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生日快樂!關於保羅麥卡尼 Paul McCartney 你可能不知道的16件事:啟發重金屬的男人、《辛普森家庭》角色為了他吃素
在藝術文化的殿堂裡,總有一些人是「如果沒有他的話,XX就不會這樣發展了」的神級存在,英國搖滾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在近代流行音樂史的地位便是如此,做為樂團創作核心之一的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更可謂改變世界文化的軸心級人物。
在Paul McCartney截至目前為止的漫漫人生裡,他出名的日子絕對超越他默默無聞的時刻,甚至遠遠超越全球許多名人成名時刻的總和。在今天(6/18)過上他第83個生日的保羅爺爺仍充滿活力,身體好到依舊能夠自彈自唱一整晚,且持續前往世界各地進行現場演出。
縱使搖滾樂早已式微,但八十幾歲且狀態良好的搖滾明星真的不是開玩笑的,Respect!來分享一些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男人你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的一些事:
教約翰藍儂寫歌的人
「你比較喜歡John Lennon還是Paul McCartney?」或許是所有披頭迷樂此不疲的討論話題,但可以確定的是,The Beatles之所以能成為傳奇,這兩人的存在缺一不可——當然也不能少了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和林哥史達(Ringo Starr)——但無論如何,「Lennon/McCartney」這對改變流行音樂史的寫歌搭檔頭銜,其作品堪稱是留給人類的珍貴文化資產。
該標籤來自John Lennon與Paul McCartney自組團初期時的約定俗成,根據他們成名前就達成的協議與默契,一首歌無論由Johh Lennon還是Paul McCartney所寫,兩人都習慣以Lennon/McCartney冠名,畢竟彼此在寫歌上的討論與互動十分密集,一點點細微的建議與提問,都可以影響歌曲創作走向。
直到後來樂團解散、團員逝世等變動,導致後續版權細分等問題衍生,經過在世團員與親屬的多方整理,我們才得知原本一首歌的主要詞曲創作者是誰。
Lennon/McCartney這個符號象徵著人類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創作組合,也反映兩人的深厚友情。就創作的時間線來看,Paul McCartney稱得上是啟蒙並指導(在概念、樂理、演奏等方面)John Lennon寫歌的導師兼摯友。John Lennon生前也多次表示,自己身受這位搭檔影響至深。後來,兩人在才華方面的較勁上稱得上亦敵亦友,也正是這股良性競爭,為The Beatles帶來諸多革命性的創意火花。
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被認證兩次)
1979年,37歲的Paul McCartney被「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認證為「最受尊敬的音樂作曲家和表演者」(Most Honored Composer and Performer in Music),擁有60張金唱片(The Beatles時期43張、Wings時期17張),單曲與專輯銷量皆超過1億張,並擁有43首銷量達到或超過百萬張的暢銷金曲。
到了2009 年,金氏世界紀錄再次認證Paul McCarteny為「最成功的歌曲創作者」(Most Successful Songwriter),由他創作或合作的唱片有188張登上英國排行榜,其中91張進入Top 10;有33張排名第一。
音樂史上被翻唱過最多次的歌是他寫的
在The Beatles無數被後世所傳唱的歌曲中,〈Yesterday〉無疑是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根據商業用途錄製的官方紀錄,這首歌已被超過2200位歌手所翻唱錄音,是音樂史上被翻唱過最多次的單曲,光是在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量就多達700萬次。
