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英國37歲歌手Jessie J罹患乳癌!8個常見「乳癌症狀」請注意!乳癌前兆、自我檢測、診斷治療方法一次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更新於 06月12日05:12 • 發布於 06月12日05:01 • Sophie Ku, Alison Ma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avid Espejo

以「Bang Bang」、「Price Tag」等爆紅歌曲廣為人知的英國歌手Jessie J罹患乳癌,而她的年紀僅有37歲,讓乳癌議題再次受到關注。事實上,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死亡率則為第四位,因此關注乳癌防治議題及定期自我檢測尤為重要!跟著WH編輯一起了解乳癌的症狀、有哪些健康警訊,以及自我檢查方法等,幫助你更了解及保護自己的健康。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你可能也有興趣】

豆漿喝太多會提高乳癌風險?誰該補充大豆異黃酮?營養師提點「1類人」需注意

早餐黑咖啡多加「1物」竟能降血壓、穩血糖?!毒物專家分享這樣喝護心血管

Jessie J自述罹癌心情,鼓勵粉絲釋放恐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ssie J(@jessiej)分享的貼文

現年37歲的英國歌手Jessie J日前在社群分享自己確診乳癌後的心路歷程,她表示,自己經歷了許多年中最忙碌的三個月,做了各種檢查,也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與鼓勵。因此,她覺得自己應該要將一切分享出來,在抗癌的旅程中,她認爲自己非常努力,但也會被恐懼等情緒所困。她鼓勵所有人都認知到自己的恐懼、憤怒、悲傷、恐慌……並讓這些情緒浮現出來。

Jessie J也分享自己將消失一段時間去進行手術,並逗趣地說,自己會帶著超大的胸部與更多更多音樂回歸。

乳癌有那些主要症狀?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Klaus Vedfelt

1.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雖然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90%),但一般人無法判別是良性的乳房纖維囊腫、水泡、乳腺發炎,或是惡性的腫瘤。尤其等到已經能摸出來腫塊時,幾乎都已經大於2公分。纖維囊腫,通常觸摸時會有點痛,感覺像是增厚的乳腺組織有顆粒狀。纖維腺瘤則多以邊緣明顯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來表現。若摸到不痛的腫塊,而且在月經後仍持續存在,或者是在腋下發現硬塊,無論大小都必須特別留意並盡快就醫。

2.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頭出現分泌物,特別是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就需要高度警覺,尤其是持續發生、且只發生在單側乳房時。

3.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後天的單側乳頭凹陷,這是因為腫瘤長在靠近乳頭的位置,使得乳頭向內牽引,而出現凹陷。

4.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當乳癌的硬塊接近皮膚表面,表皮層會受到牽引,導致出現凹陷或凸出;或者是當移動雙臂時,腫塊上的皮膚好像是黏著在腫塊上;或者乳房的皮膚質地改變,如毛孔變大(類似橘子表皮一樣的變化);或者變得堅硬、緊繃、顏色出現改變時,乳頭長久濕疹或潰爛等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5.腋下淋巴腺紅腫。

6.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

7.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當一向對稱的乳房卻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無法解釋的一側或雙邊乳房大小改變,或者新發現乳房不對稱時,就應該提高警覺。

8.乳房、乳暈或乳頭有顏色或皮膚感覺的改變、或不癒的皮疹。

❗️有以上症狀應儘速接受檢查,切勿耽誤治療

什麼人容易得乳癌?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ymuratdeniz

乳癌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四倍)

  •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 特殊家族史(更年期前得過乳癌)
  •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乳癌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 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
  • 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
  • 未曾生育者
  • 停經後肥胖
  •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 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

乳癌較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 中量飲酒
  • 初經在12歲以前
  • 停經在55歲以後

乳癌可能危險因子(致癌相對機率未確定)

  • 口服避孕藥
  • 更年期荷爾蒙補充
  • 抽菸以及二手菸

如何自己檢查胸部?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PonyWang

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90%以上的乳癌病患都是病人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的,因此婦女每個月經期過後一週內,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尤為重要。若經期不規則或停經後婦女,則可固定每月同一天檢查。檢查方法如下:

1.端坐鏡前,雙臂自然下垂,看看兩側乳房有無大小不同,形狀異樣;皮膚有無皺縮或凹陷;乳頭表皮有無改變;輕壓乳頭有無液體流出。其次,雙手上舉,再同樣觀察乳房。

2.浴後仰臥,將浴巾或小枕頭置於肩下開始檢查,查完一邊換另一邊再查。檢查時以食、中、無名指指腹觸摸兩側乳房,右手摸左側乳房,左手摸右側乳房,甚至鎖骨上窩、胸骨以下至腋下及腋窩的部份都需觸摸。

