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無限》藝術交流展 臺日韓89人作品異彩紛呈

青年日報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日本藝術家大江正章作品《長頸鹿》與《老虎》陶土作品,成為展場目光焦點。(記者黃朝琴攝)
日本藝術家後藤拓也以「家」為主題蓋紙屋,6件房子立體創作,榮獲2024東北障礙藝術展「總理大臣獎」肯定。(記者黃朝琴攝)
古久保憲滿作品描繪腦中城市印象,傳說「外星人」現身的觀光景點,將外星人入畫。(記者黃朝琴攝)
藤岡佑機剪紙藝術,透過剪裁廣告紙,加上顏料上色成為作品。(記者黃朝琴攝)
宮增明司憑藉自己想像,捏出10隻各種樣態的動物。(記者黃朝琴攝)
林遙香以上釉的陶土(左),打造她內心世界,太田浩一以玻璃瓶、寶特瓶(右)呈現裝置藝術。(記者黃朝琴攝)
日本宮琦縣的Ah-chan,展出《生命之旅》及《貓看到的世界》。(記者黃朝琴攝)
韓國知名演員鄭恩惠來臺展出《我的自畫像》、《金蘭花》、《山茶花》。(記者黃朝琴攝)
日本的伊波優姬菜,這次來臺展出《花人》及《愛,馬,世界》。(記者黃朝琴攝)
謝秉均《戰車》複雜的單線條組成,卻充滿氣勢。(記者黃朝琴攝)
臺灣的許凱泓以「怪獸」為主題,筆下描繪各種生物充滿想像。(記者黃朝琴攝)
《無限》國際藝術交流展,串聯臺、日、韓3國89位障礙藝術家240件作品。(記者黃朝琴攝)
韓國21人利用黏土塑造出自己的臉譜。(記者黃朝琴攝)
名古屋的井口直人,利用便利商店影印機,將臉與手搭配物品,共構拼貼的創意。(記者黃朝琴攝)
臺灣的力政文運用墨水與毛筆,挑戰文字結構的可能性,將文字轉換成音符,呈現校歌歌詞。(記者黃朝琴攝)
陳維得《無題》以壓克力顏料創作,搭配複合媒材與拼貼手法,色彩斑斕中綻放抽象美學。(記者黃朝琴攝)
鄭衍宰《抱著小狗的演員》以直拍視角描繪。(記者黃朝琴攝)
童大恩《劍龍》、《大象》、《獅子》等3幅動線線條畫。(記者黃朝琴攝)
山琦健一運用鉛筆、色筆、油性筆,在方格紙描繪工程現場圖。(記者黃朝琴攝)
蘇亦禾以昆蟲與植物為主題,《才藝大會》充滿熱鬧繽紛氣氛。(記者黃朝琴攝)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中正紀念堂《無限》國際藝術交流展今(10)日登場,串聯臺、日、韓3國89位障礙藝術家240件作品,橫跨繪畫、陶藝、立體與複合媒材,自由表達生命的感知與經驗,特別展出10月即將參加2025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作品,開啟一場沒有疆界的藝術旅程,也凸顯各國文化政策對身心障礙者的支持。

策展人林筱婷表示,每個人都能從事藝術創作,該展跳脫藝術治療的角度,回歸藝術的本質,不標籤化這群藝術家,畢竟他們超越框架,作品自由鮮明,早已被文化界認可,藝術表現遠遠超乎社會的障礙定義,創作成為他們與世界的對話方式,值得被看見,希望觀眾真正欣賞作品,甚至給予回饋。

社會福祉法人「信楽會青年寮」寮長岩永信也,攜手臺灣粉彩畫家蕭碧霜進行翻譯導覽。日本宮琦縣藝術家後藤拓也以「家」為主題蓋紙屋,展出6件房子立體創作,榮獲2024東北障礙藝術展「總理大臣獎」肯定,他11年前開始利用紙板底座繪製設計圖,用細長折疊的紙張搭建骨架,再以大量的訂書針將幾公分見方的紙片固定,他每天花10分鐘創作,一棟房子花費1年時間完成,每棟建築強調細節,包括木地板、冷氣機等納入精密設計。

