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本參院改選後,政壇變局一次看

換日線

更新於 08月20日04:25 • 發布於 07月23日09:46 • 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日本參院改選後,政壇變局一次看

近日,日本參議院改選結果出爐:在 124 席參議員的改選與補選中,由自民黨與公明黨共同組成的執政聯盟,僅獲得其中的 47 席,堪稱以慘敗作收,也創下日本近代史上極為罕見,執政黨(聯盟)在參、眾兩院皆無法過半的紀錄:

日本參議院共 248 席,參議員任期 6 年,每 3 年改選一半席次。本次改選結果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僅斬獲 47 席,加上未改選的 75 席共 122 席後,確定無法過半。而在此前的 2024 年眾議員選舉中,執政聯盟亦僅取得 465 席中的 215 席,同樣未能過半。

換言之,雖然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在多黨林立的參眾兩院中仍穩坐「第一大黨」,但「朝小野大」的格局已然無可逆轉,也立刻引發日本政壇的一系列動盪,可能嚴重影響日本社會從內政、外交、經濟、甚至觀光產業與人才政策等不同面向。

以下筆者將從「(執政)黨內宮鬥」、「(青年)選民思變」與「(極)右翼勢力快速崛起」三個面向,為讀者解析日本 2025 年的選後政局:

派系逼宮,首相石破茂拒下台陷領導危機

選後日本政壇的動盪,首先是第一時間發生的自民黨內「宮鬥大戲」。

選舉一結束,自民黨內最大派系──麻生派便率先發難「逼宮」,要求首相兼黨魁石破茂辭職下台,為先前眾議院選舉、東京都知事選舉及本次參議院選舉業的「三連敗」負起責任。但石破茂以需要優先處理日美關稅談判的「國家危機」,堅決留任首相。

事實上,日本政壇在自民黨政府的長期執政之下,與其說它是「一黨獨大」,不如說更像長期「派閥共治」的政治集團,尤其自安倍晉三卸任首相及黨魁一職後,後繼的自民黨領袖通常無力單獨處理黨內派系矛盾,加上政壇官員腐敗、醜聞等事件的逐漸累積,終究削弱了日本選民對「自民黨」的支持度與信任度。

而石破茂作為自民黨現任黨魁,其領導能力也一直被黨內派系所詬病:首先,隨著在野黨的崛起,派系內部的動態更加複雜,甚至不排除「出走潮」;其次,石破茂在應對年輕選民的需求、解決經濟問題及對外政策的調整上,長年來也頗受內部各派閥質疑;第三,現年 68 歲的石破茂不僅受黨內青壯實力派挑戰,其欠缺接班人選之問題,也在選舉失敗後倍加凸顯。

如今,倘若麻生派系堅決向石破茂發起「黨內大罷免」,並主導現年 67 歲的前日相岸田文雄回鍋,亦恐讓日本國民對自民黨這齣「老人間的逼宮大戲」更為厭惡──事實上除岸田文雄外,自民黨內如今已不乏如高市早苗(64 歲)、林芳正(64 歲)、加藤信(69 歲)等派系人選,紛紛表態自己有意「接班」,但對多數日本政壇的青壯勢力和選民而言,這些人多少都是「老派閥政治」的既得利益者象徵,對自民黨整體的對外形象,很難產生加分作用。

在野黨席次大幅增加,但「眾聲喧嘩」理念差異巨大

自民黨陷入內憂外患的同時,各方在野勢力相應崛起,但彼此間理念差異巨大,相對難以形成對執政聯盟的「共同監督戰線」,也成為日本政壇動盪的第二大關鍵問題。

先以本次選舉斬獲席次來看:立憲民主黨(21 席)作為日本 2020 年代後的主要在野黨,本次選舉得以保持在參議院的影響力,特別是在政府未能取得絕對多數的情況下,這一結果可視為「相對勝利」;國民民主黨(10 席)反映該黨在一定程度上獲得選民的支持,但仍無法單獨對自民黨政府形成強大的威脅;日本維新會(8 席)則展露了其在部分地方選區中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整體而言,日本選民對自民黨—公明黨的長期執政普遍感到疲乏,特別是在疫情之後社會面臨經濟成長緩慢、通貨膨脹、關稅壓力等諸多困境,中低收入族群的選民尤其對執政當局充滿憤怒。

