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 邀樂齡族群與作家共寫生命片段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國家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2024年起聚焦「失智與長照」主題,透過藝術回應超高齡社會的生命課題。其中,《給自己的情書》邀請55歲以上樂齡族群覺察與回憶,留下一封獻給自己的信,讓藝術從舞台走入日常。即日起官網開放報名,採線上徵文與社區工作坊雙軌推進,並邀請郭強生、楊翠及袁瓊瓊三位作家分別擔任線上及線下活動導師,歡迎民眾參與。
兩廳院表示,「藝術出走」計畫,2024年起聚焦「失智與長照」主題,包含四大面向:臺日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共創工作坊、紀錄片拍攝計畫,以及書寫行動《給自己的情書》。
兩廳院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表示,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與失智不只是醫療與照顧的問題,更牽涉到自我認同與情感表達。因此希望透過這個行動,邀請人們練習對自己說話,《給自己的情書》不只是創作,而是一種靠近自己、肯認自己的方式,一封寫給自己的信,幫助我們留下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情感,也保留我們不想遺忘的片段。
此次活動邀請三位風格鮮明的作家郭強生、楊翠及袁瓊瓊分別擔任線上及線下活動導師,從不同面向引導參與者回望自身、落筆書寫,共同回應《給自己的情書》的核心——讓文字成為一場通往內在的旅程,陪伴參與者練習與自己對話、與記憶和解。
兩廳院與華語創作平台Matters 攜手合作線上徵文,推出自由寫「三日書」,邀請55歲以上的參與者寫下一封獻給自己的情書。由於平台採用區塊鏈技術,每一封投稿被永久保存、不被任意修改或刪除,這樣的特性也呼應《給自己的情書》對記憶與誠實表達的珍視。投稿佳作將有機會收錄於兩廳院2026年展覽。
線上徵文導師郭強生及楊翠從截然不同的兩個路徑,引導樂齡族群覺察日常並照看自己的想望。郭強生以「一天中的某個時刻」、「一餐飯」、「一本書」這些日常切入,引導書寫者從生活細節挖掘內心記憶與情感溫度;楊翠長期關注歷史與記憶的交織,所設計的主題橫跨人生轉折、高光時刻與內在恐懼,鼓勵參與者誠實面對自我,整理未竟的情緒與生命印記。
線下活動則辦理為期四週的書寫課程。邀請作家袁瓊瓊擔任導師,以「愛自己」為出發點,設計出一套適合樂齡族群參與的書寫路徑,讓從未寫作的人也能以俳句、川柳、短詩與改寫歌詞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故事。重新拾回書寫與自我對話的力量。
《給自己的情書》不只是推廣活動,更是「兩廳院藝術出走」理念的延伸。而「兩廳院藝術出走」亦將於9月12日至28日間走入三峽及萬華,展開《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演出,兩地各演七場。8月8日起於OPENTIX 開放索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