山琦健一在療養院期間,渴望重回社會職場,他運用鉛筆、色筆、油性筆,在方格紙描繪工程現場圖,包括商船、吊車、挖土機都入畫,10年完成上千張圖畫,這次來臺展出12張精采作品。54歲來自名古屋的井口直人,利用便利商店影印機創作,他將自己和同事的臉與手,搭配其他物品貼在檯面,每次選擇雙色,共構拼貼的創意。

在陶土創作方面,例如大江正章《長頸鹿》與《老虎》,大杉和夫《臉譜》、酒井清《臉》,還有林遙香以上釉的陶土,打造她內心世界,宮增明司則憑藉自己想像,捏出10隻各種樣態的動物。此外,太田浩一以玻璃瓶、寶特瓶呈現裝置藝術,小西茂春運用布料與油性筆,繪製的大型布簾,也充滿童趣。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全國手牽手育成會聯合會」負責人西川賢司,特別介紹10月即將參加2025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作品。24歲來自滋賀縣的古久保憲滿展出3件作品,描繪他腦中城市印象,包括大型電器量販店、便利商品,還有電車、卡車、火車各種車輛,傳說「外星人」現身的觀光景點,也將多個外星人入畫。32歲的藤岡佑機展示9幅剪紙藝術,創作緣起於奶奶給他一把剪刀,於是開始剪裁廣告紙,加上顏料上色成為作品。

韓國知名演員鄭恩惠最為人熟知的是,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飾演韓志旼的孿生姐姐一角,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藝術家創作。10年來,她用純真的筆觸描繪超過 5千張肖像畫,每一筆都充滿對生命的熱愛和觀察,這次她親自來臺展出《我的自畫像》、《金蘭花》、《山茶花》。 韓國宣娜妍《貓》以壓克力顏料描繪貓咪內心世界;鄭衍宰《抱著小狗的演員》以直拍視角描繪。

該展不乏亮眼作品奪目呈現,例如來自臺灣的許凱泓以Windows小畫家創作,筆下描繪各種生物充滿想像,他以「怪獸」為主題,靈感來自《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影片,激發大量想像力與創作動力,他創作上千隻怪獸,每隻都有名字,例如彩虹怪獸、骷髏怪獸、 劍齒虎怪獸、獅子怪獸等。再如,來自臺灣的力政文運用墨水與毛筆,以自創文字和符號建構獨特世界,挑戰文字結構的可能性,例如將文字轉換成音符,呈現校歌歌詞。

謝秉均《戰車》以油性簽字筆作畫,複雜的單線條組成,卻充滿氣勢,他不僅能單手畫畫,還能雙手齊發,透過創作展現自信。陳維得《無題》以壓克力顏料創作,搭配複合媒材與拼貼手法,色彩斑斕中綻放抽象美學。童大恩展出《劍龍》、《大象》、《獅子》等3幅動線線條畫。蘇亦禾以昆蟲與植物為主題,《才藝大會》、《花園裡的故事:住戶大會》充滿熱鬧繽紛氣氛。

年僅17歲、來自日本宮琦縣的伊波優姬菜,以無師自通的細膩畫風震撼人心,她運用色鉛筆與原子筆創作,這次展出《花人》表現內心痛苦與掙扎,《愛,馬,世界》則強調配色與細節,另有15歲創作《無題》展出。同樣來自日本宮琦縣、20歲的Ah-chan,她運用油性粉彩筆創作,作品曾受邀於臺南美術館展出,這次展出《貓看到的世界》充滿趣味,《生命之旅》以景深表現手法,將狐狸狗、貓頭鷹、松鼠、青蛙、魚、蝴蝶、石龍子等生物入畫。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好痛!周末高雄旗津風箏節玩水 近30家長幼童遭水母螫傷

