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水鄉到巴蜀山林 來場美麗中華築境之旅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旅行,往往是一場未知與美好的探尋。人們總有各種出發的理由,而沿途的見聞與啟發,最終都化作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穫。當建築與旅遊相遇,便如同打開建築師筆下的圖紙,讓空間的立體樣貌躍然眼前。
跟著「美麗中華」的腳步,展開一段穿越空間與時間的旅程—從貝聿銘的幾何詩篇,到王澍的磚瓦山水,再到劉家琨的竹林禪境,以建築師的眼睛,重新發現中華文化的靈魂;觀看三位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得主如何在空間中感受建築所承載的文化記憶與美學意涵。
江南幾何詩篇:貝聿銘的現代園林語言
在江南水鄉,幾何不再只是理性與秩序的象徵,而是詩意的載體,建築大師貝聿銘為江南寫下現代的註腳,重新詮釋了蘇州園林的雅致,讓空間在光影中流動,在水石間低語。蘇州博物館以白牆灰瓦、光影交錯的設計,呼應拙政園與留園的古典韻味,展現東方美學的當代轉譯。
江南經典旅遊重點不可錯過「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先生在晚年之際在故鄉推出經典代表作,整體建築融合江南園林的空靈與現代幾何的秩序,以白牆灰瓦、曲水流觴構築出一座既古典又前衛的文化空間,館內展品涵蓋蘇州地區的歷史文物、書畫、工藝品等,與建築本體相得益彰,這裡不僅是博物館,更是一座可以慢慢品味的建築詩篇。
順遊週邊景點,不可錯過西柵景區的「烏鎮大劇院」,是建築師姚仁喜作品之一,來到這座漂浮於水面的當代劇場建築,外觀有如盛開蓮花,融合京磚、玻璃與鋼結構,展現出水鄉柔美與現代張力的完美結合,劇院內部設有多功能演出空間,常年舉辦烏鎮戲劇節,吸引各國藝術家與觀眾前來朝聖。
既遊水鄉,別錯過走入古鎮感受水鄉風情!浙江嘉善「西塘古鎮」已有千年歷史,水巷縱橫、小橋流水、青石板路,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西塘不僅保留了古鎮的原貌,更融入現代生活氣息,是一處既詩意又真實的旅遊勝地,適合慢遊、攝影與品味江南風情。
材土築山水:王澍的在地建築哲學
王澍的建築語言源於中國大陸傳統山水畫與造園思想,建築作品是對土地記憶與文化脈絡最深情的回應,並以「鄉土材料」與「山水意境」為創作基礎,讓建築成為自然與人文的交匯點。在杭州,王澍用磚瓦築起山水,讓建築回歸土地的呼吸,讓人感受建築與自然的對話,也是將「時間的厚度」與「地方的靈魂」融入空間語言的詩人建築師。
位於杭州轉塘鎮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主設計者是建築師王澍,設計理念是「重造自然」,保留建築原有地貌,大量使用回收的舊磚瓦和夯土牆等本土材料,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曾入選英國《衛報》評選的21世紀全球25座最佳建築,也曾被《紐約時報》評為戰後最重要的25件建築之一,充分體現了其在國際建築界的影響力。
順遊週邊景點,不可錯過杭州名景「西湖」,一探中國大陸山水文化縮影,從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到三潭印月等經典意境,每一處皆蘊含宋詞唐詩的柔情。湖畔的茶館、古寺與園林交織出一幅靜謐而深遠的意境,除了是風景,更是調劑生活節奏與心境寄託的好地方。
喜愛運河文化嗎?「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其中杭州段更為精彩,從武林門到拱宸橋,沿岸古街、漕運遺跡與博物館串聯成一條活的歷史長廊,拱宸橋古樸雄偉,夜晚燈影搖曳,映照著千年水運的繁華。漫遊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還可透過沉浸式展覽體驗漕運技藝、商貿興盛與民間生活,透過現代觀覽聆聽一條河流如何塑造城市、連結南北、孕育文化的故事。
竹林禪境:劉家琨的靜修空間
飛往悠閒慢旅的成都,感受「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魅力!在成都的竹林深處,建築師劉家琨以建築為筆,勾勒出一幅靜謐的禪境,鹿野苑石刻博物館、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大樓、大運河杭州鋼鐵園區,以及最為人討論的「西村大院」。位於青羊區的原西村工業廠區,經由建築師劉家琨團隊改造,蛻變為一座融合藝術、建築、生活與社群的複合空間,成為成都文青與設計愛好者的聚集地。園區內綠意盎然,步道蜿蜒,可在都市中找到片刻寧靜,無論是午後在書店閱讀,或在露天咖啡座發呆,都能感受到成都獨有的慢生活節奏。
順遊週邊景點,不可錯過都江堰風景名勝區,進入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地,一探西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古人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智慧;熊貓粉絲們除了一遊熊貓谷,也別錯過可愛有趣的仰天窩自拍熊貓,長達26 公尺、重達130噸的大熊貓仰臥在草坪上,拿著手機自拍,巨大化熊貓慵懶的姿態;傍晚後,一定要看夜晚的南橋,傳說中的藍眼淚近在眼前,魔幻又好拍,還可逛遊古城西街,品嚐道地美食,為一日遊做完美收尾。
這場旅程不只是走訪建築,涵蓋戶外自然與文化和歷史的深度對話。從江南的水墨意境,到巴蜀的山林禪思,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個空間都是一種情感。想知道更多大陸景點資訊,可查詢「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網站或上「美麗中華」FB、IG、YT,開拓精彩獨到的旅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