魂 "以住代護"廢墟重生

1 觀看次數

高雄同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舍,有將近90公頃的眷村文化景觀,保存面積為全國第1,不過隨著時間的洗禮,眷村面臨拆遷、都更命運,高雄文化局從2014年開始,發起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推出「以住代護」計畫,讓喜愛眷村的民眾到這裡修屋居住甚至創業,這裡現今有咖啡廳、民宿甚至藝術家進駐,老舊眷村展現不同生命力。

「你好你好 歡迎歡迎。」

黃于眞跟先生及好友3人都是職業軍人退役, 選擇高雄市黃埔新村開設蔬食餐廳,純粹喜歡眷村寧靜氛圍

餐廳業者 黃于眞:「來到這邊 你一進入工作場域,你慢慢地內心就會開始平靜。」

餐廳業者 馬于國:「本身是黃埔二村(出生),對這個地方有以前小時候的回憶,有這個案子(以住代護)之後,我們就想說可以進來。」

餐廳業者 張邑戊:「這些桌子本身,都是以前學校淘汰下來的。」

盡量保留眷村住家原貌,餐廳所有物品多半是二手物再利用

「人家鄰居不用的,我們把它拿來當一個活動門。」

餐廳業者 黃于眞:「這邊很多東西,我們都讓它能夠2次再利用,也就是建築廢棄物,我們都再使用。」

遊客 王瑞程:「將用不到的東西,再活化重新利用,需要創業的人 有地方有機會,可以去找到不同方式來創業。」

遊客 黃馨慧:「這樣形形色色店家都在這裡,(老眷村)開始活絡起來。」

「以前有曾經3棵菩提樹,它沿著牆這樣長上去,(所以以前屋況很糟喔) 對。」

剛進駐眷村,房子毀損狀況一度讓他們不知所措

餐廳業者 馬于國:「房子是要自己維修,(當時)來的時候,整個門窗都被挖走了。」

餐廳業者 張邑戊:「(屋頂)瓦一拆完了,裡面都是長了,非常多的白蟻或鏽斷這樣,實際修了1年3個月。」

維修費比當初多出1倍,不過能親手參與修復老屋,彷彿變成一種使命,從第1期商業經營模式,進駐眷村開設民宿,續約進入第8年的林頌慈跟先生很有感

民宿業者 林頌慈:「剛開始進來的時候,像隔壁鄰居阿姨 她會煮飯,有時候多煮 就會叫我們去飯,那個人情味還是有的。」

民宿業者 黃俊瑜:「都市裡面有前庭後院房舍不多,我們其實是滿享受這種氛圍的。」

日治時代的木造老屋,處處顯露過往的生活軌跡,這裡可以用餐、住宿、辦活動,從居住到修屋,從生活到創業,高雄市文化局從2014年推出以住代護計畫,至今歷經12年

高市文化局文資中心主任 曾宏民:「藉由政府的一定的投入,還有民間一定的參與的話,共同來維護這片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被人家知道,並進一步成為一個活化的景點。」

從鳳山黃埔新村到左營建業新村,目前已經媒合超過百戶,期盼透過不同行業風貌的呈現,活化老屋並延續保存眷村獨特人情味。

大愛新聞影音

發布於 07月02日11:20

自動播放下一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精彩直播

熱門影片

原創節目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