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小心中暑可致死!症狀與必備「急救5招」
最近天氣十分炎熱,若在戶外待一段時間就揮汗如雨,除了做好防曬外,也要預防中暑發生!在高溫下,喝水量不足就容易脫水,可能導致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中暑,若延誤急救的話,還可能致死。《Hello醫師》為您介紹中暑的症狀、急救方法,以及如何避免中暑。
什麼是中暑?
當氣溫過高,大量排汗但水分攝取不足時,就會導致熱衰竭,出現如虛弱、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噁心嘔吐及皮膚濕冷等症狀,若熱衰竭持續惡化就會演變為中暑,根據醫學上的定義,中暑為核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並伴隨著中樞神經系統所產生的併發症,例如:
- 一陣陣的頭痛或頭暈目眩
- 雖然很熱但排汗量不多,皮膚乾燥發紅
- 肌肉無力或痙攣
- 感覺噁心和想吐
-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又短淺
- 癲癇發作
- 失去意識
導致中暑的原因
若相對濕度高於60%時,會阻礙人體排汗,進而影響調節體溫的功能而導致中暑;因此待在悶熱或不通風的屋子裡,也可能會中暑,尤其老人更須注意,對其他年齡者來說,水喝太少、患有慢性病或飲酒過量等,也是常見的中暑原因。
預防中暑的方法
天氣熱時,白天盡量待在室內,減少太陽直曬的時間,並保持空間通風。尤其,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更應避免外出;若需外出,記得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
中暑的急救方式
中暑可能會致命,若發現有人中暑時,請盡快撥打119請求協助,或是將患者緊急送醫,可使用以下方式協助患者降溫:
- 將患者移到涼爽的環境。
- 讓患者躺下,並將腳稍微墊高。
- 移除患者身上多餘的衣物,以濕毛巾擦拭身體,並替他們搧風。
- 若患者還有意識,可適量補充水份或運動飲料。
在患者的腋窩、鼠蹊部、頸部放冷水袋,因為這些部位的血管較靠近皮膚,由此冷卻可加速體溫降低;若患者為老人、幼兒、慢性病人或中風病人,或並非因劇烈運動而中暑的人,則不建議使用太冷的水降溫。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綠豆3大功效全解析!清熱解毒又降血壓、3禁忌要注意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