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狼醫查詢平台」7匹狼!醫改會撈出一堆「漏網之狼」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上線,但現階段以2023年「性平三法」修法後的判決案件為主,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質疑,2023年以前定讞、懲處決議或調查已確認但未進司法的案件,都可能受到系統限制而不被揭露,但這些案件並不會因為沒公開就不存在,主張判決不是唯一認定違反醫療倫理的標準。
醫改會舉例,在2023年以前定讞案件中,就有台北洪姓狼醫在診間假借指示護理師修改醫令,多次強制猥褻,2020年判決確定,2021年遭懲戒,現仍在任要職;台北廖姓狼醫對護理師性騷於今年遭判刑定讞,呼籲性平案件不應該侷限對病人,也應包含職場、教學之便等範圍。
至於懲處決議或調查已確認但未進司法案件,像是新北陳姓狼醫於2020年利用職務之便在診間誘導病患發生關係,事發後更改姓名,2022年遭懲戒,如今跨縣市執業,還擔任主管職;高雄曾姓狼醫趁診療機會取得病患聯絡資訊,進行性騷擾,今年遭懲戒停業2個月,如今仍在執業。
還有桃園高姓狼醫於2021年診療時藉「甲狀腺問題影響性荷爾蒙」為由,對病患進行內診並趁機性侵、強吻,直到護理師呼喚才停止,2023年遭懲戒,案件尚未定讞,照常執業中;台中陳姓狼醫則是去年至今年間,多次假借看診名義襲胸、摸腿,市府認定性騷擾成立,但尚未有懲戒決議。
「判決不是唯一認定違反醫療倫理的標準」,醫改會指出,醫事司難道認為只有經判決確定的性平案件才具公信力,對醫事專業團體的懲戒或地方政府的調查信任不足嗎?質疑這種平台的建置,真的能回應社會大眾的擔憂嗎?
醫改會認為,這類案件往往牽涉權勢壓力與心理創傷,很多甚至不會進入訴訟程序,加上更名、跨縣市執業等情況無從查詢,讓辨識加倍困難,反而成了不良醫師的「保護傘」,呼籲政府應優先揭露所有判決書與懲戒紀錄,不限於性平案件與時間範圍,並明確向社會說明更新進度與時間表,且確保資訊可追溯、可查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