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巴克股權出售,說明中國經濟衰退對服務業的影響愈來愈大
2017 年 7 月 27 日,統一及統一超兩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訊宣布,統一及統一超將分別出售 20% 及 30% 上海統一星巴克的股權給美國星巴克,並向美國星巴克分別購入 20% 及 30% 的台灣統一星巴克股權。中國的星巴克由美國星巴克公司持有經營權,統一與統一超則持有 100% 台灣星巴克股權。
在今(2025)年11月4日,美國星巴克則宣布出售至高六成股權給中國本土的博裕資本,美國星巴克持有四成的股權。美國星巴克出售中國星巴克經營權的原因並未公布,但是,中國有效需求不足與中國咖啡市場高度競爭被認為是可能的原因。
美國進口來源國的變化說明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降低
就需求面而言,對過去以世界工廠為主要經濟成長動能的中國而言,在面對2018年開始的國際供應鏈移轉趨勢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逐漸被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與印度等國家取代。
首先,以今年1月到7月為例,根據經濟部公布的「美國市場貿易總額前30大國家之進出口排名及市占率」資料可知,美國自墨西哥進口的金額為3,097.49億美元,占美國總進口的比重為15.05%,墨西哥為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美國自中國的進口金額為1,938.9億美元,占美國總進口的比重為9.42%,中國為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
(Source: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下同)
對照2017年,美國星巴克取得中國星巴克百分百經營權時的美中貿易數字,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為5,051.65億美元,占美國進口的比重為21.59%,中國為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美國自墨西哥進口的金額為3,126.67億美元,占美國進口比重為13.36%,墨西哥為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由2017年到2025年7月底累計的美中貿易數字變化可以知道,自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與採取科技出口管制以來,美國自中國進口的比重已顯著降低。
其次,以供應鏈重組的另一受惠國越南為例,2017年美國自越南進口的金額為464.77億美元,占美國進口比重為1.99%,越南為美國第12大進口來源國,但是,今年累計至7月底止,美國自越南出口的金額為1,062.23億美元,占美國進口比重為5.16%,越南已是美國第四大進口來源國。由貿易數字的變化可知,無論是供應鏈的移轉或中國廠商藉由東南亞各國與墨西哥進行違規轉運(洗產地),美國對外貿易數字已說明中國世界工廠的重要性已顯著降低。當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降低時,中國工廠可以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會相應減少。以中國的青年失業率而言,其並未因為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23年底調整計算方式而變好,中國今年8月與9月的青年失業率仍分別高達18.9%與17.7%。
製造業移出對中國內需服務業的影響效果正擴大
再者,當市場的青年就業機會變少且國內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廠商生產過剩對於廠商利潤的負向衝擊就會更大。更重要的是,若一國國內存在預期未來景氣悲觀與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則高價產品的銷售量減少幅度可能會較低價產品更為顯著。換言之,即使市場的競爭程度相同,市場的需求下滑可能對高價品廠商的衝擊更大,這樣的效果在需求衰退時更為明顯。
最後,在美國星巴克出售六成中國星巴克股權前,由台灣鼎泰豐授權的北京鼎泰豐已於2024年宣布退出中國華北市場。瓦城、八方雲集與85度C咖啡也已相繼調整中國布局與退出中國市場。當製造業的供應鏈開始移出中國時,中國的服務業不一定會馬上受到衝擊,但是,當在中國經營的外資服務業相繼退出中國或出售中國股權時,已說明中國內需不足已顯著降低廠商獲利或導致虧損。因此,在十四五規劃下,「發展內循環」雖為中國重要的計畫目的,但是,在中國需求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十四五規劃的內循環做法並不成功。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