〈Yesterday〉也是The Beatles早期難得在編制上較為精簡的歌曲,除了創作者Paul McCarteny自彈自唱的歌聲與吉他演奏外,僅使用弦樂四重奏襯底,許多樂評與流行音樂研究者認為,這首歌影響許多搖滾樂團開始在編曲上與古典樂團進行合作。
Paul McCarteny曾多次表示這首歌的弦律來自一場夢境,他在醒來後立刻走到鋼琴旁紀錄下來,在全曲正式寫完前,他曾多次與周圍的人反覆確認這段旋律是不是從哪首歌抄襲來的。
以當前唱片業價碼預估,〈Yesterday〉每年的版稅估計高達百萬美元,具體數字會因使用情況和授權範圍有所波動,但唯一確定的是,即便保羅爺爺一整年啥事都不幹,〈Yesterday〉每年為他帶來的被動收入就足以使其過上優渥生活。只能說寫歌天才不虧是寫歌天才,光是睡覺就能睡出一首賺一輩子的歌。
披頭四最「兇」的歌其實是他寫的
或許是因為寫出〈Yesterday〉、〈Let It Be〉等知名抒情曲的關係,Paul McCartney經常被普羅大眾視為是創作風格「偏流行」的那一位披頭成員,而在1970年代投身反戰運動的John Lennon總讓人感覺「比較搖滾」。
但事實是,曲風多產且多變的保羅爵士並不是只會寫抒情歌,舉例來說,The Beatles生涯裡編曲最兇悍、充滿殺氣的單曲〈Helter Skelter〉正出自Paul McCartney的創作與構想,該曲甚至被視為是影響後世重金屬(Metal)與硬搖滾(Hard Rock)流派的重要起源之一。
該曲收錄在1968年的同名雙碟專輯《The Beatles》(俗稱「白色專輯」),該輯以龐大、多元、難以定義的豐富元素著稱,幾乎涵蓋所有當代流行音樂(以及一些尚未出現的類型)樣貌。Paul McCartney當初創作這首歌的初衷,就是想要「盡可能呈現嘈雜髒亂的聲音」。諸多名團後輩如Siouxsie & The Banshees、Mötley Crüe、Aerosmith、U2和Oasis都各自在不同場合進行翻唱。
這首歌最著名的軼事,就是與美國著名犯罪邪教「曼森家族」(Manson Family)的領導者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有關,曼森聲稱自己從〈Helter Skelter〉聽到關於末世預言的訊息,藉此當做傳教素材。當然,歌曲本身絕對是無辜的,卻也令本曲的暴戾氣質多了幾分傳說色彩。
〈Hey Jude〉是獻給藍儂的兒子
The Beatles的〈Hey Jude〉是許多歌迷心目中的史詩級國歌。該曲主創為Paul McCartney,創作起源是寫給John Lennon的長子Julian Lennon,原名〈Hey Jules〉。
1968年,與小野洋子發生外遇的John Lennon,最終還是與第一任妻子Cynthia Lennon離婚了,原本就與Lennon一家感情密切的Paul McCartney,擔心當時才五歲的Julian Lennon會深受打擊,因此希望寫一首歌來安慰他。
但是John Lennon曾一度以為這首歌是好搭檔寫給他的。
也許是怕影射性過於強烈,Paul McCartney最終還是將「Jules」改成「Jude」,儘管他的理由是「這樣比較好唱。」
這首歌也是The Beatles在1968年創立的「蘋果唱片」(Apple Records,與賈伯斯的Apple沒有任何關係)首支發行單曲,就歷史性來說別具意義。
至於英國演員裘德洛(Jude Law)的爸媽因為太愛這首歌因此把兒子取名為「Jude」,則又是另外一則故事了。
披頭四解散後,他與老婆一起組團
The Beatles在1970年解散之後,Paul McCartney便忙於自己的音樂事業,在1971~1981這十年間以「Paul McCartney and Wings」的名義進行音樂創作與演出。
這支名為Wings的樂團,最初來自Paul McCartney單飛時期的巡演樂隊組合,他的妻子Linda McCartney也擔任鍵盤手,The Moody Blues的吉他手Denny Laine也加入其中,這三人組便成為這十年裡Wings的創作核心。而這段時期的Paul McCartney,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主唱+貝斯手身分,也在各項樂器編曲上擔任更多責任要角。
他的健康祕訣是「倒立」
如今83歲的保羅爺爺仍保持驚人的體能,演唱會自彈自唱一整晚仍難不倒他。他曾公開表示自己健身祕訣之一就是瑜珈和「倒立」。他曾表示,健身房裡每個人都在忙著做重訓,只有他自己會在運動結束前來個倒立,不僅有效也保證令在場眾人印象深刻!
