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青年衝撞國會抗爭,不只因為社群平台被封!「權貴貪腐、貧富不均」引爆Z世代怒火,政府鐵腕鎮壓釀19死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8日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造成至少19名抗議者死亡、超過145人受傷。
數以千計的 Z 世代青年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解除對臉書、X、YouTube 等26個社群平台的封鎖,並正視貪腐問題。然而,原本和平的非暴力抗議,卻遭有心團體煽動,群眾一度衝進國會,警方隨即開槍鎮壓。
《加德滿都郵報》分析,社群媒體禁令只是導火線,更深層的沉痾是政壇權貴長年貪腐、貧富懸殊與空頭承諾。對Z世代而言,社群媒體是揭弊與表達抗議的重要出口,被封鎖等同噤聲。許多青年憤怒指出,當地與國際媒體將運動簡化為「反社群媒體禁令」,淡化了背後更龐大的反貪腐訴求。
尼泊爾過去曾在1950年、1990年與2006年歷經群眾運動,但從未在一天之內發生如此大規模流血鎮壓。這場抗議揭示Z世代的憤怒已被點燃,難以被輕易撲滅。
臉書、X、YouTube 全被鎖
尼泊爾政府5日決定封鎖臉書、X、YouTube、LinkedIn 等26個社群平台,引發年輕人強烈不滿。數以千計年輕人走上加德滿都街頭,揮舞國旗、奏唱國歌,高舉「打擊貪腐而非封鎖社群平台」、「解禁社群媒體」、「青年反貪腐」等標語。抗議籌畫者說,這是「Z世代的示威」,反映年輕世代對政府普遍的不滿與對政策的憤怒。一名抗議者說,這是「尼泊爾新世代的抗爭」。
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警方發言人卡納爾(Shekhar Khanal)告訴《法新社》,「不幸的是,已有16人死亡」。據當地媒體報導,尼泊爾東部桑薩里縣(Sunsari)另有2人死亡,約有400人受傷,其中包括100多名警察。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報導,至少已有19名抗議者喪生。
尼泊爾國營電視台報導,部分群眾突破路障、闖進國會,警方對他們發射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一名抗議者告訴印度 ANI 新聞社:「警方無差別開槍,(子彈)擦過我,但擊中我身後的朋友,他的手中彈了。」
《加德滿都郵報》稱,暴力事件發生後,尼泊爾政府當日晚間舉行的緊急內閣會議,決定解除禁令,以「回應Z世代的訴求」。內政部長萊卡克(Ramesh Lekhak)也在內閣會議上辭職。然而,當地氣氛依舊緊張,政府已宣布當晚國會周邊、政府秘書處、總統府和加德滿都幾個重要區域實施宵禁、部署士兵;並在聲明中表示,會尊重思想和言論自由,並致力於「創造一個保護和不受約束地使用思想和言論的環境」。
平台方則未回應《美聯社》的置評請求。包含 YouTube 母公司 Google 與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母公司 Meta;馬斯克(Elon Musk)的 X 也沒有回應。
聯合國則要求對暴力事件進行迅速、透明的調查。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發言人夏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對尼泊爾今天發生的抗議者被殺和受傷事件感到震驚,並敦促立即進行透明的調查。」
當局封鎖社群媒體為哪樁?
尼泊爾政府解釋,封鎖是因為平台未依規註冊,且政府打擊濫用行為,包括利用假帳號散播仇恨言論、假新聞及詐騙。
《加德滿都郵報》稱,尼泊爾政府正試圖對社群媒體進行更廣泛的監管,以確保這些平台「得到妥善管理、負責且可問責」。當局根據 2023 年發佈的《社群網路使用管理指令》(Directives for Managing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s),進一步要求所有國內外平台都必須在通訊和資訊技術部(MoCIT)註冊。
政府上個月多次寄發通知給20多家社群媒體,要求社群媒體一週內正式註冊公司、建立聯絡點並指定常駐申訴和合規官員,未能註冊的公司即遭到封鎖。截至4日午夜,26個社群平台被關閉,其中包括一些核心通訊、商業和教育平台。對於依賴數位科技的 Z 世代來說,這無疑是最後一根稻草。
法案也引起廣泛批評,被認為是一種審查制度的工具,為懲罰在網路上表達抗議的反政府人士。人權團體更痛批,這是政府試圖限制言論自由和基本權利。
BBC 稱,當前仍有些人可以使用 VPN 來繞過封鎖,目前已有 2 家社群媒體在禁令發布後向尼泊爾通訊和資訊技術部(MoCIT)註冊並重新啟用。
