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貓狗飼料怎麼選?破解寵物糧食的這5大迷思不踩雷

火報

更新於 10月30日06:54 • 發布於 10月30日06:53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市面上貓狗飼料種類繁多,從「高蛋白」、「無穀」、「鮮食凍乾」到「人食等級」等標籤,讓許多飼主在挑選時感到困惑。其實,飼料的選擇並沒有絕對標準,重點在於了解毛孩的生理需求與常見誤區。

一、「越貴的飼料越好」是誤解

價格高不代表品質一定優越。部分高價飼料主打行銷噱頭,實際成分未必特別突出。飼主應仔細查看營養標示與原料來源,確認蛋白質含量是否充足、是否標明明確肉類來源(如「雞肉粉」而非「肉類副產品」),再依寵物需求決定性價比,而非單純以價格作為評斷依據。

高價飼料不等於優質,查成分標示:蛋白充足、明確肉源(如雞肉粉而非副產品),依需求評性價比。圖:istockphoto

二、「無穀飼料最健康」不適用所有毛孩

無穀配方雖減少過敏風險,但並非所有貓狗都需要無穀飼料。若替代成分以馬鈴薯或豆類為主,反而可能造成碳水過高或腸胃負擔。對大多數寵物而言,只要穀物來源天然、品質穩定,並非必須完全排除。

三、「高蛋白就一定好」要看年齡與活動量

蛋白質是犬貓成長與維持肌肉的重要營養,但並非越多越好。幼年或活躍犬貓確實需要較高比例蛋白質,但年長或活動量低的毛孩若攝取過多,可能導致肝腎負擔。選擇飼料時應根據年齡、體重與運動量調整營養比例,維持健康平衡。

四、「人食等級」不代表完全安全

標榜「人食等級」的飼料強調原料可供人類食用,但這並不意味著配方就完全適合寵物。貓狗的營養需求與人類不同,若配方未補足特定氨基酸或微量元素,長期餵食仍可能造成營養失衡。飼主應重視完整營養結構,而非僅看字面標籤。

五、「換飼料容易拉肚子」可循序漸進

許多飼主擔心更換品牌會導致腸胃不適,其實只要採取「漸進式轉糧」方式,即可安全過渡。建議以7天為週期,逐步增加新飼料比例,例如第1至2天混入25%,第3至4天達50%,直到完全更換。這能讓腸胃菌群有時間適應,減少不適反應。

換飼料若怕腸胃不適,用7天漸進轉糧:1-2天25%、3-4天50%,逐步增新糧,讓腸道適應無負擔。圖:istockphoto

挑選飼料的關鍵不在品牌與行銷詞,而在於是否符合貓狗的真實需求。理解成分標示、評估營養結構、依年齡與體質調整,才能讓毛孩吃得安心又健康。避免陷入迷思,從科學角度出發,才是飼主最負責任的選擇。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今立冬出太陽!諺語「立冬暖冬天冷」 氣象署搬數據:只有1句可信

三立新聞網
02

鳳凰將升級中颱 氣象署估10日發布海警

中央通訊社
03

普發萬元刺激估買氣增2成以上 業者坦言:3原因「出國比較便宜」

聯合新聞網
04

學生回憶沒了…曾是潮流地標!「小西門町」淪死城 滿街「出租空店」在地人曝原因

鏡週刊
05

鏡片這樣洗最安全 延長眼鏡壽命!眼鏡行老闆教「正確洗法」

TVBS
06

鳳凰颱風恐「穿越台灣」!氣象署最快下週二發陸警 豪雨從北炸到南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