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眠怎麼辦?中、西醫教您透過中藥調理改善失眠
長期失眠不僅讓人夜夜難安,更可能影響情緒、工作與健康。長期失眠不只是晚上睡不好這麼簡單,它往往反映身體五臟六腑的失衡;透過中醫辯證的角度,找出問題、步步調理,結合必要的生活型態管理,才能真正改善失眠、恢復深度睡眠品質。
長期失眠常見3類型與中醫調理
臨床上,我將失眠、睡眠障礙分為三類:
- 入睡困難型
- 淺眠、早醒、多夢連綿型
- 長期嚴重失眠,有焦慮傾向型
長期失眠|入睡困難型
短期生活壓力(經濟、感情、輪班、環境改變)常導致入睡困難。中醫將病位多歸於「心、肝」:
- 心陰不足、心火旺盛:口舌生瘡、心悸、做事顛三倒四或是驚嚇耗散陰血。
- 肝氣鬱滯、肝火上炎:情緒焦躁、口乾口苦、多汗、甚至全身性肌肉酸痛、臉部出油發痘等。
針對此類失眠情形,在中醫補養上,會採用逍遙散、酸棗仁、柴胡劑、或是梔子豉湯來補肝陰,收斂心神、幫助睡眠。
- 飲食引起胃火上炎:吃宵夜、油炸、麻辣鍋等引致的胃火上炎,引經常引發脾胃不和而導致失眠。
我們的腸胃是我們人體第二個大腦,「胃不和則臥不安」這就是說一旦腸胃被喚醒,在睡眠時,它還在消化、吸收食物,自然就會睡得不好、失眠;針對此種失眠,中藥溫膽湯、理中湯等都是良好的助眠劑。
長期失眠|淺眠、早醒多夢型
此類失眠與長期壓力或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肝炎、高血壓、糖尿病初期)相關,或與酗酒、喜喝咖啡、茶類相關。
中醫在處理這類病人,則以調理情緒、改善內分泌、強肝化濕、理氣健脾等辯證論治的處方,搭配活化腦部循環的中藥,如天麻、琥珀、冰片、麝香、丹蔘、荷葉、藕節、紅花、西洋參等,來調理睡眠。
此階段的失眠需要治療的時間與進程較長,一般會同時治療患者本身的固有症狀,標本同治,如果本來就已經服用安眠藥或其他西藥的患者,則不建議立刻停用西藥(避免戒斷症候群出現),應該在搭配中藥穩定疾病後,再逐步減量西藥,或者與您的家庭醫師討論更換低劑量西藥,才是對策。
另外,自律神經失調型的失眠,經常與荷爾蒙相關,譬如更年期前後,男生約在60歲左右,女性約在45-50歲開始發生,患者通常都會抱怨情緒問題,並且體力與性慾下降,也會有手腳心熱、多汗、潮紅、燥熱、盜汗、敏感體質。
根據以上症狀,我會歸類為腎陰虛體質,也就是因為副交感神經低下、交感神經亢奮引發的失眠,此時通常只要用左歸丸補腎、穀維素、冬蟲夏草、搭配蛋黃油的攝取,就可達到很好的療效。
長期失眠|嚴重失眠與焦慮型
長期失眠的病人有時並不這麼迅速而顯效,需要長期配合。甚至需要數周到數個月才能達成。但一旦肝腎調理好,氣色與記憶力、體力會有驚人的好轉。
長者、壓力極大、長期海外工作、空姐、護士、日夜顛倒、連續幾天沒有睡眠、長期服用多種安眠藥、FM2、鎮靜安神藥仍才可入眠者,皆屬於此類型,平時也可能有服用大量咖啡、茶飲提神的習慣。
中醫在處理此類型嚴重失眠患者,多半會用較強的排毒中藥,強化肝臟與腎臟代謝,將殘留在肝臟與腎臟的西藥過量藥效分解代謝,並且叮嚀患者一定要戒除咖啡與茶飲,同時增加大腦的廓清率,例如使用刺五加、藏紅花等,除了將大腦的廢物排除之外。
在中藥調理後期也會增加一些補養中藥,讓氧氣與養分可以重新更替、滋養大腦與肝腎,改善局部器官循環,並活化原有的功能,才是治本之道。
長期失眠 × 中西醫師經驗談:一步步戒斷安眠藥
長期失眠確實令人痛苦;中醫主張「滋腎補陰、補血和血」,不僅能調養體質、幫助入睡,也有助於逐步戒除西藥依賴。
根據《TIME》雜誌的報導〈Sleeping Pills Linked with Early Death〉,研究指出長期服用安眠藥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
作為同時具備中醫與西醫背景的醫師,並非要比較孰優孰劣,而是希望結合兩套醫學的優勢來造福患者。
西藥安眠效果明顯、迅速見效,這是多數失眠者的直觀感受;但常見副作用也包括嗜睡、記憶力下降、晨間頭痛、起床後疲勞感,以及戒斷困難、增加肝腎代謝負擔等問題;因此,我希望分享以中醫調理的角度來看待失眠,幫助長期失眠患者安全戒除安眠藥、從體質調理改善睡眠深度。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正念是什麼?和冥想一樣嗎?一起認識正念10大好處!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