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16日23:29 • 發布於 10月17日02:0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台灣近視盛行率在全球名列前茅,兒童近視問題嚴重。根據國健署統計,從幼兒園小班的6.9%,到國小六年級已飆升至70.6%。眼科醫師朱智盟表示,近視一旦發生,每年平均會增加50到100度,且罹患近視的年紀越小,日後因高度近視引發併發症的風險越高。家長應積極正視孩童近視問題,及早協助控制近視度數,以儲存未來的視力健康。

眼科醫師建議3、4歲即應篩檢近視、斜弱視 以防視力惡化

朱智盟醫師指出,愈早發現近視,就能儘早因應防治。國健署今(114)年推動由專業眼科醫師進入幼兒園為大班兒童進行視力檢查的試辦計畫,目的希望能及早診斷眼睛健康並提早介入控制近視的惡化。以往建議6歲進行視力檢查,但現今用眼的誘惑太多,建議3、4歲可以帶孩童到眼科檢查,先篩檢斜弱視及近視的可能。

朱智盟醫師解釋,斜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以前,而針對近視的防治,眼科醫學會著眼於如何預防近視度數增加。近視是一種漸進的過程,無法逆轉,若家長發現孩童看電視時開始出現歪頭、瞇眼等動作,就應提高警覺,及早至眼科檢查。

眼科進行視力檢查除了基本的視力表測量、電腦驗光,還會做眼軸測量。近10年,眼科醫界發現近視的成因與「眼軸」長度密切相關,眼軸如果一直增長,就會影響近視控制的成效。通常,眼軸長度增加約0.3mm,近視大約會增加100度,可以作為近視控制成效的參考依據,例如是否須將散瞳劑濃度調高等。

兒童近視控制初期採長效散瞳劑治療 注意阿托品使用濃度

朱智盟醫師歸納,兒童近視控制大致上可分為藥物控制、角膜塑型、離焦眼鏡和離焦隱形眼鏡4種方式。最常見使用藥物控制如點散瞳劑,一開始有可能是假性近視,先點短效散瞳劑追蹤,度數回復正常後,至少3個月持續追蹤,若點散瞳劑也回不了正常視力,就可判斷為初期近視。

初期近視會採用長效散瞳劑阿托品治療,早期健保提供濃度0.125的阿托品,使用後會產生瞳孔放大、畏光及看近物模糊的副作用,近10年來改為0.01的低濃度,畏光程度雖降低,但似乎擋不住近視的進展,需要把濃度提高到0.05來增強控制效果。

近視控制新利器!角膜塑型、離焦隱眼與眼鏡 優缺點分析

在醫材技術進步下,角膜塑型於2009年進入臨床應用,台灣也制定規範必須由眼科診所才能執行。角膜塑型是根據個人量身訂製的硬式隱形眼鏡,睡覺時配戴6至8小時,藉由壓平中央角膜,周邊角膜外移,從而改變角膜的整體弧度,製造周邊視網膜離焦的效果,幫助抑制眼軸增長,有效控制近視。

朱智盟醫師說明,角膜塑型對於控制近視有立即性的效果,配戴後隔日取下,就能擁有一整天的視力清晰,不論看黑板或戶外活動皆自如。不過,角膜塑型片須每天戴上取下,清潔工作要仔細,才能避免發生感染,其中最可怕的阿米巴原蟲感染,台灣目前沒有立即可用的治療藥水,感染後治療相當棘手。

值得注意的是,角膜塑型片與角膜弧度應適度貼合,須經過專業眼科醫師把關才具安全性。近年則有研發出新型的角膜塑型片,能搭配角膜圖譜定位連結制定個人化鏡片,提高配戴舒適度。

另外,離焦隱形眼鏡和離焦眼鏡兩種近視控制的方式,都是運用視網膜周邊離焦原理,產生控制近視的效果。離焦隱形眼鏡是軟性日拋式鏡片,不須清洗,降低感染可能,缺點是並無散光設計,對於散光度數過高不適用,且日拋型是耗材,長期費用不菲,對家長來說無形中是一項負擔。

離焦眼鏡又稱為第二代兒控眼鏡,改良後具有同心圓微透鏡設計,產生視網膜周邊離焦作用,好處是不須適應戴隱眼,不過無法脫離眼鏡束縛,且每天必須戴12小時,後來研究指出,還須搭配併用低濃度的阿托品藥水,才能有效達到近視控制效果。

近視是一種疾病!家長勿應付視力檢查 應及早控制避免度數增加

朱智盟醫師呼籲,近視其實是一種疾病,家長對於新學期開始學校發下的視力檢查表,不該流於應付心態,應及早協助孩童進行近視防治。如果確定近視,配了眼鏡就要戴上,如果只是看不清楚才戴眼鏡,反而增加瞇眼機會,導致眼軸更快增長,進而加深度數。

如果想積極控制近視,家長可根據經濟預算、孩童適應力和近視控制成效,選擇適合的近視防治方式。然而不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建議持續使用控制到18歲,視力會達到較穩定狀態。

朱智盟醫師提醒,尚未近視應3至6個月進行1次檢查,若已經近視,則需定期回診追蹤。日常除減少3C產品使用,寫功課時也應有適當距離,飲食可多補充深綠色蔬菜,少鹽、少油。「戶外活動」是促進小朋友良好視力發育的關鍵因素,建議每天最好達到60到120分鐘的戶外活動,能有效降低近視機率。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