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太教育心理論壇登場 東海攜手南洋理工與游榮吉共推偏鄉教育
「教育韌性是亞洲未來競爭力的基石。」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代表童振源大使,在「2025亞太教育心理論壇」致詞時指出,疫情、少子化與地緣政治,正讓教育體系承受前所未有壓力。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社會穩定與下一代適應力的根本。
論壇於(21)日在新加坡管理大學舉行,由亞洲應用心理學學會與游榮吉教育基金會主辦,東海大學及台灣新媒體教育與科技協會協辦。來自台灣、新加坡、中國、英國等地的教育專家齊聚,聚焦「教育韌性的現況與挑戰」,並安排參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南洋理工大學,分享其創新教育模式。
童振源指出,教師角色已超越知識傳授,更肩負培養心靈韌性與學習動力的責任。他期盼更多台灣偏鄉學童能透過跨國學習拓展視野,並支持教師赴海外進修。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副院長陳志銳教授則強調,教育國際化不能忽視偏鄉與弱勢群體,唯有資源共享,教育的公平與韌性才能落實。他呼籲跨國合作建立共同策略,讓教育體系在動盪中仍能穩健發展。
游榮吉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沈中元教授宣布,基金會將與東海大學及南洋理工大學合作推動「偏鄉學童赴新加坡學習英文計畫」及「偏鄉教師心理輔導進修課程」,實踐董事長游仲堅「沒有教育到不了的遠方」的理念。
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則指出,亞洲教育研究應透過國際期刊發表,轉化為全球共享的知識資產。他認為,學術連結是亞洲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論壇中,多位專家從心理學、數位科技、AI應用等角度探討教育韌性。北京師範大學葉建宏教授提到,未來教育必須結合心理科學與人工智慧,才能應對快速變遷。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也指出,偏鄉學童的跨國體驗,將成為其人生重要養分。
會議引言人黃兆璽教授總結,教育韌性不是奢侈品,而是保障學習權利的基本防線,唯有縮小數位落差並加強心理支持,才能讓教育在逆境中持續成長。這場跨國對話展現了亞洲各國對教育未來的共同決心。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