而立場偏左的立憲民主黨、偏溫和保守主義的國民民主黨,和偏右翼的日本維新會等在野黨,從不同角度抓住了選民的不滿情緒,成功地塑造各自「反建制」的形象,吸引了不少對現狀不滿的選民。但由於彼此間的政治立場高度相左,仍難以整合其政治能量,對執政聯盟形成「輪替」的威脅。

換言之,在日本選民、尤其眾多年輕族群的心中,日本政壇就像既過時又難以撼動的「老古董」,在民心思變、加上種種不滿的累積下,也就促成了立場極端、訴求民粹的所謂「極右派」勢力大幅崛起──

參政黨快速崛起,對未來日本政壇的結構投入新變數

被日本政壇和多數媒體歸類為「極右派」的參政黨大幅崛起,正是這個時代趨勢下的產物──相較前段所述的 3 個主要在野黨是「相對勝選」,新興的參政黨從先前僅有 1 席躍升至 14 席、轉眼成為日本參議院中的第三大黨,無疑是「絕對勝選」。

參政黨成立於 COVID-19 疫情嚴峻的 2020 年,高喊「日本人優先」的核心訴求,很快吸引到對現狀高度不滿的保守派選民。它先在眾議院取得 3 席次,又在本屆參議院改選中取得共 14 席,大幅提升其對日本政壇的影響力。

而從本次選舉中「極右」的參政黨、「右派」的維新會之選民結構來看,日本政治觀察家們更指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如今立場越是右翼的政黨,越能吸引到年輕世代的選票,並快速侵蝕同為「中間偏右」的自民黨選票根基。

其崛起也反映日本部分新世代選民,對社會中僵化的政治體系與權力分配感到厭倦,轉而對「川普式」的民粹變革充滿渴望。

分析參政黨序迅速崛起的原因,筆者歸納大致有三:

  • 未享受到全球化利益的世代:日本政府為因應國內高齡少子化的衝擊,近年加速「與全球接軌」的腳步,放寬國門、積極吸引外資和外來勞動力。在整體經濟受益於觀光和科技出口增溫的同時,卻也造就大量族群「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如需要與國外廉價勞動力競爭的青年族群、飽受「觀光公害」等所苦的地方民眾等。
    這也造成許多日本國民,如今希望找回昔日「日本優先、日本第一」的榮光,讓參政黨諸多言辭激烈,如「外國人先來」、「恢復日本人的日本」等訴求,與選民們日益不滿的情緒相互契合。

  • 線上社群媒體的強大渲染力:參政黨利用 YouTube 等平台,發佈大量「日本民族優先論」的影音內容,並提出對本國經濟加強保護等理念,甚至不時宣揚種種「陰謀論」而遭主流媒體、輿論撻伐。但在如今「演算法決定」的社群網路世界,這個策略卻能快速吸收特定選民,且選舉時的網路聲量亦遠超仍採傳統組織動員的自民黨。

  • 黨魁展現日本政壇少見的「庶民魅力」:參政黨黨魁神谷宗幣(Sohei Kamiya)既不是世家豪門或政二代,也非法界或商界的白領菁英。他的職涯經歷僅有「超市經理」和「英語補習班老師」,在菁英主義的日本政壇堪稱異類。
    但也正因如此,他口無遮攔、直言不諱地在言談中展露強烈的民族主義立場和反全球化等言論,卻能打中許多庶民階層的心 ──國民們彷彿看到日本的川普,口口聲聲將日本人民的生計和文化自尊掛在嘴邊。

當然,其偏極端的國足立場和種種爭議性政策,也引發日本輿論同樣廣泛的批評和爭議。

如參政黨主打的政見包含:強硬的反移民政策(限制外國人土地所有權,大量減少外國勞工);極化的民族主義教育(推動修正包含二戰在內的歷史觀,強調「日本人的自尊心」);反對 LGBTQ 立場(反對同性婚姻,反對推動 LGBTQ 理解促進法案),均使其難以獲得主流選民的廣泛支持。

未來,參政黨強調「日本人優先」的政策訴求,能否獲得更多日本國民選民青睞,將取決於其是否能平衡民族主義訴求,與社會多元價值之間的關係。倘若參政黨更趨激進,不僅對內會造成日本已經不穩的政壇動盪加劇,對外亦可能影響日本與包括臺灣在內的世界各國,長久以來相對穩定與友好的關係。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逼宮首相、老人退散、外國人別再來」,熟悉的日本還好嗎?──2025 參院改選後,日本政壇變局一次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成就日本、也綁架了日本的「上流老人」們
●荷蘭「動物黨」:在人類的政壇,專為無法抗議、沒投票權的動物發聲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