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一筆有效客戶名單要價3,000元,QuickGen AI如何讓行銷成本省下99%?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8月07日02:40 • 發布於 08月07日02:00 • 賴冠伶

獲取一筆有效的客戶名單,成本是多少?

在今日的數位廣告戰場上,答案可能是上看新台幣3,000元。然而,兩位從亞馬遜、Google走出來的創業者,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他們創立的台灣新創QuickGen AI打造出一款30秒就能生成AI行銷工具的平台,目標是將這筆費用驟降99%,逼近於零,讓名單轉換率提升10倍。

這背後,藏著兩道深厚的技術護城河,與一套顛覆傳統的獲客思維。成立半年,就有金融、媒體等產業龍頭捧著豐厚的訂單尋求合作,但令人費解的是,團隊竟做出了驚人的決定:全部婉拒。

這場豪賭的背後,是怎樣的市場洞察與技術自信?

30秒生成專屬AI互動行銷工具:QuickGen AI如何用API、模組化系統築起雙護城河?

QuickGen AI的主力產品,是一個「No-code」AI工具產生器。企業用戶無須撰寫任何程式碼,只要輸入公司官網連結,或描述行銷預算、業務與目標客群,平台演算法便會在短短20到30秒內,分析網頁資訊、搜尋關鍵字流量、目標受眾需求、企業價值,進而推薦並生成不同類型的客製化AI工具。

這些工具包羅萬象,可能是策略分析報告、產品推薦器,甚至是趣味的心理測驗。「企業用戶可以用像編輯表單一樣,用拖拉方式輕鬆修改工具的細節,幫助品牌在名單蒐集與分眾行銷上取得更高效率與更好的轉換成果。」陳如心如此解釋產品設計初衷。

在縮短前端的製作時間後,下一步如何判斷哪些名單比較有價值?

「當我們從互動中蒐集到潛在客戶名單後,我們會針對這些名單排出優先順序。」陳如心舉例,「我們一般只會根據基本資訊來做初步判斷,但透過AI工具,我們可以進一步擷取更多標籤資訊,例如這些潛在客戶面臨哪些痛點,如果剛好品牌能提供解方,那我們會結合品牌的預算進行分析,知道哪一類客戶是現階段我們應該優先處理的對象。」

藉由這樣的資料處理方式,品牌不只可以針對名單做優先排序,也可以進行分眾溝通,讓業務在接觸的時候能更客製化地應對。

QuickGen AI

不過,這看似簡單的流程背後,是團隊築起的兩道深厚技術護城河:

第一道,是AI互動工具背後的模組化Prompt系統。

團隊坦言,這正是他們開發初期最大的困難。技術長許文典分享,他們一開始很天真想著用AI做工具,減少開發成本與時間,但很快就撞了牆。「每個AI互動工具背後的Prompt都非常長,如果直接請AI生成這麼長的Prompt是有可能生出來,但是很不穩定。」許文典說,這種不穩定的品質,完全無法作為一個可靠的商業產品。

為了解決這個穩定性的核心難題,他們才開發出後來的解方:「我們把Prompt變成一個模組的系統,讓這個Prompt分成很多個block,然後再讓AI根據工具特性、客戶特性去選擇要用哪些區塊。」許文典說,這套架構不僅成功克服了不穩定性,確保了AI產出內容的專業與品質,更讓平台未來的功能擴充變得輕而易舉。

QuickGen AI的互動式AI自動化工具平台

第二道,也是與競品最關鍵的差異化優勢,在於API串接引擎。

「你用ChatGPT或你用其他平台做出來的工具,不可能幫你去串這些API。」陳如心指出,QuickGen AI的定位不只是一個內容生成器,更是一個分析引擎,可以串接Instagram、TikTok等社群API,使用者僅需提供社群帳號,工具便能自動分析其公開數據,免去傳統表單的繁瑣填寫。這不僅優化了用戶體驗,更這意味著企業不再需要讓客戶手動填寫繁瑣的表單,就能在互動中無痛蒐集到高價值的數據。

在商業模式上,QuickGen AI採用訂閱制。收費標準並非工具的生成數量,而是最終獲取到的名單品質與數量。如果客戶要收集超過一定數量的名單,需要額外付費。「所以其實你生成10個工具、50個工具,成本是一樣的。」陳如心說,這種模式讓企業客戶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大量測試、反覆試錯,找到最能打動市場的獲客工具,真正將成本花在刀口上。

拒絕百萬訂單鎖定單一市場:QuickGen AI兩位創辦人「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

QuickGen AI的誕生,源於陳如心在職場中一次次的親身體悟。

她曾在亞馬遜任職,一年經手超過50場線下活動,核心任務就是蒐集名單。後來在萊雅負責分析龐大的行銷預算時,她更清楚地看到數位廣告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當時大家不知道錢該投到哪裡,才能有效轉換成業績。」陳如心回憶道,所有行銷人都有個無法迴避的共同焦慮中,也就是獲取名單的成本跟轉換率不成正比,「透過Meta Ads收集來的名單成本雖低,但品質非常差。」

創業的契機,來自陳如心的一次嘗試。當時她針對有開設護膚品牌需求的網紅開發了一款AI小工具。用戶只需輸入Instagram帳號,AI就能為其分析品牌定位、故事策略,甚至預估收入。一支介紹影片發布後,竟在短時間內吸引了20幾萬的觀看,湧入超過8,000筆精準名單,並帶來700多個後續的諮詢預約。

這次意外的爆紅讓她意識到市場的巨大潛力。某天晚上,當她與創業夥伴,也就是現任技術長許文典聊起朋友公司蒐集一筆名單竟要價3,000元時,兩人當下決定,必須將這套爆紅方法論產品化。

