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藝術交流展 臺日韓89人作品異彩紛呈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中正紀念堂《無限》國際藝術交流展今(10)日登場,串聯臺、日、韓3國89位障礙藝術家240件作品,橫跨繪畫、陶藝、立體與複合媒材,自由表達生命的感知與經驗,特別展出10月即將參加2025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作品,開啟一場沒有疆界的藝術旅程,也凸顯各國文化政策對身心障礙者的支持。
策展人林筱婷表示,每個人都能從事藝術創作,該展跳脫藝術治療的角度,回歸藝術的本質,不標籤化這群藝術家,畢竟他們超越框架,作品自由鮮明,早已被文化界認可,藝術表現遠遠超乎社會的障礙定義,創作成為他們與世界的對話方式,值得被看見,希望觀眾真正欣賞作品,甚至給予回饋。
社會福祉法人「信楽會青年寮」寮長岩永信也,攜手臺灣粉彩畫家蕭碧霜進行翻譯導覽。日本宮琦縣藝術家後藤拓也以「家」為主題蓋紙屋,展出6件房子立體創作,榮獲2024東北障礙藝術展「總理大臣獎」肯定,他11年前開始利用紙板底座繪製設計圖,用細長折疊的紙張搭建骨架,再以大量的訂書針將幾公分見方的紙片固定,他每天花10分鐘創作,一棟房子花費1年時間完成,每棟建築強調細節,包括木地板、冷氣機等納入精密設計。
山琦健一在療養院期間,渴望重回社會職場,他運用鉛筆、色筆、油性筆,在方格紙描繪工程現場圖,包括商船、吊車、挖土機都入畫,10年完成上千張圖畫,這次來臺展出12張精采作品。54歲來自名古屋的井口直人,利用便利商店影印機創作,他將自己和同事的臉與手,搭配其他物品貼在檯面,每次選擇雙色,共構拼貼的創意。
在陶土創作方面,例如大江正章《長頸鹿》與《老虎》,大杉和夫《臉譜》、酒井清《臉》,還有林遙香以上釉的陶土,打造她內心世界,宮增明司則憑藉自己想像,捏出10隻各種樣態的動物。此外,太田浩一以玻璃瓶、寶特瓶呈現裝置藝術,小西茂春運用布料與油性筆,繪製的大型布簾,也充滿童趣。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全國手牽手育成會聯合會」負責人西川賢司,特別介紹10月即將參加2025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作品。24歲來自滋賀縣的古久保憲滿展出3件作品,描繪他腦中城市印象,包括大型電器量販店、便利商品,還有電車、卡車、火車各種車輛,傳說「外星人」現身的觀光景點,也將多個外星人入畫。32歲的藤岡佑機展示9幅剪紙藝術,創作緣起於奶奶給他一把剪刀,於是開始剪裁廣告紙,加上顏料上色成為作品。
韓國知名演員鄭恩惠最為人熟知的是,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飾演韓志旼的孿生姐姐一角,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藝術家創作。10年來,她用純真的筆觸描繪超過 5千張肖像畫,每一筆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愛和觀察,這次她親自來臺展出《我的自畫像》、《金蘭花》、《山茶花》。 韓國宣娜妍《貓》以壓克力顏料描繪貓咪內心世界;鄭衍宰《抱著小狗的演員》以直拍視角描繪。
該展不乏亮眼作品奪目呈現,例如來自臺灣的許凱泓以Windows小畫家創作,筆下描繪各種生物充滿想像,他以「怪獸」為主題,靈感來自《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影片,激發大量想像力與創作動力,他創作上千隻怪獸,每隻都有名字,例如彩虹怪獸、骷髏怪獸、 劍齒虎怪獸、獅子怪獸等。再如,來自臺灣的力政文運用墨水與毛筆,以自創文字和符號建構獨特世界,挑戰文字結構的可能性,例如將文字轉換成音符,呈現校歌歌詞。
謝秉均《戰車》以油性簽字筆作畫,複雜的單線條組成,卻充滿氣勢,他不僅能單手畫畫,還能雙手齊發,透過創作展現自信。陳維得《無題》以壓克力顏料創作,搭配複合媒材與拼貼手法,色彩斑斕中綻放抽象美學。童大恩展出《劍龍》、《大象》、《獅子》等3幅動線線條畫。蘇亦禾以昆蟲與植物為主題,《才藝大會》、《花園裡的故事:住戶大會》充滿熱鬧繽紛氣氛。
年僅17歲、來自日本宮琦縣的伊波優姬菜,以無師自通的細膩畫風震撼人心,她運用色鉛筆與原子筆創作,這次展出《花人》表現內心痛苦與掙扎,《愛,馬,世界》則強調配色與細節,另有15歲創作《無題》展出。同樣來自日本宮琦縣、20歲的Ah-chan,她運用油性粉彩筆創作,作品曾受邀於臺南美術館展出,這次展出《貓看到的世界》充滿趣味,《生命之旅》以景深表現手法,將狐狸狗、貓頭鷹、松鼠、青蛙、魚、蝴蝶、石龍子等生物入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