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20多歲同事罹末期大腸癌!30歲男急檢查見1公分瘜肉

中天電視台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12小時前

一名30歲男子因同事被診斷出第4期大腸癌,加上自己出現排便不順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竟發現近1公分瘜肉。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指出,即使生活作息規律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大腸癌。

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指出,即使生活作息規律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大腸癌。(示意圖/123RF)

這位30歲男子平時生活規律、飲食清淡且不菸不酒,但因為比他年輕的同事近期被診斷為大腸癌第4期,再加上自己最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決定進行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令人意外,在他的腸道內發現一顆接近1公分的瘜肉。

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其臉書粉專「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中表示:「這種大小的瘜肉若再延遲幾年,癌變的機率將大幅增加,所幸及早發現並切除,避免了未來可能的癌症風險。」

關於該名男子的職業環境,張振榕解釋,雖然其工作與微波相關,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目前僅將微波歸類為2B級可能致癌物,意味著可能存在風險,但現有科學證據尚不足以確認因果關係,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具大腸癌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服務。(示意圖/Pexels)

針對大腸癌篩檢,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具大腸癌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服務。但張振榕特別提醒,糞便潛血檢查可能會遺漏未出血的瘜肉或早期癌症,若出現症狀或具有高風險因素,不應僅依賴潛血檢查。

「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張振榕強調,當出現排便頻率改變、糞便變細、便血、腹痛等警訊時,不分年齡都應盡快就醫檢查。他進一步指出,大腸鏡檢查不僅能完整觀察腸道狀況,更可以同時切除發現的瘜肉,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大腸癌預防與治療方法之一。

立刻加入中天新聞LINE官方帳號,一手掌握當權者不想讓您知道的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胖更不健康!「1體型」增心血管風險 醫:亞洲很常見

三立新聞網
02

不是碳水害的!醫揪台人肥胖主因:這東西吃太多

EBC 東森新聞
03

女童高燒40℃找不出原因!驗出沙門氏菌 醫師驚:兇手是「生雞蛋」

三立新聞網
04

這種「瘦瘦身材」其實比肥胖更危險?女性必看的健康警報

姊妹淘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