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生兒突發高燒到喪命僅3天!伊科病毒11型爆重症潮,家長恐成最大傳播 ,務必小心

媽媽寶寶

更新於 08月25日03:25 • 發布於 08月25日03:25

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5年截至目前,全台已出現13起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10例為新生兒,更有高達6例死亡,創下近六年來的同期新高紀錄。這一波疫情的主因正是伊科病毒11型,醫界指出,該型病毒對新生兒的殺傷力驚人,病情發展迅速,幾天內就可能從發燒、嘔吐惡化成敗血症、肝衰竭甚至死亡。

病毒入侵,嬰兒無聲陷危機

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

伊科11型屬於腸病毒B群,與EV71及柯薩奇病毒並列常見型別,但它最可怕之處在於,專門「鎖定」免疫力尚未健全的新生兒及嬰幼兒。

與其他型別不同,它容易侵犯多個器官,引發腦膜炎、心肌炎與急性肝炎等致命併發症。由於目前並無針對該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藥,一旦感染,只能靠支持性治療與搶時間搶命。

嬰兒無法打疫苗,家庭成員成隱形傳播者

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家長可能毫無自覺地成為「隱形帶原者」。

偏偏成人感染腸病毒大多僅出現輕微感冒或腸胃不適,有時甚至毫無症狀,卻具高度傳染力,經由飛沫、排泄物或接觸傳播,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將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毫無防備的新生兒。尤其在托嬰中心、學校或多孩家庭中,更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就在粉專進一步提醒,目前台灣腸病毒疫苗僅針對EV71有效,無法對抗伊科病毒。更關鍵的是,這支疫苗需等到嬰兒滿2個月才能接種,也就是說,新生兒完全暴露在伊科病毒的威脅之下,毫無屏障。

醫師籲:一旦出現重症徵兆,立刻送醫

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

醫界也多次呼籲,家中若有嬰幼兒,須嚴格執行衛生措施。勤洗手、定期清潔環境,已成基本防線。若有家庭成員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應立即與嬰兒隔離,避免接觸與親密行為。此外,家長需高度警覺新生兒是否出現異常行為,如持續嗜睡、肌躍型抽動、呼吸急促、頻繁嘔吐等,這些都可能是重症前兆,需立即送醫搶救。

蘇怡寧再三強調:「這種病毒沒有捷徑可以防,只能靠自律與警覺。隔離、清潔、保持距離,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沒有症狀≠沒風險,家長責任格外重大

這場病毒風暴悄無聲息地襲來,許多家長可能仍停留在對腸病毒的舊觀念,誤以為只有在學校群聚才會感染。

然而,事實證明,病毒早已穿透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可能藏身於一張被親吻過的嬰兒臉頰、一雙未洗手的照顧者之手,甚至是你無意中帶回家的手機與衣物。

當嬰兒的生命尚無法由疫苗守護時,家長的警覺就是他們唯一的防線。在這場無聲的戰役中,小寶貝不會說話,為了守護他們,爸爸媽媽務必堤防病毒危機。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腸病毒重症好發5歲以下嬰幼兒 ,自費疫苗7月上市!專家呼籲:今年恐怕是腸病毒重新流行的一年,提前預防更加重要

腸病毒來勢洶洶,澎湖男童引發重症 ! 5大腸病毒迷思!「不是只有夏天才流行」、「不是只會得一次」,這些你都知道嗎?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台人遊峇里島遭困!暴雨成「明天過後」 婚禮恐泡湯

TVBS
02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3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未來一週持續紅通通! 北市明高溫飆38度 熱帶擾動曝光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