尼泊爾政府封鎖社群媒體也不是頭一遭。當局曾於 7 月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理由是網路詐欺和洗錢活動增加。短影音平台 TikTok 也在 2023 年遭到封鎖 ,理由是其「破壞社會和諧與友善、傳播不雅內容」。在TikTok高層承諾遵守當地法律(包括2018年通過的色情網站禁令)後,該禁令於去年8月解除。
抗議者曝上街頭的「真正原因」
尼泊爾當地媒體《加德滿都郵報》(The Kathmandu Post)稱,政府封鎖社群媒體的確加劇人們不滿,但街頭抗議的真正導火線,是對系統性腐敗和對領導的失望。許多青年憤怒指出,當地與國際媒體把這場抗議運動簡化為「反社群媒體禁令」,淡化了更大的反貪腐訴求。
過去幾年,尼泊爾發生數起涉及部長、前部長和其他高級官員的貪腐案件。當地已經有一場持續數週的「裙帶子女」(Nepo Kid)數位運動,抗議貪污的政客和權貴子女,運動在 TikTok 和 Reddit 等平台上獲得了廣泛關注。TikTok 上也開始瘋傳一些影片,揭露政客子女炫耀奢侈品、昂貴假期的生活,與此同時,普通年輕人卻不得不出國從事低薪勞動。
一名抗議者布達索基(Sabana Budathoki)告訴 BBC,社群媒體禁令只是眾人聚集的「藉口」。她解釋說:「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腐敗上,而不是社群媒體禁令上。我們希望國家回歸正軌,我們來這裡是為了製止腐敗。」
22 歲的資工系學生蘇巴(Subha Yujang Thapa)說:「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尼泊爾的貪腐已經失控。我們繳的錢都被用來養肥政客的七代人。如果政府能這麼快封鎖社群媒體,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速度完成建設計畫?」
另一名抗議者表示,禁令是為了「壓制」他們的聲音,所以他們來「提高」聲音來反對,他們會繼續抗議,直到帶來改變。
和平抗議如何變調?
《加德滿都郵報》稱,一開始,在這場運動中扮演核心角色的組織「Gen.Z Nepal」,在社群頁面上不斷分享抗議指南、行動守則、呼籲保持和平,並提醒要警惕外部勢力滲透。強調非暴力運動獲得許多行動者與內容創作者的讚賞。
「Gen.Z Nepal」一再澄清,雖然運動訴求之一是要求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Sharma Oli)下台,但這場運動並不隸屬任何政黨,也不是復辟君王的工具。儘管右翼政客普拉賽(Durga Prasai)與被推翻的國王之孫沙阿(Hridayendra Shah)等人試圖將自己與抗議連結起來。
然而,隨著抗議人潮激增,開始有部分人士與反對黨帶著各自議程,煽動群眾與警察。青年們缺乏周全規劃與組織結構,部分參與者表示,他們難以完全遵循行動守則的指引。「Gen.Z Nepal」也在下午2點發布貼文,請求抗議者們「立即安全撤離」,因為有許多團體正在煽動群眾。
抗議青年之一、新聞系的學生伊奇雅(Ichhya Thapa)表示,「這原本應該是一場和平抗議,所以我們才會去⋯⋯看到新聞報導有人死傷,我只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只是一場惡夢。」
伊奇雅說:「有一些不認真的團體試圖操弄大眾,把 Z 世代拉向其他議題⋯⋯如果有清楚的領導會更好。我們主要訴求本來是反貪腐,但外部勢力卻硬推自己的議程。」
當天也在抗議現場的社會企業家西格德爾(Priya Sigdel)說,這些團體帶著各自議程,以政治勢力推波助瀾。「他們來煽動群眾與警察,製造混亂後就離開。但後果卻由 Z 世代承擔。」
「拒絕保持沈默」的一代
《加德滿都郵報》稱,隨著情勢惡化、傳出死傷消息,哀傷很快轉為憤怒。許多抗議者認為,事態升高不是抗議青年們造成的,而是政府未能負責任地出面回應。
「Gen.Z Nepal」8 日下午 6 點左右在 Instagram 發布了一份哀悼聲明,向死者致敬,並確保運動不會以生命為代價,所有後續抗議將無限期暫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eneration_Z(@gen.znepal)分享的貼文
但這項宣布並未獲得支持。短短幾分鐘內,貼文下湧入120多則留言,反對抗議暫停,堅持必須為死者持續奮鬥。入夜後,社群媒體持續呈現分裂的氛圍。一些受到創傷的青年分享了催淚瓦斯、朋友受傷與實彈掃射的經歷,呼籲停止抗爭並要求政客下台;另一些人則主張應該整隊再戰。
西格德爾說,對她和許多抗議者而言,9月8日將永遠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她說:「如果我們選擇沉默,這些領導人和他們的子女只會繼續貪腐。既然政府已經告訴我們,必須有人死他們才會聽,那我們就算死也不會停下來。必須追究責任,這個政府應該下台。」(推薦閱讀)石破茂剛辭職,法國內閣也垮台!《經濟學人》解析法蘭西的三重困境,馬克宏陷入兩難:換個新總理、還是冒險改選國會?
許多人在社群媒體上指出,無論運動暫歇或重整再起,有一件事很清楚——這一世代的怒火已被點燃,他們對問責的要求不會輕易被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