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眼中如何看待「強敵台灣」?期待明年U-18亞洲錦標賽與陣容完整的台灣代表隊再戰
「RAXUS presents 第32屆WBSC U-18棒球世界盃」於9月5日揭幕,歷時10天的激戰最終由在決賽擊敗日本代表隊的美國隊奪冠畫下句點。本屆日本代表隊與台灣代表隊只有在超級循環賽最後一天交手一次。那麼,在長年觀察各級別比賽的日本記者眼中,台灣隊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對日本代表隊「侍JAPAN」來說,台灣代表隊已經成為可以稱之為「勁敵」或「高牆」的存在。大家仍記得去年的「棒球12強賽」決賽中,日本代表隊敗給台灣,而在各級青少年組別的比賽中,日本更是屢屢受挫。自2020年以來的國際賽,U-12對戰戰績是1勝2敗,U-15則是1勝6敗,U-18則為3勝3敗。台灣在青少年層級展現的強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兩隊的差異在於準備時間的長短。日本代表隊在U-12與U-15賽前僅能安排3天集訓,U-18也不過一週左右;相對地,台灣則能進行超過1個月的準備。雖然在球員已較成熟的U-18層級差距不大,但在U-12與U-15,雙方在團隊默契與完成度上差異就顯而易見。
不過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台灣在各世代國際賽「過度追求勝利」。有人指出:「台灣太過依賴團隊戰術與小技術,反而應該著眼於未來,培養強勁的投球、強力的打擊等個人能力。」
然而正因如此,憑藉高超的身體素質與充分準備下培養出的團隊戰力,台灣代表隊在青少年層級往往讓日本代表隊陷入苦戰,甚至比成年層級還要艱難。
若僅以U-18來看,2022年世界盃時,日本代表隊在第2局與第3局各失4分,最終以2比9慘敗。當時的總教練馬渕史郎賽後無奈地說:「前半段丟掉的4分實在太重,加上失誤接連出現,又被追加4分,等於比賽在那一刻就決定了。」他並坦承「攻守兩端對手都更勝一籌」。最終該屆由美國奪冠,台灣獲得亞軍,日本代表隊名列第3名。
2023年的世界盃,兩隊同樣攜手晉級決賽。在超級循環賽最後一戰,台灣以5比2擊敗日本代表隊,但翌日的決賽,日本代表隊以2比1險勝,抱回首座冠軍。
這場比賽成為矚目的投手戰,對戰組合是大阪桐蔭的前田悠伍(現效力於福岡軟銀鷹)與孫易磊(現效力於日本火腿鬥士),兩人皆被視為日台最頂尖的新秀。前田在首局就被台灣第3棒柯敬賢(現效力於洛杉磯道奇小聯盟系統)敲出中前安打,先失1分,但之後及時穩住局面。日本代表隊則在第4局,靠著橫濱高中緒方漣(現就讀國學院大學)的保送上壘,再運用短打與跑壘戰術逆轉比數,最後由前田投出勝利。
此外,該屆比賽吸引多支球團專程觀察孫易磊,其中日本火腿的稻葉篤紀(當時任總經理,現任二軍監督)甚至親自到場,最終火腿順利將他納入旗下。
2024年的U-18亞洲錦標賽則出現相反結果。超級循環賽中,日本代表隊以1比0險勝,但在決賽卻遭台灣以6比1復仇並奪冠。當中,在超級循環賽對日本代表隊先發投出4局無失分的陳睦衡,季後與歐力士猛牛簽約;而在決賽中大放異彩的陽念希,則在季後與MLB舊金山巨人簽下合約。
賽後,日本代表隊總教練小倉全由大讚台灣投手群實力驚人,並表示:「雖然在超級循環賽面對強投時完全敲不出安打,但今天我們有擊出安打,本來很想把握住機會,可惜沒能做到。」語氣中透出遺憾。
