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遠距工作」別去韓國?WFH 連部分員工也排斥?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09日05:58 • 發布於 05月22日10:04 • 陳慶德/現象・韓國
「遠距工作」別去韓國?WFH 連部分員工也排斥?

大家還記得那幾年,新冠疫情改變的眾多社會風氣與工作型態嗎?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想必是「遠距工作」(work from home, WFH)吧!當時遠距工作不僅在各國封城中被大量實施,也影響到身在教育現場的我,必須改以「遠距授課」維持學生受教權。

今天,全球疫情已經消逝,但有趣的是,世界各國面對持續崛起的「後遠距工作」時期,其反應出來的接受度卻大不相同。

亞洲「遠距工作」施行度遠低歐美、韓國墊底

根據史丹佛大學以「(大學畢業者)每周平均遠距工作時間」為題,調查 40 個主要國家 16,422 名大學畢業生,得出各國如今的平均值約為 1.3 個遠距工作日。其中以英語系國家的天數最高,每周平均約 1.6 天採遠距工作形式,加拿大為榜首 ──也就是說,在加拿大的大學學歷上班族,每周平均大約有 1.9 天可在家遠端作業。

反觀亞洲各國平均只有 1.1 天,明顯低於歐美各國。且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遠距工作除產業型態外、多受限於網路頻寬速度,但全世界網路速度名列前茅的韓國,卻在這項調查中敬陪末座,以 0.5 天墊底(日本為 0.7 天、中國為 0.6天),此新聞也在韓國引起輿論探討。

為何被越來越多企業擁抱的遠距工作或混合工作形式,卻無法在網路基礎建設優異的韓國社會被廣泛接納,甚至不只雇主、連部分員工都十分排斥?

就筆者觀察所見,這應與韓國的職場文化與社會風氣有關。以下我們以「加班文化」、「集體主義」,與「產業結構」等面向,一一加以解析:

一、工作「時數」等於「成果」的加班文化

首先,在根深蒂固習慣超時工作、加班文化的韓國,遠距工作難以讓勞資雙方客觀評估加班時數。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3 年數據,韓國全體勞工年平均工作時間為 1,871 小時,位居成員國排名第六,且高於 OECD 成員國平均約 129 個小時之多 ──我們若以韓國每週 40 小時法定工時計算,再搭配當地〈韓國雇用勞動部〉數據,更可發現韓國上班族的工作穩定期(30 至 49 歲),每月工作時數分別高達 168.2 小時(30-39歲)與 164.3小時(40-49歲),相當於每周平均需加班至少 3.7 小時左右,普遍反映出人們無法正常上下班,陷入超時工作乃至加班日常。

在此情況下,姑且先不談韓國雇主們「加班等於增加產出」的邏輯(後面會詳述);那些願意多領些加班費而賣肝的員工,也不願意自身的權利受損,因此若非是以「工作績效」證明其工作成果的責任制(如業務)等職務,往往仍偏好以「工作時間」做為勞資雙方客觀評估績效的依據。

易言之,勞方如何向公司「證明」加班時數,資方又如何考察工作績效等制度,自然而然成為採行遠距工作的阻礙。

二、集體主義下對「敬業」的定義

再者,我們從韓國的「集體主義」(집단주의,或純漢字「集團主義」)意識而言,韓國職場向來有著頗受爭議、極為嚴格的「甲方」、「乙方」關係(備註一):資方老闆總愛看員工準時來到眼前,兢兢業業地坐在辦公室桌前工作,才會肯定此「乙方」忠誠於公司。此外,韓國的商場倫理強調人們「見面三分情」,從對外見面才能談成生意的交際習慣,到對內強調「我們公司」精神(備註二)、下班後同事們呼朋引伴的「會食」(회식,公司聚餐應酬)傳統職場文化,在在成為散落各地、不同時的遠距工作者們難以配合之處。

另一方面,我們若從勞方角度而言,在現今經濟不景氣、世代工作觀念落差巨大的年代 ──2025 年初,韓國失業率仍在 2.7% 至 3.7% 之間徘徊 ──韓國受薪階級大多想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特別是面對高通膨、萬物皆漲的年代,要如何表現出對公司認同,乃至證明自己珍惜此得來不易的職位呢?「形勢比人強」下,只能繼續咬牙配合各大企業的集體主義文化了。

因此,我們可見到絕大多數韓國上班族,既便工作明明可以更有效率、甚至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完成,仍寧可採取保守態度到公司上班,讓外人「眼見為憑」,穩固自身在公司的地位。而這一點,也造成遠距工作始終難在當地被視為「正規工作」的因素之一。

三、產業結構需要大量「現場人力」

最後,我們若從韓國整體產業結構來看,目前占據韓國經濟的主要支柱「服務業」,約占該國 GDP 六成以上(2024 年資料),當中包括批發與零售業(如超市、百貨公司)、餐飲業(飯店或咖啡廳)、金融保險、旅遊業到教育類⋯⋯。

而這些行業若要興盛,至今仍多依賴「現場人力」的專業服務,數位轉型雖在持續進行中,但成效至今仍十分有限。儘管韓國的半導體、AI 應用、網路商務等軟硬體科技產業也十分先進,但整體占比仍低,尚無法推動整體社會工作型態的快速轉型。

綜合以上所述,若從加班文化與集體主義,乃至該國產業結構觀之,儘管身為亞洲科技先進國之一,韓國職場對「遠距工作」的接受度卻如此之低,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但在韓國諸多新創企業與年輕世代中、新的工作形式與定義也正同步興起 ──未來若韓國整體的職場文化能有所改變、產業加速國際化與數位轉型,或許也將迎來更加自主、自由的工作型態。

備註:

一、如同韓語有著「甲乙」(가을)與「甲方行徑」(갑질)等特色詞語,從原先單純指合約內甲乙雙方,現今韓國國國民多用上述詞語,暗喻職場與社會階層不平等關係。

二、韓語內,人們提到自己的公司,不能說「我的公司」(저의 회사),而是採用集體意識、共同體的「我們的公司」(우리 회사),這也是語言表達出社會特色一點。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遠距工作」千萬別去韓國?為何當地 WFH 接受度極低、連部分員工也排斥?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數位遊牧」不是自由工作者的專利?這 4 大方案助上班族也能成功上路?
●「你要人才,還是辦公室有人?」我如何說服英國公司,同意「全遠距工作」?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