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監測時序曝 農業部9/21起「八度發細胞簡訊」通知避難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因受強颱樺加沙降雨影響,產生溢流現象,釀成15死、31失聯災害。不過此刻國民黨、民進黨卻為堰塞湖應處大打口水戰。農業部今(25)日完整還原時序,顯示在7月26日,林保署花蓮分署立即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查證、通報下游留意災害風險;8月12日至15日,花蓮分署於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召開4場地方說明會。而農業部對堰塞湖成立專案小組後,9月11日,林保署召開地震之預警與發布機制研商會議,於超越震度基準時立即由縣府消防局發送共8則細胞廣播簡訊給民眾。
林保署還原時序 8/12就在4地開說明會
農業部林業署長林華慶今天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還原堰塞湖監測時序,7月26日林保署花蓮分署立即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查證、通報下游留意災害風險;7月26日、7月27日、8月4日空勤總隊直升機空勘3次,掌握堰塞湖狀況,並降落壩頂評估裝設水位計;7月26日起航遙測分署執行航拍取像任務17次,完成航照影像解算與立體建模,計算堰塞湖蓄水量與上升速率。
林華慶指出,7月26日〜8月3日完成堰塞湖量體分析、災害風險初步評估、建立防災預警機制;8月1日林業保育署召開專家工作會議,研商後續應變處置重點;8月7日,林保署副署長廖一光率隊現勘並拜會花蓮縣政府,協商疏散撤離及應變作為,花縣府秘書長饒忠指示請消防局主政協調各局處積極應處;8月12日,林保署召開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8月12日,因應楊柳颱風,花蓮縣政府啟動預防性疏散避難,完成697人撤離工作;8月12日至15日,花蓮分署於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召開4場地方說明會。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 9/21通知避難、9/22發布紅色警戒
在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後,林華慶提到,專案小組於8月27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設三工作分組,分別研訂重要工作項目並設定管制時程;8月28日,花蓮分署召開河道疏濬協調分工會議,達成9月底前疏濬60萬噸總量目標;9月8日,農業部專案小組工作分組會議,決議請就各類天候情境,分別訂定警戒標準,適時發布警訊;9月9日,內政部召開專案會議,研商地震超越基準值後,如何既有警戒機制與警報發布手段,讓民眾收到訊息快速自主疏散撤離;9月11日,林保署召開地震預警與發布機制研商會議,於超越震度基準時立即由縣府消防局發送細胞廣播簡訊予民眾。
林華慶談及,在樺加沙颱風期間,9月21日,花蓮分署發布緊急通報單,通報發布「黃色警戒」 ,建請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提前整備;9月22日上午7點,花蓮分署發布新聞稿及緊急通報單,通報發布「紅色警戒」,建請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立即執行強制性撤離及應變措施。9月23日,花蓮分署當日發布紅色警戒通報單7次,逐次提醒水位及距壩頂距離逐漸縮小,即將溢流,以及最後一報下午3點通知已溢流,請下游警戒區民眾遠離河道及疏散避難。
林華慶說,9月24日花蓮分署,下午2點發布通報單示警目前紅色警戒並未解除,請警戒範圍民眾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周邊。而細胞廣播簡訊發送情形為21日上午11點、22日上午7點、上午9點、中午12點30分,及23日上午6點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23日溢流後於下午3點、下午4點30分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儘速採取避難措施,24日下午2點20分發布仍維持紅色警戒請民眾配合政府指令避難,總計發布8則。
陳駿季:立即將壩體移除「幾乎不可能」
農業部長陳駿季也補充表示,在專家會議、跨部會會議中討論的有兩個重點,第一就是去分析壩體的安全情況,可能會影響到下游居民的四種情境,包括自然的溢流,或者是因為颱風、豪雨所造成的溢流,或者是地震所造成的壩體結構的不穩定性,最後一個就是有些水是從壩體底端滲漏。而這些分析考慮到天候及雨量,將作為後續預防性疏散的重要參考依據。
陳駿季提到,第二個重點,是如何將壩體有效移除,專家也討論了大概三種情境,包括爆破、虹吸、從壩底去降挖。但爆破是覺得不可能的,因為壩體是在土石流崩塌地,如果再用爆破的話,可能又會導致旁邊山的土石流就是持續的更大規模的這個崩塌。而虹吸的部分,因為壩體的結構並不穩定、土層鬆軟,人車都沒有道路可通行,所以要立即性將壩體移除的話,幾乎是不可能。
陳駿季表示,因此專家會議就決定了,在現階段最重要去做有效的監測,當出現危險性時,能夠及早的讓中下游的居民做預防性的撤離,這是最有效的防災的方式。雖然目前壩體下降了約100公尺,但是至少它還有1300萬噸,整個壩體的穩定性還有待確認,農業部會持續、密切去做監控。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