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中國年輕人為何付費「假裝上班」?

換日線

更新於 23小時前 • 發布於 08月20日03:41 • 國際譯開罐
中國年輕人為何付費「假裝上班」?

沒有人願意承擔不收薪水的「白工」,更別說要付錢才能繼續「工作」。然而,近期中國社群上興起許多「付費給公司假裝為其工作」的貼文,甚至還帶動了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不斷湧現。

在中國經濟和就業市場低迷之際,這項趨勢的背後,其實與當地高居不下的青年失業率息息相關。從統計網站 Trading Economics 的最新資料來看,2025 年 6 月的中國青年失業率,雖較前幾月略降,但仍維持在 14.5%。

隨著工作越來越難找,面對家中長輩不止的「關心」、顧及社會對「成功」定義的期待,不少當地年輕人竟寧願花錢去辦公室「假裝上班」,也不願待在家裡。

為保留「尊嚴」,而選擇「假裝上班」

辦公桌、無線網路、咖啡、午餐⋯⋯這些模擬工作環境氛圍的日常物品,在提供「假裝上班」服務的公司中處處可見。這些公司大多收費每日 30-50 人民幣(約新台幣 125-208 元),讓消費者短暫逃離無業的現實。

如今,類似的辦公室服務已遍佈中國各大城市,包含深圳、上海、南京、武漢與成都等城市,皆可看見其蹤跡。

「假裝工作」源於經濟轉型與校園教育、實務環境間的斷層,因而成為年輕人的「轉運站」,讓他們能稍作休息,思考下一步,或以此作為接兼職的過渡期。

上海的小文(音譯)在接受《BBC》採訪時就分享,剛從大學畢業的她,因校方規定「畢業一年內必須簽訂就業合約或提供實習證明,否則無法領取畢業證書」,因此於年初時租下一個月的「假裝工作」位置。

她拍下辦公室場景作為實習證明,回傳給學校;但事實是,她每天繳交租位置的費用,在辦公室裡寫著網路小說賺取零用錢。小文說道:「如果要假裝(上班),將必須假裝到底。」

在東莞提供「假裝上班」服務的飛魚(化名),也以自身經歷過失業時期的經驗向《BBC》分享,自己開設的「假裝上班」公司,賣的不只是工作空間,而是讓個人感到被需要、有用處的「尊嚴」。

哪些人最愛使用「假裝工作」空間?

飛魚分享,他在今(2025)年 4 月開始於社群平台上宣傳「假裝上班」服務,短短一個月內便租出全部位置,如今想申請的「菜鳥員工」只能候補排隊。

在所有申請者中,約有四成民眾是應屆畢業的大學生,除了像小文那樣,是為了提供校方實習經驗而參與的人之外,也有部分年輕人是想要緩解家人關心帶來的壓力;其餘六成則是平均年齡 30 歲左右的自由工作者。

可見,會付費「租借」上班位置的使用者,不僅是坐在座位上發呆、閱讀,也會利用桌上的電腦尋找工作機會,甚至趁「工作」期間創辦自己的新創公司。這樣的空間,日後也逐漸延伸成自由工作者難得一遇的理想辦公地點。

根據《北京日報》報導,小傅(化名)是名雜誌編輯,平時負責開發新專欄作者,每月月底則須將編輯好的稿件回傳給團隊。過去,為提升個人工作效率,處理編修文件的期間,他習慣在咖啡廳或自習室工作,直到他在社群上看見「假裝上班」的資訊,便起身聯繫相關企業。

公司內安靜、有序的「上班」氛圍,成了小傅持續前往的原因。身邊各自做著自己工作的「同事」,更成為他並肩作戰的朋友。

在小傅眼裡,所謂「假裝上班」,並不一定等於沒有工作,而是一種對「傳統就業環境」的更新。隨著遠端工作成為職場趨勢,「假裝上班」也正轉型為模擬傳統職場的新興辦公模式,為自由工作者們提供團隊氛圍及歸屬感。

從社群熱議到青年困境 ──趨勢背後的社會現實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假裝工作」風潮在中國社群媒體引發廣泛關注,相關標籤閱讀量已超過 1 億次。不過,這些服務的宣傳及廣告,也不免引發社會質疑,認為可能加劇民眾逃避工作的傾向,甚至推遲年輕世代進入勞動市場的時間。

然而,追根究底,「假裝上班」的流行絕非只是人們想「逃避工作」,而是與中國當地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事實緊密相連。

2023 年 6 月,中國 16-24 歲的青年失業率達 21.3%,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這讓中國政府暫停發布失業數據數月,並重新調整統計標準,將學生排除在外。在此背景下,中國各地也不斷傳出年輕一代竭力掩飾失業狀況的故事。

從內卷、躺平、青年養老(指邀請 30 歲以下的青年到中國農村體驗放鬆生活),到如今的假裝上班,這些盛行的趨勢並非互無關聯,反而精準戳中當下年輕世代的「痛點」 ──當「內卷」不再確保個人職涯的成功順遂,年輕人開始選擇自我放棄的「躺平」,甚至在「養老」及「假裝上班」間做出選擇。

然而,在這些現象背後,不少中國年輕世代依然為突破當前困境而努力。就像在先前流行的「青年養老院」中,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躺平」的年輕人,那裡反而成為繁忙生活中的「青年充電站」。

未來,「假裝上班」服務是否能長期獲利,或在熱潮消退後邁向轉型之路,成為另種鼓勵民眾持續「內卷」的休息站,仍有待觀察。只是,在質疑年輕人為何「不夠努力」前,或許更該停下腳步反思,究竟是什麼樣的結構性因素,讓「假裝工作」成為一種必要的生存策略?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中國年輕人為何付費「假裝上班」?解析青年失業潮下的「新生存策略」》,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回家當個「全職兒女」:中國青年高失業率背後,年輕人的「自我麻醉」?
●中國青年失業率突破 20%:除了市場供需失衡外,引發失業潮的 3 大關鍵因素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