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運動部掛牌》升格回到部會位階 運動部任重道遠

TSNA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8小時前 • 王毓健/臺北報導
運動部今天正式揭牌。(王毓健/攝)

中華民國體育部今天揭牌並舉行首任部長李洋布達典禮,承接並擴大原本教育部體育署業務,也是暌違近13年位階重返國家二級機關,但新名稱、新位階能否讓臺灣體育運動實質提升,或解決現有個問題,仍待觀察,可謂任重道遠。

早在1929(民國1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就公布施行《國民體育法》,並在1932(民國21)年成立體育委員會,但由於局勢動盪,對大日本帝國侵略抗戰、國共內戰等因素,即使修法並規定成立隸屬於教育部、由部長兼任主席的國民體育委員會,也未實質發揮功能。

1973年在《教育部組織法》修正後,教育部體育委員會改為教育部體育司,1982年又恢復政府遷臺前舊制,另行設置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並由教育部部長兼任主席,之後包括立法委員、奧運銅牌紀政等持續推動修法,終於在1997年7月16日,體育最高主管機關升級為部會級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但在2013年元旦起又與教育部體育司、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整併降編為教育部體育署,重回教育部管轄下。

現任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時就提出體育專屬部會構想,去年8月行政院設置體育暨運動發展部諮詢小組,10月決定新部會名稱為簡潔有力之「運動部」,並在今年1月下旬公布《運動部組織法》,6月由行政院公布該法於9/9國民體育日施行,今天運動部揭牌。

儘管部、委員會予人首長制、合議制印象,不過依過往行政實務上,體委會也是首長制,主任委員位階也與部長相同,差別僅是正式公文中委員會前綴會冠以行政院,部的前綴會冠以中華民國。因此運動部固然升格,但與以往體委會會有何差異,仍有待觀察。

臺灣體育運動發展,近年在競技領域國際賽成績斐然,不過依然有許多積弊與課題待解決,諸如競技運動員養成與教育體系難以分割、體育高校隱然對抗、硬體興建與維護、部分單項協會積弊等,新運動部明年馬上要面臨中華奧林匹克總會、中華體育總會、各單項協會改選,以及名古屋亞運等重大任務,加上目前國內朝野對立政治氛圍,都將考驗此新生部會與首任部長李洋。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