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求與供應鏈重組助攻 台灣對美出口連4月奪第一市場寶座
財政部9日公布8月出口達584.9億美元,年增率34.1%,不僅創歷史單月新高,還連22個月正成長。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台灣首度單月出口超車韓國;累計前8月出口金額3984.3億美元,年增率29.2%,全年有機會挑戰6000億美元大關。
蔡美娜分析,台灣出口8月超車韓國,主要是韓國出口結構較分散,除半導體外,還有造船、面板、手機、鋼鐵、汽車等,其他貨類受到國際產能過剩壓力,韓國表現相形失色,將台灣拱上領先地位。
過去4年紀錄,我國出口平均每年比韓國少2000億美元,每月約少170億美元,隨著台韓一強一弱下,拉近彼此距離,8月首度超越韓國,韓國出口值584億美元,台灣多了0.9億美元。
台灣出口貨類仍由資通與視聽產品獨占鰲頭,出口金額233.5億美元,創歷年第2高,累計前8月1495億美元,提前刷新歷年紀錄。電子零組件先進製程晶片需求強勁,8月首破200億美元,達到203.9億美元,年增率34.9%。
出口主要市場上,受到AI商機崛起、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製造業回流美國,8月對美出口196.3億美元,再度創新高紀錄,年增率65.2%,連續4個月超越陸港,居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預估今年底前都會維持這個態勢,前8月對美出口額達1171.7億美元,同樣提前刷新全年紀錄。
受陸美貿易戰後供應鏈重組影響,台灣與韓國競合關係發生轉變,改變出、入超的面貌,出超也破多項紀錄,前8月總出超868.9億美元、對美出超853.6億美元、對馬來西亞與墨西哥出超分別為139與104億美元等,皆提前刷新紀錄。
蔡美娜表示,對美出超與總出超金額相當,顯示美國已經取代陸港,成為台灣最大出超地區,雙雙有機會站上千億美元。由於供應鏈合作關係,對韓國入超235.6億美元,為最大入超地區、也刷新歷年紀錄,主要進口貨品有高頻寬記憶體(HBM)。
財政部預估,9月出口仍有機會站上500億美元大關,達到527到552億美元,年增率30到36%,第3季出口額將達到1680到1704億美元之間,將是「史上最強」的一季,全年有機會站上6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