有一群人相信他已經「死」了
自1969年開始,美國的披頭四同好社群間流傳一個驚人的陰謀論:Paul McCartney早就死於1966年的一場車禍。這個「保羅已死」的陰謀論流傳至今,幾乎已成為一種網路哏,無論信者恆信或是單純湊熱鬧,許多人甚至從The Beatles的專輯或出版品中尋找隱藏的「死亡密碼」。
例如神級專輯《Abbey Road》(1969)那張橫越斑馬線的封面照,仔細看只有Paul McCartney沒有穿鞋、打著赤腳,整張照片就代表著一場喪禮:走在最前面、穿著整套白西裝的John Lennon代表牧師;隨後身著黑西裝的Ringo Starr代表著抬棺者;沒穿鞋又用右手拿菸(Paul是左撇子)的Paul McCartney代表死者;最後一身牛仔勁裝的George Harrison代表掘墓人。
其它還有很多知名的「線索密碼」,這裡先不一一列舉,但苦主Paul McCartney本人對此見怪不怪,甚至也當成網路迷因或內哏幽默地回應,例如曾在1993年推出的Live實錄演《Paul Is Live》一語雙關地回應這項陰謀論。
陰謀論者甚至聲稱當初The Beatles成員找了演員William Campbell來頂替,但直至William Campbell在2011年逝世後,他們口中「早就死掉」的Paul McCartney仍在做音樂、發專輯、唱現場。
他有一把失蹤50年的心愛貝斯:價值3.9億
自出道以來,Paul McCartney便以使用德國樂器公司Höfner所出品的「500/1」型號電貝斯聞名,據他本人表示,這把琴因為仿造小提琴的對稱設計,使他這種左撇子演奏起來不至於太過怪異。(早期針對左撇子設計的吉他和貝斯並不多,因此左撇子樂手會將一般的右手琴反向裝弦,再進行演奏,較為順手)
The Beatles創團初期,他以30英鎊(約1200台幣)購入一把1961年出廠的Höfner 500/1電貝斯,並用它錄製了製樂團前兩張專輯中的多首經典歌曲,包括〈Love Me Do〉和〈She Loves You〉,之後他也購買不少同型號的琴,可說是保羅爵士的招牌Icon。
後來,那支1961年款的Höfner 500/1電貝斯,在70年代被人從車上偷走,就此下落不明。Paul McCartney一直很想尋回這把琴。
到了2018年,Höfner回應了Paul McCartney的請願,發起「失蹤貝斯計畫」,希望尋回這把別具意義的琴。根據五年的調查,品牌發現這把琴在被偷後,輾轉落入一位酒吧房東手中,該名房東過世後,便將那把貝斯傳給其子孫,最後是由子孫的孫媳婦在閣樓發現,並聯繫Höfner與藝人工作室。
經過兩個月的驗證,Paul McCartney親自證實這把塵封在閣樓的琴正是他失而復得的珍貴貝斯,拍賣行估計其現值約1000萬英鎊(約3.9億台幣),畢竟對保羅爺爺本人來說,這把琴可是無價之寶。
他寫過一首很不聖誕(但很暢銷)的聖誕歌曲
〈Mull of Kintyre〉是「後披頭時期」Paul McCartney and Wings最暢銷的一首歌,於1977年發行,成為英國史上第一支銷量最快達到200萬張的單曲,至今仍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記錄,甚至超過The Beatles的〈She Loves You〉。
顧名思義,這是一首讚頌蘇格蘭「金泰爾半島」(Mull of Kintyre )的歌曲,然而由於發行日期適逢聖誕節前夕,因此被許多歌迷視為是「聖誕歌曲」傳頌,因而得名,但這首溫暖的民謠歌曲實則與聖誕節一點關係都沒有,成為許多披頭迷的內哏。
他曾在日本東京坐監9天
自從在1964年一場派對上從Bob Dylan那邊接過第一根大麻後,The Beatles成員對於哈草這件事便樂此不疲。1980年,前往日本東京表演的Paul McCartney因攜帶大麻入境而被捕,被移送至東京麻醉品拘留中心,服刑九天。
在獄中的Paul McCartney被稱為「第22號囚犯」,服刑期間堪稱模範囚犯,不僅主動將囚房打掃得十分乾淨,床鋪也都整理得方正有序,據傳,他與當時與一同監禁的囚犯,在淋浴間洗澡時一同合唱〈Yellow Submarine〉——這畫面光用想像的就很超現實。
被關押九天後,日本政府認為這位搖滾明星已經吸取足夠教訓了,從而將其釋放,驅逐出境,後續也沒有對其提出任何指控。回國後的Paul McCartney,隨即提出解散Wings的消息。
但其實四年後(1984年),Paul McCartney與妻子Linda兩人在加勒比海巴貝多(Barbados)度假時又因持有大麻被捕,但這次只需要罰款100美元。
