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片場兒童管理者的「放牧」日常
回想幾年前剛開始帶著孩子們奔波各種片場,真的是笑料百出的狀況外。
有次,我們天還沒亮就抵達拍攝現場,一位擁有美式幽默的大叔熱情迎上前來,主動跟孩子們打招呼。更神奇的是,他三兩下就把 3 位睡眼惺忪的小朋友逗得興奮不已,現場氣氛瞬間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重逢般熱絡!
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脫口稱讚:「您簡直是專業的孩子王!」沒想到,他笑著點頭,原來這真是他的職業!
今天,就讓我帶大家一起認識美國片場裡的特殊職業:兒童管理者(Child Wranglers)!
美國娛樂產業的幕後英雄
兒童管理者負責在影視製作現場引導,以及管理從嬰兒到青少年的表演者。圖/LumineImages@Shutterstock
上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歐美影視市場獨有的片場教師(Studio Teacher)。隨著孩子們頻繁往返片場,我也慢慢發現,美國作為全球娛樂產業的龍頭,在高度專業分工的環境下,孕育出許多獨特的職業。其中,「兒童管理者」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其專門負責在影視製作現場引導和管理從嬰兒到青少年的年輕表演者。
「Wrangler」 這個詞源自於美國牛仔文化中的「放牧」,形象地描繪了他們在片場混亂環境中指導、安撫孩子的角色。他們的工作不僅是照顧小演員,更肩負著後勤支持的責任 ──確保孩子們安全無虞、情緒穩定,同時協助導演完成創意需求。
兒童管理者 vs. 片場教師:有什麼不同?
兒童管理者與片場教師的職責雖然同樣與未成年演員息息相關,但兩者的核心工作大不相同:
片場教師:負責教育與福利,確保未成年演員的學業不受影響,特別是在加州等嚴格要求兒童勞工法的地區。即便只是幾小時的試鏡或模特兒拍攝,片場教師都必須到場監督,保障孩子的權利。
兒童管理者:負責日常管理與拍攝協調,不只確保童星的行程順暢,也協助孩子保持專注、進入角色,並引導他們熟悉拍攝流程、調整情緒。但不涉及教育,也不負責監督兒童勞工法規。
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片場教師是法律強制規定的職位,而兒童管理者則是根據製作需求自行聘請的專業人員(註)。以我陪伴孩子們拍攝的經驗來看,即便片場沒有兒童管理者,大多數童星仍能勝任拍攝工作,畢竟他們都是經過層層試鏡、具備專業訓練的小演員。然而,當拍攝時間拉長至 6-8 小時,兒童管理者的角色就顯得格外重要。
簡言之,片場教師是法律規定的教育監督角色,而兒童管理者則是幫助童星適應片場、確保拍攝順利進行的幕後推手。
經兒童管理員協助後,拍攝現場氣氛融洽,孩子們也得以呈現出自然的一面。圖/截自 Pottery Barn Kids 官方網站
「兒童管理者」這一名稱是美國業界獨創,與英國的監護人(Chaperone)或澳洲非正式的兒童輔導員不同,美國的兒童管理者擁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與高報酬。既然是獨創,這個職位遠不止是「哄小孩」那麼簡單。專業的兒童管理者需要具備極高的耐心、臨場反應能力,及對孩子心理的敏銳觀察力。他們的工作範圍涵蓋:
安全監督:確保孩子遠離片場潛在危險,如攝影機軌道、燈光設備或特技裝置。
表演協助:引導孩子進入狀況,幫助記台詞、站位,甚至透過遊戲提升表現力。
情感支持:長時間工作容易讓孩子感到疲憊、焦躁,管理者需適時安撫並維持他們的專注度。
法規遵從:與家長、導演和片場教師合作,確保符合《庫根法》(Coogan Law)等兒童勞工法規。
時間管理:跟片場教師合作,規劃童星的休息、飲食及教育時間,讓他們在拍攝期間保持最佳狀態。
兒童管理者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
在美國,兒童管理者的專業需求其實不限於好萊塢電影,他們的影響力幾乎遍及所有娛樂領域:
電影與電視劇:協助童星適應片場、進入角色,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 Netflix 影集,這些專業人員無處不在。
廣告與平面攝影:引導童模擺出自然神情,確保品牌拍攝順利進行。
品牌形象與社群媒體:在短影片或廣告拍攝中,幫助孩子展現自然、自信的表現。
百老匯與舞台劇:在劇場環境中,確保童星遵循排練節奏,適應舞台表演。
有了兒童管理者的協助,孩子們不僅能更順利地完成任務,還能在長時間拍攝中保持身心健康,這對整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畢竟,不是每一位導演都擅長與孩子溝通。有時導演的指令可能過於技術性或難以理解,這時兒童管理者就成關鍵橋樑,他們用更貼近孩子的方式引導小演員進入情境,讓表演更自然、流露童趣,而非機械式地執行指令。
