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日圓跳水貶破153 前總裁黑田逆風預測日圓將不貶反升

信傳媒

更新於 10月30日10:04 • 發布於 10月31日00:10 • 邱立玲
日本央行前總裁黑田東彥表示,美日兩國利率差距自然會縮小,將有助於日圓反彈至2年多以前的水準。(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日圓兌美元匯率周四盤中貶破153日圓,觸及9個月低點,主要是因為當天稍早日本央行維持政策利率在0.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不過,日本央行前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同一天逆風發表評論,他預期,由於美日利率差距遲早會縮小,日圓兌美元匯率可能回升至120至130日圓區間。

日銀連續第6次維持利率不變於0.5%

10月30日,日本央行(日銀)理事以7比2的投票結果決定指標利率持平,只有理事高田創和田村直樹投下反對票,再次呼籲指標利率上調0.75%,維持他們自9月以來支持升息的立場。

這是日銀連續第6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於0.5%,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央行重申,如果經濟預測得以實現,將恢復政策正常化。然而,新當選的首相高市早苗是寬鬆貨幣政策的擁護者,這使得進一步升息的前景變得複雜。

日本央行當天發布的季度報告調升本年度經濟成長預期,並提高2026年度的通膨預期,預計核心通膨率將在下半年度(截至2027年3月)超過2%。

會議後,市場對日本央行12月可能升息25個基點的機率持穩於50%左右。投資人正密切關注日本即將公佈的通膨、失業和薪資成長數據,以尋找進一步的指引。

植田和男:日本經濟溫和復甦

也因美元走強,日圓承受壓力,周三美國聯準會(Fed)宣布降息25個基點,符合外界普遍預期。不過,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12月份再次降息尚未成為定局,他指出聯準會內部意見存在分歧,而且由於政府停擺進入第5周,聯邦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十分有限,Fed少了很多參考依據。

日本央行(BoJ)總裁植田和男下午召開記者會,解釋周四再次將關鍵利率維持在0.5%的原因。

他說,日本經濟溫和復甦,但是存在一些疲軟跡象,央行必須關注貿易政策對金融、外匯市場、日本經濟和物價的影響。

日銀預計食品物價漲勢將趨於溫和

如果經濟和物價與預測一致,將繼續提高政策利率,符合經濟和物價的改善。兩位理事卻對日本央行的季度報告表示異議,他們認為沒有落後於形勢的風險。

植田和男對下一次升息的時機沒有預設想法。他指出,7月份的經濟展望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大致實現,現在央行希望花更多時間觀察美國關稅的影響將如何影響日本經濟。

日銀總裁預計食品物價漲勢將趨於溫和,整體消費者心態改善,消費支出穩健。影響消費趨勢的一個因素是2026年春季勞資協商時期,屆時勞工的薪資可能調漲。

澳洲聯邦銀行貨幣策略師卡羅爾(Carol Kong)在日本央行做出決定前表示:「我們知道日本央行往往對更廣泛的經濟政策變化非常敏感。鑑於高市早苗首相領導的政府近期上任,計劃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方案,我認為日本央行在短期內仍將保持謹慎。」

美元/日圓盤中急貶0.3%,至153.16日圓,高於當日開盤匯價152.72日圓,盤中一度觸及152.16日圓的低點。

前總裁黑田東彥直言日圓太弱了

面對積弱不振的日圓,日本央行前總裁黑田東彥周四在新加坡舉行的巴克萊亞洲論壇(Barclays Asia Forum)活動期間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目前日圓兌美元匯率約為153日圓兌1美元,直言「這太疲軟了」,他預計日圓兌美元匯率遲早會反彈至120-130兌1美元。

黑田指出,美國Fed降息,但日本央行採取相反的行動,美日兩國利率差距自然會縮小,將有助於日圓反彈至2年多以前的水準

黑田擔任央行總裁期間,2013年推動超寬鬆貨幣政策,長達10年推動大規模寬鬆政策,日本央行大量購買包括債券、股票和房地產基金在內的資產,並且多年維持指標利率在負值。黑田在2023年卸任,隨後將政策正常化的重任交給現任總裁植田和男。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海鷗肆虐釀188死、鳳凰颱風接著來 菲律賓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TVBS
02

京都嵐山竹子遭塗鴉!當局擬「砍部分竹林」 日媒直擊外國客闖私宅

TVBS
03

26歲青年死後…韓「倫敦貝果」爆逼迫員工自願離職 僅3%能領失業給付

太報
04

200萬年「冰河水」晶瑩剔透!他用杯子撈來喝 下秒就出事

三立新聞網
05

女兒邀43歲母赴舞會「媽媽竟與14歲舞伴產子」 手機曝光露骨影像!

鏡週刊
06

德川家康後代po對比照自嘲「長得像祖先」 網驚呼:將軍大人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