3.坐正,將一手放在頭後,重覆以上步驟,如發現有任何異樣,請儘快去找專科醫師覆查。

90%乳房腫塊或疼痛皆非乳癌!乳房腫瘤的徵狀還有這些: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oy_Anupong

乳房腫塊是乳癌最重要的臨床表徵,雖然大部份的乳房腫瘤均是良性的,但摸到任何乳房腫瘤均應請教一般外科醫生分辨良性與惡性。

各種乳房腫瘤的徵狀略述如下:

1.纖維囊腫:
這是最常見的良性乳房腫塊,多見於30歲左右的婦女,常是兩側性且多發、併有悶痛及脹疼壓痛感。月經來前症狀最厲害,且腫塊會變大。患者是突然摸到這種腫塊的,感覺上好像是一個充滿液體的汽球,有壓痛,輪廓清楚,微可動,以手電筒照乳房會有透亮的地方。如用針頭抽取,可得一混濁未含血、黃綠或棕色液體,若囊腫位於乳房深處,則可能觸摸到像癌病的腫塊。

2.纖維腺瘤:
20歲左右的女性最多。腫瘤會移動、實質性、像橡皮樣硬、邊緣整齊、無壓痛也不會痛。

3.管內乳頭瘤:  
40歲左右的婦女較多,常是單側性發生,乳頭突然有黃色、淡紅色水樣液體排出,此時並無疼痛也摸不到腫塊,通常這是一種較大乳管內上皮增生所致。

4.乳管膨脹(粉刺性乳房炎):  
多發現於40歲左右的婦女,乳頭排出顏色多變且較濃稠的液體。兩側發生,且波及數條乳管,病人有灼熱、癢或乳暈隱隱作痛之感,觸診時會發現乳暈下有彎曲腫大的乳管。若病情加劇,腫塊出現,從外表看就好像第三期乳癌,併有漿細胞乳炎。

5.男性女乳症:  
在青春期前或當青春期的男孩,在單側乳暈上會發生一硬且痛的圓形腫塊,會變大或腫脹,使同邊乳房增大且疼痛。

6.乳癌:  
常在單側乳房產生一硬而實質性、不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多見於乳房的外側上方。隨著癌細胞侵犯,其他症狀相繼出現:如腋窩的淋巴結變硬、乳頭下陷或有血狀分泌物、乳房皮膚如橘子皮。並不是所有乳癌都會出現上述症狀,有些僅是乳頭濕疹、皮膚紅腫、皮下浸潤或摸起來可以移動、不硬的腫塊。

乳癌的分期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impleImages

乳癌分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醫生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評估預後(病情預測)以及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分期是依據多個因素,如腫瘤的大小、是否有腋下淋巴腺轉移、是否有遠處轉移等,將乳癌分為不同的階段:

零期乳癌: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

第一期乳癌:腫瘤小於兩公分以下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無癌轉移。

第二期乳癌:腫瘤在兩公分至五公分之間的浸潤癌;或腫瘤小於兩公分但腋下淋巴結有癌轉移。

第三期乳癌:局部廣泛性乳癌,腫瘤大於五公分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有任何癌轉移或有胸壁皮膚的浸潤乳癌。

第四期乳癌:轉移性乳癌,已有遠處器官轉移 (如肝、肺、骨) 等。

乳癌的診斷和治療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ndresr

乳癌的診斷方法:外科醫師通常用視診、觸診就可判斷腫瘤是良性或惡性,必要時安排進一步檢查,包括乳房攝影、超音波檢查及細針抽取細胞穿刺切片檢查。乳房攝影一般適用於年齡較大的婦女,超音波檢查適用於較年輕的婦女。  

乳癌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為輔,手術治療不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可能是手術根治或局部切除再加上放射治療,再視其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或陰性,決定是否再加作荷爾蒙治療。  

每一位女性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有異常現象即請教一般外科專科醫師,與專業醫師合作,定能克服疾病,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時髦女子必知!美力大小事一次看

立即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明星和營養師最愛的燃脂減肥法懶人包!

>>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四名!「甲狀腺癌」通常無症狀,如何檢查、診斷、治療?

>>【WH女生私密聊】7種人最容易有「經前症候群」!告訴你「月經來前兆」以及改善方法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250萬人的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三立新聞網
02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3

床單挑錯害失眠!紅色是睡眠殺手 「1顏色」則像睡前的濃咖啡

三立新聞網
04

家族病史警訊!母女三人相繼罹癌 醫籲定期篩檢重要性

健康醫療網
05

咖啡「喝錯方法」恐致癌!醫師揭5大地雷搭配:1小時內吃保健品,等於錢都白花

姊妹淘
06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