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溫調適行動展 提醒民眾避免熱傷害
去年全臺溫度再創新高,調適高溫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環境部因應極端氣候衝擊,推出一系列高溫調適對策,今日(25日)舉辦「抗高溫調適行動展」,集結公部門與民間企業,展示對抗高溫相關的產品,讓更多民眾察覺,高溫可能帶來的危機,以及避免熱傷害的方式。
烈日當頭,民眾包緊緊防晒,全球溫度創新高,臺灣也無可倖免,根據氣象署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平均溫度24.6度,創下歷史第一高溫,熱會讓人直接有感,並且對生活上的事物造成影響。
中央氣象署副署長 洪景山:「英國因為高溫,所以鐵軌的軌道變形,那這個機場的跑道也損壞,那對臺灣來講一樣會碰到這些威脅。」
極端氣候加劇,開始讓民眾意識到高溫帶來的傷害,許多幫助降溫的產品需求也隨之提高,像是運用鋁合金阻擋紅外線,製成的工地安全帽,可以降溫4度左右,或是適合石化產業人員穿戴的,凝膠降溫背心,另外也有廠商代理,電池式的降溫背包,主打能夠讓人體溫度降到20度,對避免戶外工作者,遭受熱傷害幫了大忙。
抗高溫產品業者 楊皓博:「那鋁製板,鋁製的反射層,就會把部分的紅外線反射出去,那正常來說,在我們內部的實驗的話,大概可以在帽內溫度,可以降到、降低4到6度,可以讓使用者會感覺上比較涼快。又再搭配冷卻背心,可以降低、有效降低熱傷害。」
抗高溫產品業者 孫菲蔓:「我們裡面要放150ml的水,然後讓我們的循環水,在管線裡面這樣子做循環 ,對,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那我們這件衣服啊,主要適合在大太陽下面工作的人。」
除了民間推出防熱用具,環境部則是在今年六月初,成立「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25日開始,展開抗高溫系列策展。
環境部政務次長 施文真:「讓一般的這個大眾了解到說,其實調適不是那麼硬邦邦的,其實調適跟生活有非常大的關係。」
隨著極端氣候越趨頻繁,溫度未來只會越來越高,環境部也表示,未來將持續公私協力,提升民眾對於高溫風險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