TVBS
02

有威脅! 楊柳登陸台灣機率高 氣象署:這些地區慎防豪雨

自由電子報
03

小琉球天天機車創意拉推車 警方將強力取締

自由電子報
04

高雄人哭了!丹丹漢堡「這間店」月底收攤 網哀號

EBC 東森新聞
05

屈公病台灣17例確診傳掀大流行 疾管署急澄清:不會人傳人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農水署嘉南管理處辦陽光法案法令宣導課程

勁報

口湖文蛤暴斃9成!西南氣流豪雨釀災 中秋節檔期全泡湯

CTWANT

楊柳颱風恐直撲台灣 週三風雨最劇 最快週二發布警報

新頭殼

撿漂流木規定放寬了!農業部允許「裁切搬運」 撿拾條件大解禁

CTWANT

臉丟大了!日台交流協會:日遊客在台頻遇扒手 4地淪高風險區

CTWANT

楊柳恐登陸!侵台2劇本曝光 明天是關鍵

EBC 東森新聞

豪雨重創中南部! 菜價飆漲、肉販停市、三星蔥漲幅破百

台視

豪大雨淹水還沒復原 颱風恐再來!嘉義災民心涼

EBC 東森新聞

成都世運再傳捷報 東奧國手轉戰蹼泳 掌旗官黃渼茜50公尺奪銀

TVBS

世運會不敗勁旅 女子拔河 我全勝6連霸

中華日報

蘇打綠20年一刻 馨儀失聲求饒

中華日報

修繕搬家具 做工行善團不停歇

中華日報

區區有充電樁 年底達標一千槍

中華日報

連3年單季40轟 大谷現役唯一

中華日報

屏東來義鄉情柴文化祭 傳統傳情體驗(1)(圖)

中央通訊社

文總TAIWAN PLUS吸3萬人 日民眾:認識以前不知道的台灣

鏡週刊

屏東來義鄉收穫祭 文樂部落「送情柴」(圖)

中央通訊社

屏東來義鄉收穫祭 文樂部落居民憶情柴歷史(圖)

中央通訊社

水利署認養柳營災損屋 3戶完工

中華日報

風災後石綿瓦 清除不到一成

中華日報

清運量低 石綿廢棄物堆路口

中華日報

普濟殿圓醮 漁光島燒王船

中華日報

安平道壇祈安法會 園遊會湧人潮

中華日報

柳營奇美醫家庭日 護理師出遊

中華日報

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點亮夜空(3)(圖)

中央通訊社

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點亮夜空(2)(圖)

中央通訊社

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點亮夜空(1)(圖)

中央通訊社

楊柳西進中!專家:呈減弱跡象「會撐得辛苦」 風雨估這天起趨緩

CTWANT

臺南作家作品集14輯 6書入選

中華日報

西港圖館讀冊抽好禮 獎品豐富

中華日報

全台最大《鬼滅之刃》造景登場!MITSUI OUTLET PARK三據點同慶,打造歡樂的暑假活動

姊妹淘

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10分鐘「戀曲永恆」綻放 6萬人驚嘆

自由電子報

三地門收穫節暨鄉運傳承傳統 十部落文化盛會登場

觀傳媒

南瑤宮修復工程工作坊 聽專家說百年修復的故事

觀傳媒

全商務艙Beond將推台北直飛馬爾地夫(圖)

中央通訊社

台北心動之旅前進菲律賓 網紅推薦夜市美食(圖)

中央通訊社

彰化南瑤宮修復工工作坊講座 實景解說瞭解古蹟文化價值

台灣好新聞

屏東來義收穫祭 發揚排灣傳統告白方式「送情柴」

中央通訊社

災後整理家園 太保四百志工出力

中華日報

台日新風市集 黃敏惠助攻嘉義好物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