品牌端得以使用企業後台看見用戶數據

創業初期,憑藉著這套經過驗證的方法論,QuickGen AI迅速吸引了如金融、媒體等龍頭企業的目光,希望能為其客製化開發AI工具。然而,在經歷數輪與大企業的冗長溝通後,他們做出了果斷的決定:放棄眼前的豐厚訂單,全力打磨自動化平台。

為何做出如此反直覺的決定?「我們放棄了非常好的機會,但我們真的相信,這個自動化產品能帶來更大的價值與影響力。」陳如心堅定地表示。

近期在Reddit上的嘗試,正是他們市場策略的初步驗證。一篇僅僅是分享概念的貼文,在沒有任何推銷的情況下,吸引了超過150位本身就是行銷或業務背景的專業人士主動試用,並留下聯絡方式要求更深入的了解,也初步驗證了他們先攻美國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

為何QuickGen AI從創業初期就主打美國市場?

從第一天起,他們的目光就直接鎖定全球最大的市場:美國。

她觀察到,以免費工具換取名單的「名單磁鐵」概念在美國雖普及,但市場上極度缺乏整合性方案。「在AI發展這麼快的時代,如果這個產品需求真的這麼大,我們卻沒有盡快推出、專注搶攻這個市場,那就太可惜了。」她強調,與其耗費精力在客製化專案上,不如在這場全球性的AI競速中搶佔先機。

QuickGen AI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兩位創辦人背景互補的合作關係。許文典與陳如心,一位來自Google、Turing Drive,一位來自亞馬遜、萊雅,看似迥異的職涯路徑,卻在創業這條路上交會出共同的體悟: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

對曾在Google任職的許文典來說,雖然創業題目與過去的晶片設計、自駕車截然不同,但軟體開發的底層邏輯是通用的。他坦言,創業最大的挑戰並非技術,而是如何最好地解決客戶痛點「團隊曾以為單靠AI生成程式碼就足夠方便,卻發現做出來的產品沒有靈魂。」最終意識到唯有親自打磨,才能打造出用戶喜愛的產品。

而對陳如心來說,創業則是她職涯規劃的自然延伸。她坦言,進入大公司就是為了學習頂層運作,作為未來養分。直到她發現待在企業溫室裡,很難第一線理解市場,於是毅然決定提早實踐計畫。創業後,從研究法規到金流,都是全新的實戰經驗。「出來做做看,我才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她說。

目前,團隊正積極與美國當地的知識型創作者、線上教育平台與行銷機構洽談合作,並計畫導入更多元的API串接及圖片、影像生成功能。在生成式AI浪潮下,企業獲取客戶的邏輯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從過去花錢買流量的廣告投放,轉向以價值為核心來吸引、創造流量。隨著產品持續在美國市場滲透,QuickGen AI有潛力成為行銷人不可或缺的關鍵武器。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很多人問我:「這個真的有效嗎?」

我們會從兩個面向來定義「有效」: 有效 = 能吸引足夠多的潛在名單,且這些名單具備實際轉換潛力。那我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是一種兼具曝光與互動的「智能廣告素材」。現在分享AI工具的流量非常可觀,一個設計得當的互動工具,就能像魚餌一樣吸引目標受眾,自然擴散、被轉發,比傳統廣告更容易獲得信任與互動。

我們的工具,是為你的潛在客戶量身設計的解決方案。我們會根據你的目標族群的痛點、動機、需求來設計互動問題,確保工具可以在幾秒內幫用戶解決一個小問題,並且留下聯絡方式,主動表達興趣。

你得到的不只是名單,而是「信任 + 精準數據」 免費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工具,等於先釋出你的專業,讓潛在客戶對你產生信任與好感。他們留下的回覆、選項和動機,也都是未來可以用來分眾溝通的第一手資料,讓你不只是打開對話,更能持續養熟與轉化。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美國市場拓展的人脈與合作資源。我們正在尋找願意一起合作、運用我們的自動化工具打造成功案例的美國夥伴。在美國經營知識型自媒體的創作者 各個領域的coach / 顧問、數位行銷或媒體代理商、線上教育平台經營者。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創業讓我學會三件事:
1. 放下完美主義,先做再說。只有丟出 MVP 才能看見真正的市場反應,也更確定是否真有需求,別空想大產品,先用行動驗證才踏實。
2. 別什麼都自己扛,找到值得信任的夥伴比什麼都重要。創業路上再多資源,都比不上能一起扛責任、互補合作的團隊。
3. 成功不是線性的,每一步都算數。你曾經走過的路、學過的東西,終將串起來,成為未來的基礎。「The best is yet to come.」這些體悟讓我相信:創業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回應市場、堆疊信任,一步一步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打造出一支高度互補、信任感強的團隊,成員之間合作無間,能在快速變動中保持執行力。
2. 產品概念被市場看見與接受,我們的AI工具被廣泛認同為創造名單與互動的新解法,吸引了大量關注與使用。
3. 獲得多家大企業的主動聯繫與合作興趣,包括台灣大哥大、國泰、信義房屋、富邦、三立等,都曾主動找上我們洽談合作。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QuickGen AI
成立時間:2025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從「工具」到「解決方案」:SaaS新創找企業客戶必須掌握這些關鍵策略
自動排程、跨平台分析都可以!AI社群工具Buffer怎麼用?
Canva AI也能「Vibe Coding」了!實測如何打造互動式網頁?
目標成為「亞洲線上學習入口」,PressPlay如何藉由AI和全球布局掀起革命?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