兩隊過去已多次交手並留下許多經典戰役,因此今年世界盃的對戰稍顯可惜。當時日本代表隊已確定晉級決賽,台灣則要打季軍戰,雙方在最後一天前一天碰頭,勝敗的重要性相對降低。比賽內容也一面倒,日本代表隊在前兩局就攻下9分,最終以9比1大勝。由於勝負早早失去懸念,賽前賽後媒體記者幾乎沒有針對台灣戰的提問。
賽後記者詢問小倉全由總教練對台灣代表隊的印象,他回應說:「和去年一樣,台灣確實有實力。不過這場比賽與明天有沒有決賽要打的心態產生差異,應該也是造成比分差距的原因之一。」暗示雙方實力差距並非比分所呈現的那麼懸殊。
從今年台灣代表隊僅在對日本代表隊的比賽攻下1分這點就能看出,他們的得分能力確實不足。分組賽首戰就遭美國投手群聯手投出無安打比賽,之後對巴拿馬雖以2比1險勝,但比賽過程掙扎。面對德國也必須靠延長賽突破僵局,才以8比4驚險取勝。進入超級循環賽,對波多黎各又陷入苦戰,最後在延長賽才以1比0拿下勝利。
談到這一點,總教練廖宏淵表示:「美式棒球逐漸影響台灣,大家追求擊球仰角、打出飛球,這種風潮在台灣很流行。但在這樣的短期賽制中,這種打擊方式往往是致命的,並不適合學生棒球。」類似的批評同樣出現在NPB球團的台灣地區球探口中,其中一人直言:「球員的揮棒動作與體格不相符。」
雖然整體得分能力不如前幾年,但本屆台灣代表隊仍有多位表現突出的優秀選手。
在投手方面,最亮眼的莫過於下勾投右投手陳世展。他在對巴拿馬之戰投了5局2/3,只被敲3支安打無失分;之後在對波多黎各這場關鍵戰役中,再度繳出7局僅被擊出2安打無失分的好表現。雖然沒有拿下勝投,但他累計投了全隊最多的12局2/3,防禦率0.00,完美的投球內容成為球隊挺進季軍戰的重要功臣之一。
另一位受到多支NPB與MLB球團關注的,是守護神蘇嵐鴻,而他本人也展現強烈的旅外意願。本屆他出賽全隊最多的5場,在多次關鍵時刻登板,合計投7局1/3,狂飆14次三振,表現十分驚人。比賽前他稍微降低了投球角度,改成更接近四分之三臂型的投法,效果顯著,不僅投出個人生涯最快的151公里速球,均速也逼近後段140公里。此外,他的滑球更是殺傷力十足,而這顆球的握法正是參考了達比修有(聖地牙哥教士)。
打線方面,捕手江庭毅的存在格外重要。他和日本代表隊的坂本慎太郎(關東第一)一樣,完成U-12、U-15、U-18「三階段連續入選」的紀錄。本屆他展現了穩健的配球與敏銳的選球眼,在季軍戰對韓國時敲出致勝安打,為球隊立下大功。
大型游擊手許書誠雖然出現過守備失誤,但仍打出打擊率.412,展現了極高的潛力。外野手李楷棋雖然登錄位置是外野,但同時能守三壘與游擊,在進攻端表現更加突出,繳出全隊最多的8分打點,打擊率.320,最終入選外野手最佳九人。
毫無疑問,本屆台灣代表隊依然擁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優秀球員。球探間也傳出這樣的看法:「真正的好選手,會在明年與後年逐漸成熟。」日本代表隊同樣如此,本屆除了表現突出的末吉良丞(沖繩尚學)之外,甲子園舞台上還有橫濱的織田翔希、山梨學院的菰田陽生、聖隸基督教的高部陸等二年級投手群表現亮眼,顯示雙方都有大量潛力股正在成長。
雖然今年的日台對戰因為不影響名次而稍嫌可惜,但可以想見,明年的U-18亞洲錦標賽(地點未定)將會是為了冠軍榮耀而展開的火熱對決。兩隊的相互競爭與切磋,無疑將促進亞洲棒球,甚至世界棒球整體水準的提升。
(文字/高木遊 協力:駒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