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從押人取供到科技辦案 民眾黨推修《刑訴法》 陪審團協會、前檢察官聲援司法改革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3日05:14 • 發布於 09月03日05:14 • 陳逸平
前高檢署主任檢察官呂丁旺律師則指出,若依口供關押甚至定罪,完全違背憲法人權精神。(照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近日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主張刪除現行法中「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作為羈押理由,認為此條文過於抽象,淪為檢方「押人取供」的工具,嚴重違背憲法無罪推定原則。此舉獲得陪審團協會、法學學者與前高檢署主任檢察官呂丁旺聲援,疾呼台灣司法應擺脫威權遺緒,走向科技偵查與人權保障。

現行法遭批「有罪推定」

根據《刑訴法》第101條規定,檢察官只要「臆測」被告可能勾串共犯或證人,即可聲請羈押。民眾黨團指出,這讓法院審理過程中,常以推測取代具體事實,形成「未審先判」的現象,導致人權受侵害。

民眾黨黨團提案要求,未來僅能在「無其他替代手段」且有「具體事實」認定存在逃亡或滅證風險時,檢方才得以申請羈押。民眾黨團強調,司法應靠科學與證據辦案,而非依賴押人取供。

學界痛批落後制度

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吳景欽批評,檢方反對修法的理由仍停留在「自白是證據之王」的落後思維,反映威權遺毒。他直言,僅憑口供羈押,反而助長冤假錯案。

前高檢署主任檢察官呂丁旺律師則指出,現行條文出自20世紀以自白為核心的辦案模式,早在二戰後的日本已遭摒棄,世界各國更普遍採用「物證為中心」的制度。他提醒,若繼續倚賴抽象的「串證之虞」,將成為司法濫權的藉口,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陪審團協會:民進黨不該昨是今非

台灣陪審團協會日前聲明力挺修法,指現行羈押制度本應為「例外中的例外」,卻在台灣被濫用,甚至政治性案件更為嚴重。他們批評,檢方僅憑推測就能讓辯護人毫無反駁空間,形同「莫須有」,嚴重違反無罪推定與法律明確性。

協會並指出,美、英等多數民主國家並未將「串證之虞」納入羈押理由,歐洲如德國雖有例外,但審查極嚴且比例極低,不像台灣如此寬鬆。

國際比較凸顯落差

陪審團協會舉例,在美國與英國,審前羈押僅限於有明確證據顯示被告可能繼續犯罪、恐嚇證人,或存在逃亡風險。相較之下,台灣的「串證之虞」卻因過於抽象,導致司法實務上羈押率居高不下。

協會更直指,民進黨過去在2008與2012年也曾推動刪除該條文,理由正是避免檢方「以串證為名、行未審先判之實」。如今立法院再度出現修法契機,應當超越黨派,回到人權保障的根本。

改革呼聲:司法應回歸科學辦案

支持修法者一致認為,進入21世紀後,智慧型犯罪不斷出現,應以科技偵查與科學證據為核心,而非單憑證人供述。呂丁旺直言:「你問有辦案經驗的法官、檢察官,沒有哪一個證人不說謊。」若僅依口供關押甚至定罪,完全違背憲法人權精神。

陪審團協會也呼籲,政黨不應因個案或立場不同而「昨是今非」,應把握此次修法機會,推動司法制度邁向現代化,建立社會對司法的信任。

民眾黨團的修法提案,獲得陪審團協會、學界與司法實務界部分人士支持,凸顯「科技辦案」取代「押人取供」已是社會共識。各界呼籲,立法院應把握契機,刪除「串證之虞」的羈押理由,讓台灣司法真正落實無罪推定與人權保障,擺脫威權陰影,走向更民主、更現代化的制度。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陳佩琪爆柯文哲「獄中屁股感染」她幫包藥 悲曝:思緒遲緩、下肢無力

鏡週刊
02

「水塔男屍」身份確認!40歲工人疑行竊失足溺斃

太報
03

國民黨主席8人亂鬥!網路投票12萬人表態 「黑馬是他」反超奪冠

TVBS
04

高院撤銷柯文哲交保 黃國昌臉書遭灌爆

NOWNEWS今日新聞
05

阿北恐再羈押!高院狠打臉地院 撤銷柯文哲7000萬交保兩大理由曝光

太報
06

72歲婦人領120萬做裝潢 警苦心勸說卻意外發現她「通緝ing」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