他幫007寫過主題曲
Paul McCartney and Wings在1972年曾為007系列電影《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創作電影主題曲,該曲在英美兩地排行榜皆取得不錯的商業成績。
其實一開始,片商製片希望Paul McCartney能夠操刀整部電影的配樂製作,無奈披頭大大的薪水開價太高,因此後來便由「披頭四第五人」——知名音樂製作人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擔任配樂製作,而Paul McCartney則只要製作主題曲就好。
這首同名曲也成為首支帶有流行/搖滾元素的007歌曲。
他曾救過Mark Ronson一命
著名音樂製作人馬克朗森(Mark Ronson)的母親曾多次告訴他一個故事:「你小時候差點在海邊溺死,是Paul McCartney救了你。」
Mark Ronson打死也不信這個故事。
後來有一天,他與Paul McCartney因工作緣故合作,兩人在錄音室碰面,保羅大大隨口問道:「你媽媽是Ann對吧!我和Linda以前總是在長島海灘遇到你父母。」Mark Ronson才恍然大悟,與之分享這段溺水過往,而Paul McCartney則以「好像有這件事」輕描淡寫地回應。
Mark Ronson後來在英國《Life》雜誌訪問中回憶這段經歷,他覺得自己的人生能被披頭四拯救(物理)實在是很光榮的事。
花枝辛普森為了他吃素
Paul McCartney是出了名的素食主義者,他自1970年代晚期就開始吃素,並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倡議,甚至在英國國內發起「無肉星期一」運動,也曾在歐盟聽證會上發表演講,呼籲減少食肉回應全球暖化。
1995年,美國知名動畫《辛普森家庭》在第七季的〈Lisa the Vegetarian〉一集中講述「花枝辛普森」(Lisa Simpson)轉變成素食主義者的過程,該劇情靈感源自製作人David Mirkin的親身經歷,他更突發其想,不如讓Paul McCartney客串聲演一集。
問問不用錢,有問有機會,David Mirkin隨即透過人脈聯絡遠在英國的經紀公司,問能不能讓保羅大大來客串一集?Paul McCartney答應了,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花枝辛普森餘生都必須遵循吃素的人物設定。
「我有點擔心花枝只吃素一周,然後他爸荷馬辛普森(Homer Simpson)又說服她吃熱狗。」Paul McCartney表示。
對此,製作方向保證花枝將會永遠信奉素食主義。David Mirkin曾半開玩笑透露,身為節目忠實粉絲的Paul McCartney還會不定期檢查花枝是不是持續吃素,「有十幾個律師監督著我們節目欸,相當嚇人。」David Mirkin說。
再補充一個冷知識,除了1980年逝世的John Lennon外,The Beatles另外三位成員全都在《辛普森家庭》中客串過。
他學第一樣樂器是小號
雖然音樂生涯以貝斯手位置著稱,但這位寫歌天才也以豐富多樣的樂器演奏能力聞名。14歲時,Paul McCartney從熱愛銅管樂的父親那裡獲得一隻小號(Trumpet),從而開始學習樂器演奏,但他很快就意識到,沒有人可以一邊吹著小喇叭一邊唱歌,因此很快就投身到吉他的懷抱。
有一顆星星是以他命名的
199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編號「4148」、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命名為「McCartney」,表彰這位才華洋溢、影響後世的搖滾音樂家。
這顆行星在1983年7月11日由E. Bowell在洛威爾天文台所發現,但要到1990年的4月10日,美國科學期刊《小行星通報》(Minor Planet Circulars)才正式公布其命名(4148 McCartney),該行星軌道傾斜約5.2度,直徑估計在8~18公里之間,肉眼無法直接觀察,需要望遠鏡才能看到。
事實上,The Beatles的所有成員都各自有一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可謂是名符其實的「披頭宇宙」。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