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釀2800噸光電廢棄物 業者吝嗇不付費致清運延宕
據統計,7月初的丹娜絲颱風造成全台33案場、約13萬5000片太陽能光電板受損,目前僅4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去化,仍有近6萬片暫置、3萬5000片堆置於滯洪池旁。環境部長彭啓明22日受訪時表示,此次風災造成2800噸光電廢棄物,環境部許可處理量為1個月2900噸,理論上可以完成清運,未能完成主因為業者在意處理費用,有業者小氣甚至不付款導致延宕,預計9月全數清除完畢。
彭啓明是在出席環境部成立2周年慶祝活動受訪時,作了前述表示。他說,目前滯洪池上光電板已有7成進入程序,剩餘的3成為單一公司尚未完成清除,環境部已開罰900萬元。依環境部許可處理量能1個月為2900噸,且技術讓光電板回收率可達92%至99%,過去廢棄光電板1年只有數百噸的排出量,多數處理業者是賠本在做,此次丹娜絲風災造成2800噸廢棄光電板,依許可量理論上可以完成,未能完成主要原因為業者態度不積極、在意處理費用,「甚至小氣不付款導致延宕」,已要求提出清理計畫書。
彭啓明提及,日前在行政院提出從丹娜絲風災可看出,目前光電板管理有四大漏洞。包括日常營運管理缺失、設計是否符合強風及強雨標準、光電案場並無災害應變計畫及災後清除計畫,希望能夠針對台灣100至200個大型光電案場總體檢。
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則認為,除了要重罰業者要求清理外,若再不改善,應透過刑責督促,能源署更應研議是否要撤銷許可,類似紀錄還要納入未來許可與否的審核文件,如果政府不妥為整頓這幾顆老鼠屎,再生能源勢必會被外界質疑,影響未來發展。
至於外界點名彭啓明因光電板未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在內閣改組後下台?彭啓
明回應,如果光電板未能妥為處理會誠實面對,也希望經濟部能夠思考民眾觀感及需求重新改變,「個人去留問題則由長官決定及社會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