這樣的輔助不僅讓孩子演得更生動,也讓最終成品更具靈魂與感染力。因此,無論是電影、電視、廣告還是舞台劇的現場,兒童管理者都是幕後的隱形英雄,確保童星能在專業且安全的環境中發揮最佳表現。
職涯現況及薪資級距
如果對美國「兒童管理者」這個特殊職業感興趣,可以有以下初步的瞭解:
美國兒童管理者與片場教師一樣,需適應隨著不同拍攝場地移動的工作型態。由於從業者多集中在南加州,當拍攝地點不在當地時,他們往往得通勤到指定地點工作。因此,這份工作的薪資因高製作預算和當地生活成本而具備一定競爭力,多數以自由職業形式,按日或按項目計酬。
不過,薪資差距因資歷與地區差異極大,根據求職網站 Glassdoor 的資料,從入門級或兼職(每年約 40 天工作)的年收入約 8,000 至16,000 美元(約新台幣 26 萬至 52 萬元);而在大片或熱門劇集(如 Netflix、迪士尼)中,資深管理者全年工作 80 至 120 天,年收入可達 56,000 至 14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82 萬至 468 萬元)。
這個工作的優點在於自由職業的彈性,但缺點是沒有固定福利,需自付稅務和保險,也讓這個工作的前景相對具有挑戰性。
行業代表人物:
梅麗爾.薩爾辛格 (暫譯,Meryl Salzinger): 紐約市知名兒童管理者,以在廣告和商業攝影中的專業表現著稱。她曾為幫寶適(Pampers,那些尿布盒上微笑的嬰兒)和與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合作的 Capital One 廣告等大品牌管理嬰兒。她的職業生涯始於攝影師助理,後來發展成專業兒童管理者,擅長利用道具和溫暖的態度引導孩子做出理想反應。
凡妮莎.布朗(暫譯,Vanessa Brown):曾參與《瑪蒂達音樂劇》(Matilda the Musical)和《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等百老匯製作。她最初是一名教師,後轉型為兒童管理者,專注於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和投入。她強調讓孩子們享受工作,而不僅是照顧他們,這也是她方法中的一大特色。
如何踏入兒童管理者的職業道路?
想成為兒童管理者,可以從製作助理等入門職位開始,學習片場的運作流程,並取得 CPR/急救證書,通過必要的背景調查。在加州等地的話,還可考慮取得片場教師資格,並熟悉相關童工法規。
同時,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脈也十分重要。許多從業人員正因擁有影視產業的人脈,而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如上述的梅麗爾.薩爾辛格,從她公開的履歷中可以看到,她在商業攝影領域擁有超過 25 年的經驗,服務過豐田(Toyota)、萬事達卡(Mastercard)、Canon、蓋璞(Gap)、幫寶適等。可見與製片人、經紀公司保持聯繫,或透過家長、劇組推薦,都有助於累積實戰經驗。
此外,也建議有意從事此職業的人可從小規模開始,先參與廣告、攝影或地方劇場的工作,專注於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學習如何透過遊戲或音樂引導孩子,再進一步尋找更大的機會,如瀏覽 EntertainmentCareers.Net 或 Backstage 等娛樂產業相關求職網站,主動爭取更多曝光。
這個特殊行業因好萊塢的全球影響力、嚴格法規與成熟的童星文化而蓬勃發展。雖然需應對長時間工作與高度不確定性,但當你見證一位童星在《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爆紅,或成為漫威宇宙的一部分,那份成就感是難以取代的。
所以下一次,當你在螢幕上看到那些充滿靈氣的小演員時,別忘了,在鏡頭外還有一群專業的兒童管理者,默默守護著這些孩子,讓他們閃閃發光!
註:加州的《庫根法》和聯邦法律規定了兒童表演者工作時間、收入保護和片場監督要求,也因此將兒童管理者的角色正式化。例如,6 歲兒童每天待在片場的時間不得超過 6-8 小時(其中包含片場教師學習時數 3 小時及用餐 1小時,因此一天實際工作時數不得超過 4 小時),這種結構在其他國家較少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童星背後的「專業孩子王」:揭開美國片場兒童管理者的「放牧」日常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當老師還能環遊世界?一窺臺灣沒有的特殊職業──影視產業的「片場教師」
●不讓孩子在好萊塢長大──奧黛麗.赫本之子:「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她是女演員」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