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實支實付醫療險將漲價,專家揭4大原因!我該減碼或停保嗎?

商周財富網

發布於 10月13日02:00 • 湯名潔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實支實付醫療險即將迎來一波波漲價潮。金管會已設定調漲上限:首年最高可調30%,往後每年還能再上調10%。以最常見的「1年期附約、住院醫療雜費20萬」為例,40歲~59歲男性的年繳保費,原本約5,000元到1萬5,000元之間,調漲後首年就可能升至6,000多元至2萬多元。若保費每年持續上調10%,長期累積下來,將成為民眾財務上的沉重負擔。

4大肇因,全台逾150件實支實付險停售

實支實付醫療險漲價有理嗎?保單停售數字給了答案:2019年~2024年底,全台24家保險公司已停售156件實支實付商品,數量幾乎逼近現行在售的188件,顯示這個險種早已不堪負荷。專家分析,實支實付險之所以陷入虧損,有4大結構性因素:

原因1》醫療進步,自費項目激增

隨著醫學快速發展,新型療法與高端醫材廣泛應用,醫療費用飆升。例如傳統手術10年前約5萬元即可完成,如今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的微創手術,費用往往超過15萬元。這些高額自費支出,全都在實支實付險的理賠範圍內。

原因2》人口老化,保險供需失衡

截至今(2025)年8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逾460萬人,占比19.7%,距「超高齡社會」只差一步。老年人口增多、少子化加劇,使得繳費人口減少,用保險的人卻持續增加,導致結構失衡。

原因3》副本理賠,衍生溢領亂象

過去保戶可憑醫療收據影本向多家保險公司申請同筆醫療費用,甚至出現「醫療費只花5萬元卻可領回20萬元」的不合理現象。直到2024年7月,金管會才全面取消副本理賠,避免實支實付險淪為套利工具。

原因4》競爭壓力,業者錯估風險

保險公司為搶市占率,以低價吸客,卻因「收得少、賠得多」而加速虧損。典型案例是2021年的「宏泰人壽薰衣草醫療健康險附約(HSA)」事件,因賠付失衡,保費一度最高調漲178%,最後遭金管會駁回並停售,但也揭開了漲價序幕。

多數保戶勉強接受漲價:因為太重要了!

保費要漲,保戶反應如何?專家觀察,雖然保戶會抱怨,但大多仍選擇接受。原因很簡單:買實支實付險的人,通常已有保險觀念,加上親友或自己曾有手術、癌症治療經驗,更清楚這張保單的重要性,不會輕易停保。

專家指出,實支實付險的核心價值,在於「補位健保」。健保多僅能負擔基礎治療,但自費的病房費、設備費、特殊材料與新藥費用往往金額龐大。實支實付險能填補健保給付與真實醫療費用之間的缺口,避免家庭財務因醫療支出崩潰。

建議保額至少20萬元,經濟緊縮者可刪手術、住院險

既然實支實付醫療險屬於必要險種,不宜因漲價而放棄,那麼有限預算下該如何配置?專家有以下4點建議:

1.實支實付險為優先:保額至少20萬元,最好能拉高至30萬元。
2.刪減其他重疊險種:若經濟吃緊,可減少手術險、住院險額度,因其保障項目多已涵蓋在實支實付險之內。
3.癌症險屬不可或缺: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能轉嫁休養期間收入中斷的風險。
4.應配置基礎意外險:保費低廉,卻能填補突發事故帶來的財務缺口。

其他如重疾險、失能險、長照險與退休年金險,則是行有餘力時再補齊。專家建議,不妨以「年收入的10%」作為總保費支出的基準,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也可提高至15%~20%,以獲得更完整的保障。

延伸閱讀
想買年金險創造現金流,年金險有3種,我該選哪一種?
什麼是「外溢保單」?如何用外溢保單提升退休防護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郭台銘媽媽初永真辭世享嵩壽100歲 當年標會10萬助兒成就鴻海帝國

鏡新聞
02

郭台銘母親辭世/鴻海原始金主初永真 曾助國民黨度過難關

鏡週刊
03

全支付澄清盜刷與個資外洩疑慮!官方澄清假訊息 提告捍衛名譽

CTWANT
04

普發一萬來了!「1縣市」加碼抽獎 最高獨得百萬

EBC 東森新聞
05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黃仁勳最強烈警告! 中國擁「2大優勢」AI競賽將擊敗美國

中廣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