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相殘 長照悲歌?80歲免巴氏量表就能請外籍看護 恐衝擊重症家庭
台灣的罕病兒童與重症家庭正面臨著照護困境,特別是在外籍看護人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9歲的馮小妹妹罹患肌肉強直症,日常生活中需要外籍看護安妮的全天候協助,從痰液處理、如廁到復健都仰賴看護的幫忙。然而,2025年8月1日實施的新制度,允許80歲以上長輩或70至79歲的癌症二期以上患者,免評巴氏量表申請外籍看護,此政策可能導致重症、失智症及弱勢家庭在「搶工大戰」中處於更加不利的位置,形成「弱弱相殘」的局面,社福團體對此表達深切憂慮。
馮小妹妹是一位罹患肌肉強直症的罕病兒童,這種疾病會導致肌肉無力、僵硬及萎縮等症狀。她的媽媽李小姐同樣是患者,而爸爸需要外出工作養家。李小姐一直堅持自己照顧孩子,直到她需要進行手術,才決定聘請外籍看護。她的第一次聘僱經驗並不順利,由於時間緊迫,她只能接受國內轉聘的看護,但這位看護不願配合孩子的作息。後來,李小姐從國外引進了現在的看護安妮,經過一段磨合期,安妮已經很融入他們的家庭。
然而,即將在2025年8月1日實施的新制度讓李小姐感到憂心。她擔心安妮的合約在2026年到期後,可能會要求加薪或選擇轉往照顧條件較輕鬆的家庭。李小姐舉例說明,她78歲的母親雖然裝有心臟支架,但在新制度下,兩年後就能申請外籍看護,儘管她母親現在仍能從事二度就業工作。
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表示,新制度已經造成許多仲介或外籍勞工暗示雇主需要加薪才能留住看護,特別是那些照顧脊椎損傷、有管路的孩子或重度失智症長輩的家庭。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也指出,台灣每年新增的外籍看護人力僅約1萬人,遠遠供不應求,這很可能導致新具資格者向現有聘僱移工的家庭搶人。
社福團體普遍擔憂,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和重症家庭將越來越多,但可能請不到外籍看護,而住宿機構的費用又高昂,一般家庭難以負擔。孫一信指出,住宿型照顧機構的收費已經很貴,至少每月4萬元起跳,加上其他費用可能高達7至8萬元。在長照住宿型機構不足、政府補助有限的情況下,外籍看護新制可能會讓重症家庭處境更加艱難,亟需衛福部、勞動部及立法院監督與檢討家庭外籍看護政策,避免長照悲歌持續上演。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