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新王登基!Jane Street今年上半年賺173億美元破紀錄 量化交易顛覆華爾街格局
2025 年華爾街「吸金王座」意外易主,當投行們還在為傳統業務廝殺時,量化交易巨頭 Jane Street 以一份炸裂的財報宣告金融世界的規則正在被改寫。
以低調著稱的 Jane Street 上周二 (2 日) 公佈第二季財報,單季淨交易收入高達 101 億美元,年增逾 100%,不僅刷新自身紀錄,更將摩根大通等一眾老牌投行遠遠甩在身後,今年 0 上半年累計 173 億美元的交易收入,更創下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
Jane Street 的「破紀錄」早已成為常態。今年首季,該量化交易商的淨交易收入便以 72 億美元的成績打破當時紀錄,遠超過 2024 年同期的 44 億美元,而 2024 年交易收入更直接翻倍
至 205 億美元,輕鬆超越美國銀行與花旗。
Jane Street 這次公佈的 69% 淨利潤率,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華爾街傳統業務格局,量化交易正以摧枯拉朽之勢重塑行業生態。
量化巨頭的集體爆發成為今年華爾街最亮眼的風景線。與 Jane Street 同期發布財報的 Hudson River Trading、Citadel 兩家量化做市商,今年上半年合計斬獲近 300 億美元交易收入,雖跟華爾街前三甲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的 480 億美元總和仍有差距,但縮小的速度令人咋舌。
Hudson River Trading 第二季交易收入更較第一季翻倍至 26.2 億美元,首次超越 Citadel 的 24 億美元,而 Citadel 單季營收略有下滑,但今年上半年仍創下 57.7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量化交易的風口,很大程度源自於川普政府掀起的全球關稅風暴。自今年初美國對多國加徵關稅以來,市場波動率驟升,交易量呈幾何級增長。投資人認為應對新經濟格局頻繁調整倉位,這種對交易服務的爆發式需求,恰好擊中了量化做市商的核心優勢,依靠演算法與高頻模型捕捉瞬時價差,市場越動盪,他們的「賺錢機器」轉得越快。
亮眼業績直接轉化為員工錢包的「膨脹」。Citadel 今年上半年薪資費用達 18.1 億美元,全球約 1800 名員工的人均年薪可望突破 200 萬美元,Jane Street 本季更將 19 億美元利潤分配給員工,季度薪資支出較去年同期 8.49 億美元翻倍。
在量化賽道的光環下,Jane Street 的「高薪神話」早已傳遍金融圈,實習生年薪基本薪資高達 25 萬美元,不含福利獎金,甚至超過英國首相收入,且交易員入職三年後總薪酬可達百萬美元等級。
根據 efc 統計的避險基金 2025 暑期實習生薪資顯示,量化交易職位周薪穩居榜首。從自營交易商到高頻做市商,量化金融正以高薪、高成長、低文化障礙的特性,成為全球頂尖人才的聚集地。當 Jane Street 們持續改寫華爾街規則時,一場圍繞量化人才的爭奪戰已悄悄打響。
除薪資外,公司福利更是「卷」出新高度,辦公室配備健身房、母嬰室、全天候咖啡吧,休息區設有乒乓球桌、撞球桌等娛樂設施;定期舉辦國際象棋、球類比賽等活動,實踐「work hard, play hard」的極致文化。
更吸引人的是,Jane Street 為員工提供 90% 的繼續教育費用報銷,並常邀全球頂尖學者演講,職涯成長路徑清晰。Jane Street 先前以 380 萬月租拿下香港中環核心區辦公室的舉動,更被視為佈局亞太市場的關鍵落子。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交易職缺正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黃金賽道」,而由於較仰賴數學模型與程式設計能力,對語言文化的要求相對寬鬆,且自營交易公司如 Jane Street 跟 Citadel 採用利潤分享模式,收入天花板遠超傳統投行。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